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962-5913(2008)13-0115-03
摘要:高校文科專業(yè)開設了VB程序設計,在教學中反映出許多問題,文科學生對程序設計的學習跟理科學生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過作者對文科VB程序設計教學實踐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針對高校文科專業(yè)學習VB程序設計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文科專業(yè);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高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VB本身的特點是概念多、實踐性強、涉及面廣,它像其他的程序語言一樣,有自身的語法,編程思維,也有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語言的面向對象的事件驅動特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和落實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另一方面對于關鍵性概念、整體實現(xiàn)思想方面的問題要講解透徹。
然而文科學生的思維方式與理工科學生有很大的差別,并且大部分同學都是初次接觸計算機語言,學習VB過程中很容易產(chǎn)生程序設計難以理解、枯燥無味的感覺。因此在教授程序設計課的時候,需要教師在激發(fā)和保持文科學生學習VB程序設計興趣上做更充分的準備。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針對文科學生的VB程序設計教學一方面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應開拓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編程能力和分析能力。
1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質量,激發(fā)學習興趣
筆者的Visual Basic課程是在多媒體教室中進行授課的,采用PowerPoint課件加實例演示的教學手段。目前筆者使用的是龔沛曾老師主編的《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第三版,配有專門的PPT課件,為教師上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如果將課件直接使用,課件的信息量太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教師為中心,授課速度又快,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積極性仍然沒有得到充分調用。這樣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適當調整課件內容的編排,以貼和自身的教學速度才能更有效的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由于文科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應該對多媒體課件做一些改變,以適應文科學生的學習心理。筆者發(fā)現(xiàn)文科學生對VB語言課程中的演示操作更專心,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而對長時間的概念灌輸會更容易感到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設計好知識點的長度,不要讓學生太長時間處于不斷的接受新知識的狀態(tài)中,要給思考留出出足夠的時間,通過安排一些形象的操作,對老知識點進行復習的實例,與新的知識穿插進行,這樣才能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循序漸進的掌握知識。
在講解第四章選擇結構的IF語句時,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IF的語句形式,學生們看著覺得很茫然。因此筆者調整了教學模式,將IF的語句形式展示出來,但不花太多時間,而是將更多時間花在對實例的講解上,先用教材上簡單的例子說明單分支語句,再用計算分段函數(shù)的例子引入多分支語句,并對照將計算分段函數(shù)用單分支語句實現(xiàn)的方法,這樣不僅學會了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也復習的先前學習的知識。最后再用字符的判斷實例引出多分支語句。整個IF語句的多種分支情況的使用就這樣從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學會了,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比較濃厚。筆者將最后一個知識點IF語句的嵌套放在了下一次的課程中,因為這樣便于文科學生更清晰的理解IF語句的用法,不容易混淆。
另外,筆者會在課件的開始總結陳列出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以及要求大家達到的目標。實踐證明這個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專注度,保持學生的探索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因材施教
從文科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面適當改變教學方法,調節(jié)時間安排。文科學生大都比較善于接受感性的內容,而語言編程是邏輯性較強的科目,如果讓文科學生長時間處于接受信息的狀態(tài),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煩躁,抵觸的情緒,因此筆者認為適當調節(jié)學習節(jié)奏,減少課堂中的知識量,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VB程序設計教材一般開始先介紹基本知識,如對象、屬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較抽象難懂的概念,然后介紹VB集成開發(fā)化環(huán)境以及程序的建立和運行,接著介紹VB語言基礎、程序結構和編程方法等。從文科學生學習的角度看,單純集中地講授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不僅很難完全理解這些概念,也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第三章VB語言基礎為例,多數(shù)是概念性的內容,上課的感覺像在給學生灌輸,講完一點接著又是另外一點,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學生們經(jīng)常感覺很疲憊。
