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誦是我國語文教學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方法;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的背誦訓練是必須強調而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背誦 理解 記憶力 智力
背誦是我國語文教學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方法。凡是學習勤奮、治學有方的人,無不十分重視背誦。白居易“晝課賦,夜課書……以至于口舌成瘡”(《與元九書》);韓愈日記數(shù)千百言,“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進學解》)!可見,古人讀書背誦,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提起背誦,有的人往往把它與死記硬背等同起來。因此,有必要先把這兩者分辨清楚。
誠然,學生中死記硬背的情況是存在的,不只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甚至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的學習,都存在著死記硬背的情況。什么叫“死記硬背”呢?就是某些知識沒有讓學生充分理解,也不要求學生去深入領會,更不管是否能靈活運用,只是硬性規(guī)定要死記那些概念、定義、術語以及大段大段的條文。學生在讀的時候,對內容置之不顧,只是為背誦而背誦,一句一句地、孤立地去呆讀、死記、硬背。顯然,這樣的死讀呆記是應當反對的。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被教師提問的時候,只會呆板地背那些現(xiàn)成的答案,或者生硬地背那些自己還似懂非懂的條文,卻不會獨立思考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一旦沒有記住,“背”不出時,就目瞪口呆,無言以對。這說明,死記硬背確實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呆滯、智力的駑鈍,甚至神經(jīng)麻木,思想僵化。
但是,這決不能籠統(tǒng)地歸罪于背誦,只能說是死記硬背給學生帶來了危害。我們應反對的,只能是死記硬背,而不能反對一切背誦??茖W的背誦,不僅不能反對,而且要大力提倡??茖W的背誦,與死記硬背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是要求:多讀、熟讀,在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樣既得之于口,又銘之于心,從而達到閉目成誦、記憶深刻、牢固掌握、運用自如的境地。在這里,要求背誦只是手段,牢固掌握、靈活運用才是目的。這與死記硬背怎么能相提并論、等量齊觀呢?語文教學必須強調背誦,這是由語文這一學科教學的特殊任務所決定的。學習語文,歸結起來,無非是讀和寫這兩件事。語文教學的特殊任務所決定的。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讀和寫的關系,讀是基礎。能讀才能寫,讀得好才寫得好。讀什么呢?當然主要是讀課文,課本上的文章,是學習的范文,是教學的依據(jù)。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是指培養(yǎng)認字、看書、讀文、理解文章意思等能力。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化,但它畢竟又不完全同于口語,且不說文言文與我們今天的口語相距甚遠,即使是現(xiàn)代白話文,又何嘗全是口語?它是經(jīng)過了組織、提煉、潤色、加工的語言,其中很多詞語、句式、表達方法,是我們日??谡Z所很少使用或不使用的,不讀,或讀而不熟,是不能夠學到的。在教學中,一篇好文章,特別是那些名篇,它的用詞、造句、立意謀篇、邏輯、修辭,好在哪里?妙在何處?教師往往是很難都講得出來的,即使都能講出來,學生也不是聽一遍就能接受的。因此,要想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還必須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細心領會。
讀,有默讀和朗讀兩種。一般說來,默讀偏重于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讀則偏重在揣摩作者的感情、語氣和表達方式。不管哪種讀法,與背誦相對而言,讀,都是為了了解作者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而背誦才能鞏固記憶。學生就是在由讀得上口到讀得爛熟,由閉目成誦到背誦如流的過程中,對文章反復吟誦,反復體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這時,作者所用的那些詞匯,那些句式,那些表達方法,讀者就能在由讀到背的過程中,經(jīng)過咀嚼、消化、吸收,最后進入自己的語言儲備中。這就不僅學到了這一篇文章,以后在讀別的文章時,遇見某些詞匯、句式、表達方法,就能迅速喚起回憶,把已有的知識融合起來,一看就能領會,這樣閱讀能力就提高了。
一個學生在記憶的儲存庫中,有了一定數(shù)量文情并茂而又能背誦如流的范文,何愁語文水平不能提高呢?
不僅如此,語文課的背誦,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包括語文教學在內的各科教學,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我們知道,思維、知識的生理基礎以及各種技能和熟練技巧的掌握,都是基于大腦半球皮層內形成的一系列條件性神經(jīng)聯(lián)系。而皮層內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剛剛形成之時,是脆弱的和不穩(wěn)固的,如果隨后不使之加強,會很迅速地被破壞,甚至完全消失,這就是所謂遺忘。相反,在具備加強的條件下,這種神經(jīng)聯(lián)系會特別持久和鞏固。這樣的聯(lián)系就穩(wěn)固了,很難破壞。以后,即使不再使之加強,它也能保持很久,這就是所謂記憶。由熟讀而至于背誦,就是為了加強大腦皮層內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使之產(chǎn)生持久的穩(wěn)固的記憶。人們的記憶力,盡管有強弱的差異,但堅持經(jīng)常訓練,記憶力是可以得到培養(yǎng)而提高的,所謂腦子越用越靈就是這個道理,而適合擔當這一任務的正是語文課。
鞏固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記憶力,其他心理能力的發(fā)展也必然受到限制。無數(shù)事實已經(jīng)證明,一個在學習上不動腦筋,懶于記憶的學生,他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其他種種能力,都是很差的,至于創(chuàng)造力那就更談不上了。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謝琴諾夫曾經(jīng)說過:“在人的一生中,凡是經(jīng)過大腦的思想,沒有一種不是由記憶中的因素形成的。甚至作為科學發(fā)展基礎的所謂新思想,也不能越出這個法則的范圍。所以,關心發(fā)展識記的事物,也就是關心發(fā)展人的全部智能的內容?!笨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是何等重要,它與發(fā)展智力的關系又是何等的密切!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對背誦訓練是十分重視的。他們在背誦的數(shù)量、時間上都有明確的要求,并從背誦的方法上給予正確的指導,特別是強調反復誦讀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以加強記憶。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理解是思維的機能,也是思維的成果。通過積極的思維,再加以有意識的記憶,這個成果才易于儲存??茖W的背誦,要求對課文的詞、句、段、篇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和記憶,那么,這樣的儲存也就是有條理和有秩序的,到使用的時候就可以從儲存庫中隨意索取。因此,這樣的背誦,就不僅有儲存作用,而且有檢索作用。這樣的記憶,不僅是思維的結果,而且能反過來作用于思維,使思維具有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就促進了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背誦訓練是必須強調而不容忽視的。不過,這里有一個目的、要求和方法的問題。如果目的不明、要求不當、方法不對,其效果也不會好,甚至會走向死記硬背的邪路。這是我們在指導學生背誦時不能不注意的。
參考文獻:
[1]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徐中玉.大學語文[M].華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霍慧玲.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2)網(wǎng)絡考核的教與學[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4).
(作者單位:山西畜牧獸醫(y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