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保險業(yè)巨頭“拆東補西”
“政府救援行動的前景,就像在黑屋子里扔飛鏢,誰也不知道代價會有多高。”
對于保險業(yè),57年前就入行的巴菲特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張糟糕的保險合約就像地獄,進去容易,但想出來可就難了?!?/p>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保險業(yè)巨頭——AIG就在地獄中走了一遭。而且,目前看來,這趟噩夢般的旅行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結束。
大象無法跳舞
AIG在全世界有4300個法人實體,這讓內部協(xié)調和外部監(jiān)管在事實上成為不可能。
事實上,在今年9月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AIG是一家好公司:最高峰時,它擁有近1萬億美元的總資產,市值達到2400億美元;它長期排在“美國利潤最好公司”的前十位,是紐交所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子公司和分公司,雇員超過10萬……次貸危機爆發(fā)之前的三年,AIG的財務報告漂亮得讓人驚嘆,凈利潤分別為98億、104億和140億美元。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但隱患或許早已埋下。
由于承保內容五花八門——幾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東西都在AIG的業(yè)務范圍內,“從韓國的斷骨到華爾街的垃圾債券”,這讓公司結構變得笨拙和不透明。一位前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AIG在全世界有4300個法人實體,這讓內部協(xié)調和外部監(jiān)管在事實上成為不可能。”
在格林伯格執(zhí)掌AIG的時代,AIG創(chuàng)建了一個金融產品公司(AIGFP),其團隊是從一家已破產的投行——德崇證券挖過來的。AIGFP利用AIG的3A級信用評級從事衍生品交易,主要業(yè)務是銷售信用違約掉期合同(CDS)。年景好時,賺錢當然容易,而一旦出現危機,這些業(yè)務毫無疑問地成為AIG的“潰堤之蟻”。
2007年夏,隨著美國樓市的崩盤,AIGFP手中握有的CDS急劇貶值,由它承保的其它機構手中的債券也出現問題,紛紛來找AIG索賠。由此導致AIG的崩潰。由于被標普、穆迪、惠譽3大評級機構連續(xù)降級,AIG的股價從70美元(2007年10月9日)一路跌至12.14美元(2008年9月12日),在9月13、14日的“黑色周末”后,15日一開盤,更暴跌至4.76美元。
在中國的陽光保險公司總裁張維功看來,“保證保險”產品(一種為被保證人向權利人提供擔保的保險)是AIG出現問題的根源之一。他對《英才》記者說:“保證保險產品讓AIG最終為整個美國社會信用問題引發(fā)的次貸危機買了單?!?/p>
急救尚未見效
政府救援行動的前景,就像在黑屋子里扔飛鏢,誰也不知道代價會有多高。
9月15日,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后,很多人都以為AIG也沒戲了,甚至不少AIG的員工已經在悄悄收拾東西,隨時準備離開。
然而,“保爾森們”最終發(fā)現,如果放棄AIG,將是整個美國金融市場的一場巨大災難。為了維護整個美國社會穩(wěn)定,美聯儲匆忙出手相救,于9月16日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為期一年的貸款,其代價是取得AIG79.9%的股份。
雖然暫時逃過一劫,但美國政府的救助仍然無法徹底挽回AIG的頹勢。一個多月來,AIG股價持續(xù)下跌,到10月15日收盤,其每股價格已經只有2.43美元了。這家擁有89年歷史的保險業(yè)巨頭仍處在危險邊緣。
更糟糕的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850億美元就被悉數用盡,10月8日,美聯儲不得不再次向AIG注資378億美元。
圍繞救援款的效果,眾說紛紜。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的一位官員表示:“政府救援行動的前景,就像在黑屋子里扔飛鏢,誰也不知道代價會有多高?!鼻懊绹鴩鴷A算辦公室主任Robert Reischauer也表示:“救援就像是扔硬幣一樣”,言下之意是成敗機會各半。
類似評價還算樂觀。獨立財經媒體人齊忠恒對《英才》記者說:“美國政府貼進去的錢,大概只有18%是有用的,其它的都被浪費在拆除杠桿上了。”
浪費的錢可能不僅僅被用來“拆除杠桿”了。據美國媒體披露,在美聯儲宣布救援計劃后不到一周,AIG就給眾高管們放了一周假,并組織他們到加州莫納克海灘一家五星級度假中心消遣。這些剛剛喘過氣來的高管們似乎忘了幾天前的窘境,他們在那兒享受著豪華酒店服務、泡吧、打高爾夫球,并舉辦派對,花費超過44萬美元。這一消息引發(fā)眾怒。其實,華爾街高管們的“金色降落傘”早就讓公眾不滿了。
比如雷曼兄弟,雖然它的倒閉直接造成近5000人失業(yè),但其前任CEO富爾德卻在過去8年間,獲得了共3.5億美元的薪酬。而就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的前4天,公司還為兩名遭解職的高管發(fā)放了高達1820萬美元的“特別薪金”,并向另一名主動辭職者支付500萬美元的離職金。
三年三換CEO
86年來,AIG的掌門人只有兩位。而從2005年格林伯格退休至今,短短三年間,AIG的CEO已換了三茬。
保爾森出手救了AIG,美國政府除了獲得股權外,還附加了一些條件,其中之一是:羅伯特#8226;維倫斯坦德必須立刻從董事長兼CEO的位子上離開。
從創(chuàng)始人科利厄斯#8226;范德#8226;斯塔爾到格林伯格,86年來,AIG的掌門人只有兩位。而從2005年格林伯格退休至今,短短三年間,AIG的CEO已換了三茬。
先是馬丁#8226;沙利文。在格林伯格因會計丑聞被迫辭職后,沙利文接手了AIG。盡管他很努力,但大部分精力只能用來解決格林伯格遺留下來的問題,那些問題還沒理清,這個倒霉的人就碰上了次貸危機。今年6月,在AIG爆出因次貸引發(fā)的巨額虧損后,在任3年的沙利文像所有的替罪羊一樣,被董事會火速免職。
隨即,維倫斯坦德上任。他的CEO生涯更短命,只有3個月,而且是可怕的3個月。在四處奔走終于盼來美聯儲施以援手的那一刻,維倫斯坦德也同時聽到了保爾森讓自己“立刻走人”的命令。
現在,愛德華#8226;利迪上任也有一個多月了。這位62歲的好事達(Allstate)保險公司前CEO面臨的情況一點兒也不比他的兩位前任好。剛一上任,“高管度假”事件就弄得他焦頭爛額。此外,他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讓AIG恢復活力?
