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愛玲處身新舊交替時代。張愛玲小說的巨大魅力來自于形象的表現(xiàn)藝術:脫俗的形象構思,傳統(tǒng)的語言塑造,巧妙的個性刻畫,生動的比喻描寫。張愛玲的形象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傳達出個人與歷史、生活與命運、人性與生命的時代內涵。
[關鍵詞]人物構思 語言塑造 個性刻畫 比喻描寫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壇,張愛玲是一道獨特的景觀,20世紀40年代上海淪陷時最走紅的女作家。她的童年是在孤獨、寂寞和后母的凌辱與虐待中度過的—紛爭、傾軋、暴虐和摧殘,她的創(chuàng)作以其特定的視角和她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道路、氣質教養(yǎng)微妙地聯(lián)系著,筆下的女性或性格扭曲,或人格分裂,或心理變態(tài),她的人物風格獨特,表達別具一格,尤其是表現(xiàn)手段和語言個性化。本文擬從小說《金鎖記》作一探討。
一、脫俗的形象人物構思
七巧本姓曹,是《金鎖記》的主要形象之一,她的命運在一系列矛盾中展開:和妯娌的矛盾,和女兒的矛盾,和媳婦的矛盾,和情人的矛盾。
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女人,她的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家族姜家,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她不斷地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直到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后姜家分了家產,她才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著兒女搬到了外頭住,她從此開始有了經濟基礎,沒有了壓抑的生活??墒呛镁安婚L,她的后半生過得并不如意:早時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姜三爺來找她,她毫不猶豫地揭穿了他騙財?shù)陌褢?,把自己生命中唯一閃光的愛情葬送了;兒子好不容易拖扯長大成婚,她卻將兒媳活活地氣死了;女兒三十歲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她偏偏又從中破壞。最后這么一個不幸的女人終于在郁郁中死去,結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七巧屬于小市民群體范疇,年輕時自由而潑辣,她可以站在街上和賣肉的調情,后來她用青春和婚姻作代價嫁進了封建大家庭,成為姜家少奶奶。但是一進豪門她就永遠地失去了真正的愛情,甚至也失去了自我。七巧的情感抑制在尚存的道德觀念中而長期得不到釋放,在心理結構上造成了壓抑。由于長期失去真愛和長期的心理壓抑,她對一切都嫉妒,在妯娌之間,甚至對自己的兒女:對新婚的三奶奶笑里藏刀;因嫉妒兒媳新婚而廝守兒子整夜逗樂;對女兒因交男友而有的紅潤的笑臉的無端咒罵;日后對媳婦如老鷹叼小雞般地無端蹂躪,等等。自此原本善良的七巧在那高門大院中,人性被踐踏,良心受殘害,最終走向了絕望。七巧的遭遇讓讀者立體地感知到了一個在封建社會的重壓下靈與肉的變態(tài)者的可憐和可悲,七巧的種種行徑沒有引起我們的厭惡,相反的是給了人們一種直徹心骨的蒼涼、悲哀和同情。如果不是張愛玲這樣的女人,恐怕是寫不出這樣一個曹七巧來的。
二、傳統(tǒng)的人物語言塑造
從七巧這個人物可以看得見《紅樓夢》語言的個性。七巧這個人物小說開端并不直接就寫,而是通過兩個下人的床頭閑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系和大致的情況一一交代清楚,這與《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異曲同工:在兩個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借大嫂和三嫂的背后冷言冷語說出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語,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鋪墊之后七巧終于才出場,因為替云澤做媒氣得二小姐直哭,只用三言兩語就把姜府的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交代得相當清楚,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七巧的獨立個性,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關系、人物個性交代得圓滿明白,妙筆生花,讓人贊嘆。
一樣的家長里短,一樣的活生生的語言,聽到那人物的語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態(tài),你不能不想起《紅樓夢》里的平兒或者晴雯,活潑的、俏生生的話似乎是從《紅樓夢》人物嘴里搬過來的,卻又用得如此自然貼切,讓人讀起來舒舒服服,一點也不感到夾生。再看七巧出場的那一段,活脫脫一個鳳丫頭。那濃墨重彩的遲到出場,細致入微不厭其煩的服飾描寫,潑辣刁鉆的舉止話語,無不像是從鳳姐那里脫胎而來,像七巧那樣的人物也只有這樣的出場: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撐著門,一只手撐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教我的窗戶沖著后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么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凈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
