[摘要]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通過聲畫結合、視聽兼?zhèn)涞碾娨暶浇檫M行傳播,其形體語言的訓練同有聲語言一樣重要。訓練的基本目的是排除不良干擾,核心目的是提升傳播品質,最高目的是樹立品牌形象。
[關鍵詞]主持人 形體語言 個性形象
電視媒介通過聲音和畫面兩大符號系統的結合,同時作用于觀眾的聽覺和視覺,實現了信息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的立體傳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作為電視傳播活動中聯系媒體與受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應注重同時提高有聲語言表達和形體語言表達的能力,從而把節(jié)目內容更加準確、鮮明、生動地傳遞給廣大觀眾。其中,形體語言表達指運用包括目光、面部表情在內的全身各部位姿態(tài)動作傳達信息的行為。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雖然主持人有聲語言和形體語言的表達相伴相隨,并且有研究表明“人類無聲的身體語言包含了100多萬種信息,它們在人類交往中占著55%的輸出量”,但形體語言不能明確表達復雜具體思想的模糊性,使其只能作為表情達意的輔助手段。因此,長期以來,無論是一線主持人才的在崗培訓還是后備主持人才的院校培養(yǎng),形體語言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都被忽略,或者顯得缺乏專業(yè)針對性。以下是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形體語言訓練之目的三個層次的論述,希望能為訓練方法的研究提供正確的思路。
一、排除不良干擾
排除不良干擾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形體語言訓練的基本目的。
首先,是要排除不良思想觀念的干擾。過分追求漂亮的外表、盲目跟隨時尚的潮流,不顧傳播的目的、內容、對象,一味沉溺于自我炫耀等做法,都會干擾甚至損害信息的傳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是新聞工作者,其形體語言的訓練不簡單等同于舞蹈藝術中的形體訓練,也不是戲劇藝術中的形象塑造,通過訓練應當讓學習者明確,主持人的個性形象不僅僅代表本人,還代表國家、政府或地區(qū),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形象的社會性,履行好一個大眾傳播者的職責。
其次,是要排除不良動作習慣的干擾。比如,有些人說話時,伴有習慣性地挑眉動作,雖然自己意識不到,日常生活中給人感覺也不明顯,但經攝像機鏡頭放大后,很容易給人自恃清高、自鳴得意的印象。類似這種會影響傳播效果的小動作還有很多,作為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人,有必要通過形體語言方面的訓練排除不良動作習慣的干擾,把自己最符合傳播要求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再次,是要排除不良情緒心理的干擾。崔永元第一次做《實話實說》時,兩手總是抱在胸前,這種無意做出的態(tài)勢,實際是他當時緊張心理的反映,但不自覺地就給嘉賓、觀眾傳遞出了拒絕交流、自我防衛(wèi)的信號。而緊張、不自信幾乎是所有初次面對鏡頭的人都會有的情緒心理,往往導致表情呆板、肢體僵硬,或無端地擺出一些與傳播內容不相關聯的動作。因此,還要借助形體語言的訓練,幫助學習者意識到并開掘出自己身體的潛能,自信、從容地表情達意。
二、提升傳播品質
電視的可視性會給人以直觀、生動、真實、親切和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可信度和感染力。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形體語言進行訓練,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電視媒介所提供的視覺信號的施展空間,提升傳播品質。
央視《新聞調查》的一期節(jié)目“透視運城滲灌工程”中,女主持人王利芬在運城采訪時,為了求證當地滲灌工程的落實情況,親自用手扒開滲灌池出水管處的磚頭、泥塊,驗證了管子是斷開的,不可能有通向田地滲灌的水管。之后,她在另一個采訪點,隨當地村長跳進滲灌池,檢查工程質量。更精彩的是,她最終通過用力拔出兩個滲灌池的上水管,讓觀眾一目了然地看清了當地耗資兩億多元造假搞“形象工程”的真面目。
這個案例生動地說明,當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以記者的身份在新聞現場進行出鏡報道時,不僅要通過聲音,而且要通過畫面,充分地、立體地傳播信息,從而維護新聞的最大真實,獲得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如何敏銳地感知具體語境中的視覺信號,如何有效地調動自己身體中的表達潛能,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形體語言訓練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再看一個演播室中的例子:鳳凰衛(wèi)視《一虎一席談》“院士終身制該不該取消”這期節(jié)目中,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范良藻先生作為嘉賓說了這樣一段話:
“美國的化學系、數學系、物理系的系主任,絕大多數是華人。還有福特、微軟、英特爾里面的高級工程師,30%是華人。這難道也不是事實嗎?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就要推開一扇門,那我們就指日可待,這就是體制?!?/p>
說到“推開一扇門”時,范先生手足并用地做了一個推開門、大跨步的動作。胡一虎當即意識到這個動作是一個值得放大的亮點,因為它既點明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突破現有體制的束縛,又直觀形象、真實生動地表達了范先生希望相關措施能夠盡快得以落實的強烈愿望。所以,我們看到胡一虎緊接著說:
“推開一扇門,您剛剛這個動作非常的有力,推開這一扇門?!?/p>
他不但把“推開一扇門”這句話重復了兩遍,而且把范良藻先生的動作也加以了重復和放大,委婉地表達了其對范先生觀點的認可和贊許,并把演播現場的氣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可見,具體語境中的視覺信號既有來源于客觀物體的,更有來源于活生生的交流對象的。因此,通過訓練,主持人還要學會解讀他人的形體語言。有時形體語言使有聲語言的內容更加鮮明突出;但有時形體語言與有聲語言的內容也相矛盾,往往形體語言表達“真義”,而有聲語言表達“假義”。主持人更要善于利用形體語言強化、弱化的功能,有效地突出重點、解釋難點,恰切地掌握分寸、控制節(jié)奏。
總之,對于以人際傳播的方式從事大眾傳播工作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而言,在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方面,應該和對有聲語言表達的追求一樣,較之普通觀眾“略高一籌”,真正賦予傳播以有意味的形式,提升傳播品質。
三、樹立品牌形象
白巖松微蹙的眉頭讓觀眾不得不和他一起嚴肅認真地思考,崔永元淡淡的微笑能使談話場中的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敞開心扉,李詠戲劇化的表情和動作則使他被譽為“目前中國互動式娛樂節(jié)目頭號主持人”。
其實,每個人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展露心靈動向的行為舉止,都帶有獨特的個性色彩。而訓練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形體語言的過程,就是讓學習者對自己從內到外全面認識、正確評估,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德才涵養(yǎng)、美化表情動作,造就高品質個性形象的過程。這樣的個性形象一旦找到相應的欄目與之契合,就能吸引觀眾持續(xù)地期待與關注,成為具有持久影響力與號召力的品牌,這也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形體語言訓練的最高目的,換言之,即準確定位形象,走向品牌代言。當然,實現這一最高目的,還需主持人在充分了解觀眾的前提下,長期實踐、反復磨合、不斷調整。
參考文獻:
[1]吳郁,侯寄南.廣播電視新聞語言與形體傳播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63.176. 207.
[2]王德勝.形體美的發(fā)現[M].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3]吳郁.主持人的語言藝術[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534.
[4]曾志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策劃[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68.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在讀碩士,單位為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