在格林伯格領導的38年中,AIG的市值從約3億美元升至1800億美元,股價在過去20年里平均每年上漲17%。但也有人認為,AIG的隱患恰恰是格林伯格時期就埋下的: “它像許多其他金融公司一樣,偏離了其優(yōu)勢,尤其是在國際保險業(yè)務上——承擔了大量負債,以保持利潤增長符合華爾街的要求?!?/p>
現在,利迪打算迅速出售AIG在世界各地的非保險業(yè)務,以及部分地區(qū)的壽險業(yè)務股權;而財險業(yè)務則是他計劃保留的核心業(yè)務之一。“我希望在完成一系列交易后,讓AIG成為一家規(guī)模更小、但反應更為靈活的公司?!?/p>
事實上,壽險是AIG賴以發(fā)家的業(yè)務,也是它多年來發(fā)展的基石?,F在,利迪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大概是為了盡快償還美國政府的貸款。即使從長期看,財險業(yè)務的盈利能力不如壽險,但從短期看,財險賺錢比較快。而壽險業(yè)務是負債經營,受客戶信心影響很大,一旦壽險公司出現問題,要求退保的客戶不在少數,不如趁現在賣個好價錢。
看著自己親手拉扯大的公司在繼任者手里被折騰成這樣,AIG的最大私人股東、83歲的格林伯格雖然不爽,但他明白自己要面對一個更現實的問題:自己擁有1290萬股AIG股票,這些股票在年初尚值7億美元,而到10月15日紐交所收盤時,僅值3134萬美元了。畢竟,挽救股票的前提是挽救公司。
當然,換個角度看,格林伯格或許會覺得低股價并不是什么壞事。對于AIG這個自己曾經掌管的帝國,他一直想要購買更多的股份。不久前,格林伯格就曾對朋友說,現在正是拯救AIG和自己名望的最好機會。
拯救AIG靠友邦?
在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友邦做得很成功,收購這些地區(qū)友邦公司的股權更有意義。
利迪上任后,宣布出售AIA(友邦保險,主要經營AIG旗下的壽險業(yè)務)至多49%的股份,分析師預計該交易價值可能達到200億美元。
在亞洲地區(qū),最先被出售的可能是AIG的日本子公司:Alico Japan、AIG愛迪生生命保險和AIG Star生命保險。菲律賓緊隨其后。
消息一公布,中國的不少機構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比如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工商銀行等。其中,中國人保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購買AIG亞洲壽險股權的公司之一。
其實,AIG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其淵源可以直接追溯到上世紀初,進入中國遠遠早于其他外資企業(yè)。
20世紀初,科利厄斯#8226;范德#8226;斯塔爾移民中國,這位原加利福尼亞的冰淇淋銷售商在上海創(chuàng)建了一家保險經紀行,這就是AIG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后,AIG與其他外資企業(yè)一起撤離中國。
1972年,尼克松剛剛訪問中國之后,格林伯格就表達了“重新回到中國”的意愿。三年后,格林伯格第一次乘專機飛抵中國,與中國人保商談合作。1992年,AIG旗下的友邦保險以獨資企業(yè)身份進駐上海,成為首家獲準在華經營保險業(yè)務的外資公司。2003年11月6日,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財險在香港上市,AIG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購入其9.9%的股份,鎖定期為5年?,F在,眼看解禁在即,人保表示很有可能回購這部分股權,并在AIG有困難時,“出手相救”。
在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看來,雖然AIG事件對本就脆弱的中國保險業(yè)的行業(yè)形象造成了很大打擊,但對中國保險企業(yè)也不失為一個好機會,“現在,國內的保險公司應該抓住機會去收購友邦除中國以外在亞洲其他地區(qū)的資產”。
而對于友邦中國,郝演蘇則認為,“目前價值不大”。他對《英才》記者分析道,“友邦在中國還很小,只覆蓋了大概不到1%的市場,而像人壽、人保這樣的大公司,市場占有率都達到了30%—40%,全國布局早已完成?,F在去收購友邦中國對他們幾乎沒有什么意義。而且,從技術上來看,由于只能收購部分股權,不能控股,收來了之后怎么管?保險行業(yè)的競爭是排他性的,收購了競爭對手的部分股權,你是去幫助它發(fā)展,還是打壓它?”
而在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友邦做得很成功,這些地區(qū)的文化與中國又基本相通,郝演蘇覺得,收購這些地區(qū)的股權更有意義:“比如中國人壽在香港的地位是很低的,而友邦在香港排名第一,如果人壽能把香港友邦收過來,是很有價值的事情?!?/p>
不過,即使AIA在亞洲的49%股權交易全部成功轉讓,200億美元的數字離AIG的債務大窟窿還差得很遠。
(薛瑞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