曹七巧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復雜心態(tài)則用心理對話來剖示內心世界,直述人物的心理語言,濃墨重彩的語言情調,充滿象征意味的意象色彩。如七巧攆走季澤那一段,當七巧經過十年苦熬總算分到一點家產后,想不到季澤卻找上門來想要騙取她的錢財,從動情地與季澤打趣到終于發(fā)現(xiàn)季澤的本意,她便狠命地將扇子擲向對方,在這一過程中將他倆會面時的對話寫得跌宕多姿,刻劃了七巧對季澤的既愛又狠的復雜心理。七巧得到了錢財?shù)诰裆蠀s是一片空虛,希求從小叔子那里得到其所需,但人家看中的是她的錢財而非漸為衰老的美色,于是她暴怒了,這暴怒又一變而成為了變態(tài)的反抗—別人毀壞了她的一生,她怪戾地轉而去毀壞自己女兒的婚姻。這簡直是天理難容,然而七巧,一個套著一副黃金枷鎖做著黃金囚徒的人,內心又該有多么地痛苦,一個被扭曲的靈魂,對情感的完全失望,性格和心理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沖動,走向變態(tài),令人凄絕,令人恐怖,更令人感受到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意味。
三、巧妙的個性形象刻畫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處處體現(xiàn)著巧妙和奇特,敏銳的想象力和對文字高超嫻熟的駕馭能力,仿佛是眼見著那一樹一樹璀璨的花,一瓣一瓣輕緩地飄下,在空中飛旋,劃出體操般優(yōu)美的弧線,樹下落英繽紛,一種凋零了的美麗,每一個字都像精靈,華美得讓人心痛。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象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蹦屈c點下沉的月亮,預示著一個家族的沉沒,讀者的心不由得隨著那漸漸下沉的月亮沉了下去。這一段描寫不同于開篇,不同于結尾,卻再一次體現(xiàn)了一樣的悲涼。
“地平線上的曉色,一層綠,一層黃,又一層紅,如同切開的西瓜—是太陽要上來了?!币话愕淖骷夜P下日出是那樣的絢麗多姿,生機勃勃,在張愛玲的筆下卻如同舞臺上的大幕,隨著大幕的拉開,劇中演員要陸續(xù)登場一般?!暗鸵稽c,低一點,大一點”,好一個“一層綠,一層黃,又一層紅”,想象的思維忽起忽落,忽高忽低,忽抑忽揚,前后照應著把個日月交替的瞬間描寫的生動自然,而又悲涼。
“她睜著眼直勾勾前望著,耳朵上的實心小金墜子象兩只銅釘把它釘在門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標本,鮮艷而凄愴”。精神的絕望和肉體的凋零用這樣的語言寫出來,使人不覺對七巧這樣一個悲劇人物產生深深的同情,那漫長的尾聲拉長了三十年的記憶,給故事制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氛圍,花花世界里只有切斷了時空才會有這樣的故事罷。
張愛玲向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久久傳頌的故事,然而她永遠站在故事之外,她與故事中的人是兩條平行線,互不交叉,她用的是隔離的冷漠的神情和隔離的冷漠的語言,她淡淡的說著別人的事,那人是哭,是笑,是喜,是悲,都與她不相干?!督疰i記》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冷漠氛圍中開始的。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边@樣描寫月光也算是新穎奇妙了,新舊文字的柔和,新舊意境的交錯,在這里恰到好處,不但心理的觀察那么深入,而且輕描淡寫地呵成了一篇蒼涼的氣氛,從開場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有完—完不了?!敝v完七巧這樣離奇的故事,作者也不愿多議論幾句,不說她的感慨,不說她的厭惡,如一口古井不起微瀾,她只是講故事,故事中似乎沒有她的態(tài)度,沒有她的喜惡,然而這份置身事外的冷心、冷腸、冷言、冷語,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得來的,但與那些積極參與的作家作品相比,也自有一番不同的韻味。
四、生動的景物比喻描寫
生動的比喻描寫不落窠臼和出類拔萃讓人拍案叫絕,給形象塑造添上一抹耀眼的亮色,張愛玲是獨一無二的。
“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模糊?!痹铝寥缪蹨I,有誰寫出過這樣的語言,這樣的比喻,一下子定下了故事的基調—悲涼,女主人公的命運—悲劇。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薄按巴膺€是那是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小而白的太陽。”有誰說過這樣的話,和接連的比喻,描寫的反常的月亮就像她的婆婆,令人毛骨悚然,汗毛凜凜。月圓月缺,這正是人物的命運。比喻的描寫就像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眼睛,明亮透徹,吸引了最多的目光。
“風從窗子里進來,對面掛著的回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托磕托敲著墻。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翠竹簾子和一幅金山綠水屏條在風中蕩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山綠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币幻骈L鏡的意象串起了七巧十年的生活,鏡子里映照的意象,由模糊而清晰,由清晰而模糊,敘述的跳躍性凝聚了她漫長的苦難歲月,為后面表現(xiàn)的心理變態(tài)和展示作者對人性墮落的徹骨悲劇打下了基礎。
“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這些年了,這些年了,他跟她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可不是,這半輩子已經完了—花一般的年紀已經過去了。人生就是這樣的錯綜復雜,不講理?!?/p>
三十年的壓抑和無奈在一推之間纖毫畢現(xiàn),一瞬間的感嘆,在簡單中回顧了人生的前半生,她也一直在追求幸福,只是人生太過于錯綜復雜!把一瞬間延長,是張愛玲的另一個手法,時間一滴一滴的過去,三十年的煎熬原本就是這一瞬間。然而,她留在讀者心中的感動卻永遠不會消失。
參考文獻:
[1]錢谷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王嘉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吳宏聰.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4]湯逸宗.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自學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浙江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