由此筆者有些感觸,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學習進度,分散知識點的方式來減少學習的疲憊感。第三章的內容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演示,在實例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獲得知識、記憶知識。比如:在講函數(shù)的時候,從不同的函數(shù)中找出幾個比較常用的函數(shù),簡單說明一下其使用形式及產(chǎn)生結果的類型,更多時間留給實例演示,其實對于函數(shù)的使用方法,演示一遍比講十遍還更有效。此時可以把“立即窗口”介紹給大家,在“立即窗口”中來演示函數(shù)的用法,并顯示得到的結果,學生能夠從中更好地掌握函數(shù),也不會覺得記憶函數(shù)很枯燥了。同時又提前熟悉了立即窗口的使用,為第四章“4.6.2調試和排錯”中立即窗口的講解做個鋪墊。
理論課上不能很好地掌握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上機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回答學生問題的時候掌握學生大體的學習程度,便于教師更好地調整教學。
就筆者的課堂情況來看,上機人數(shù)一般在60人左右,對每個同學都進行個別輔導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筆者在解答個別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同學都存在相近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在上機課中適時地安排整體講解階段,在引導全局學習方向的同時也對有問題而沒有提出來,或沒有被教師照顧到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讓學生參與進來,最大程度的進行上機練習。由此教師又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有較好的了解,反饋到理論課堂更好的調節(jié)和安排知識點,這樣“因材施教”也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3通過上機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
VB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踐課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及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上機練習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師把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在教材第二章里有會遇到一個關于數(shù)據(jù)合法性檢查中引起死鎖的知識點,程序如下:
修改成右下程序后才能解決死鎖問題。
針對這個知識點,筆者經(jīng)歷了兩次不同的教學嘗試,一次是在課堂上通過實例演示的方式講解該問題,但效果不佳,大部分同學要么沒有深刻理解這種數(shù)據(jù)合法性檢查中出現(xiàn)的死鎖情況,要么印象不深刻,課上完了很快就忘記了;第二次筆者將這個知識點放在上機課中來進行,在此之前只是學習了數(shù)據(jù)合法性檢查的方法,并沒有提死鎖的概念。不過上機課前需要教師自行設計一個能夠碰到死鎖情況的題目,筆者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完成計算功能的題目,要求學生在窗體上用文本框來接收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如下圖:
看似很簡單的程序,同學們制作的興趣很高,很快就有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了:老師我的這個光標怎么在文本框里不停的閃,不能輸入數(shù)據(jù)了?接著好多同學都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這時,筆者再統(tǒng)一的講解了發(fā)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沒有排除當文本框為空的情況,導致了兩個文本框間爭搶焦點而發(fā)生的死鎖現(xiàn)象。通過這次嘗試,筆者發(fā)現(xiàn)在上機課上讓同學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再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們都參與進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增加了課堂氣氛,關鍵的還是學生們對這個問題記憶深刻,后來的授課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甚至在這個問題上還有舉一反三能力。
我校安排的理論課上課時間在實踐課的前面,每次上完理論課后筆者就給學生布置好上機操作的內容,說明需要完成的目標、與理論課的關系等。經(jīng)過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上機課上目的性明確,能夠自主的利用練習時間,達到較理想的上機實踐效果。
VB程序設計課程應將課程內容與上機實踐有機結合,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對鞏固理論教學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能力都是在上機實踐課上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上機課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也需要教師花大量精力來做設計和準備。
參考文獻:
[1] 李春香.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教法淺探[J].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3).
[2] 丁革建. 軟件教學的模式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01,(3).
[3]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 譚浩強. 解放思想勇于實踐,開創(chuàng)計算機基礎教育新局面[A].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02年會學術論文集[C].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 張書云,姜淑菊. 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探悉[J]. 計算機教育,2005,(5).
[6] 趙蓓蓓. 在VB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面向對象編程的思維方法[J]. 湖北財經(jī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6(3):45-46.
[7] 袁鋒. 談“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改革的五個轉變[J]. 中國成人教育,2004,(1):67.
[8] 孫秀. VB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7(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