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演講課是高年級本科生的學習難點。對于這門新課型的教學,傳統(tǒng)報刊英語課程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本文提出了在該課程中借鑒報刊英語的三種方法,提倡跨課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公共演講 報刊英語 建構主義 教學設想
一、公共演講課型的難點及原因
與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課不同,1997年以來在大學本科階段英語專業(yè)中得到試行和推廣的公共演講課針對的教學對象是高年級本科生。課程內容與口語課相比,內容更難、要求更高,目標是使學生“突破基本的會話層面,培養(yǎng)其在公共場合連續(xù)發(fā)言的能力”(王2001)。
公共演講課的著眼點在于“結構嚴謹”(Lucas 2004)的講話。筆者曾通過問卷調查和課外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他們表示,雖然對公共演講很感興趣,但是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若干難點,主要包括:(1)平時對話題、論據(jù)的積累不夠,撰寫講稿時會出現(xiàn)言之無物的現(xiàn)象;(2)對相對正式場合的英語掌握不夠熟練。學生們提出,希望在課堂上能夠更多地接觸地道的正式英語,從而擴充個人的知識儲備,達到演講課的要求。
在對上述難點進行反思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夠對公共演講課程的教學起到良好的啟示作用。
二、理論依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知識理論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人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原封不動的。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中,人總是以其特有的經(jīng)驗和方式,對認識對象進行選擇、修正和加工,并賦予其意義”(賈2004)。這種建立在瑞士學者皮亞杰等人認知發(fā)展觀基礎上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馮、杜2007)。由此可見,這種理論不僅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而且指出教師和適當?shù)膶W習材料的重要性。
三、教學應用設想
通過分析,學生提出的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1)平時對話題、論據(jù)的積累不夠,導致出現(xiàn)言之無物的現(xiàn)象;(2)缺乏對正式場合英語的運用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可能的解決辦法進行了思考。對于言之無物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可通過增大閱讀范圍而擴大知識面,加強話題、論據(jù)的積累;對于正式英語的問題,教師則應指導學生增大相關領域的閱讀量。由于報刊英語具有一系列特點,包括可教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等(謝2006),因此完全可以納入公共演講教學過程。這些解決辦法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
1.公共演講課堂上對報刊英語進行閱讀和分析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包括三個方面:輸入、信息處理和輸出(Sketan 1998,引自文2002)。而建構主義對輸入的要求是“相關、現(xiàn)實及真實,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自然的復雜性”(Murphy 2003,引自賈2004)。
我國的英語語言教育對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包括準確性、流利性、多樣性和得體性(文2002)。而地道英語的積累是要以足夠的目的語語言輸入為前提的。報刊英語中“權威的官方語言,強大的新聞背景,豐富的時事內容,濃郁的生活氣息,可以為學生提供最生動、最切實可得的語言環(huán)境”(謝2006)。因而,把報刊英語作為英語演講課堂中的閱讀材料,可以為學生們提供真實地道的目的語輸入,幫助學生學習“日新月異的語言變化和層出不窮的新生詞匯”(賈2001),積累較為正式、官方的英語用法。
2.將英語報刊有關內容作為中心話題展開課堂討論
根據(jù)2000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對英語專業(yè)人才“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相關專業(yè)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文2002)的要求,有學者提出了英語語言教育的總體框架,在語言板快中把語言內容放在同語言形式同等重要的位置。語言內容包括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兩個方面,涵蓋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
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在公共演講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關系到演講選題和撰寫講稿過程中話題的選擇范圍和論據(jù)的運用程度。有學者認為,公共演講課教師應該在教材以外尋求“補充材料,如社會時事新聞、熱點問題等”(袁2000),靈活運用原材料。而如果將英語報刊中的部分內容作為課堂討論的中心話題,則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能力”(龔2005),克服話題、論據(jù)積累不足的問題。
3.鼓勵學生進行報刊英語課外閱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自主學習,認為“自主探索是一種鼓勵學生獨立探索知識和完成學習任務的好方法”(Murphy 2003引自賈2004)。尤其是在當今的多媒體時代,課外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報刊英語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英語報刊閱讀實踐”(賈2001),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秦、田2007)。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保證學生即使在課堂以外也能得到足夠的目的語輸入,降低公共演講學習實踐中選擇話題和尋找論據(jù)的難度。
四、小結
在跨學科研究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有更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跨課型的教學改革。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對學生反饋的總結,筆者相信,在公共演講課中借鑒報刊英語教學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彤.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新課型——公共演講課的探索與實踐.外語界,2001,(3):46-52.[2]Lucas, Stephen E.,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eighth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3]賈磊.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報刊選讀課教學.山東外語教學,2004,(3):23-25.[4]馮靜,杜艷.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反思——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協(xié)調.中國成人教育,2007,(7):183-84.[5]謝競賢.報刊選讀在交際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3):67-70.[6]賈愛兵.英美報刊選讀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外語界,2001,(6):31-35.[7]文秋芳.編寫英語專業(yè)教材的重要原則.外語界,2002,(1):17-21. [8]袁雪芬.英語演講教學的作用及價值.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7):128-130.[9]龔莉.將英文報刊引入課堂教學.上海教育,2005,(4B):61-62.[10]秦玉剛,田文革.多媒體環(huán)境下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當代教育科學,2007,(8):64.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