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發(fā)展觀對我們把握大局、做好各項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以科學發(fā)展現為指導,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 思想政治工作 與時俱進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變革
要變革觀念和思維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觀念變革和方式創(chuàng)新的明確要求。要以先進生產力標準來定位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把人作為生產力三要素中最具決定性的要素,把培養(yǎng)人、造就人、激發(fā)人、成就人作為工作的基本定位,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的潛能和積極性。要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在各項工作中見物見人,關注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內心和諧、人與人關系的和諧。這其中有許多思想觀念需要轉變和確立。
要豐富延伸內容。思想政治工作要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從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及時豐富有利于社會改革發(fā)展、有利于干部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技家質和健康素質提高的內容,讓思想政治工作充滿生機與活力。要切實克服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程度不同存在的內容單一、供需不合的現象。
要加大思想文化含量。要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克服簡單公式化、概念化的現象,要增加思想含量,更多地運用思想的力量去征服人,用理論的力量去說服人;要增加知識含量。更多地運用心理學、行為學、管理學、政治經濟學、法律等知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知識含量和有效性;要增加科技含量,更多地運用網絡等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要變革形態(tài)和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的企業(yè)文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態(tài),是全面開放形勢下打造思想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手段。要把和諧組織文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態(tài),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文化形態(tài)以文化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的價值觀念。
要做到“三貼近”。要堅持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則,從實際的要求、生活的需要、群眾的愿望出發(fā),悉心捕捉群眾在社會變革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把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急需放在突出的位置,說做并舉,說到群眾心坎上,做到群眾急需處,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做到人、做到心。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把握四個基本規(guī)律
一是遵循為改革發(fā)展穗定大局服務的基本規(guī)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是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基本關系,三者不可偏廢。這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一定要把為這一大局服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職責。遵循這一基本規(guī)律定位思想政治工作,有三項基本任務:做解放思想的先導,為改革夯實思想基礎;做鍛造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熔爐,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做溝通思想化解矛盾的紐帶,為構建和諧社會夯實基礎。
二是遵循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的基本規(guī)律。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服務,是科學發(fā)展觀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職能,也是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人的全面發(fā)展有兩對辯證關系:一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發(fā)展的辯證關系:二是人與外界的和諧以及人自己內心和諧的辯證關系,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和概念,而是卓有成效的具體行動,要充分滿足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把以人為本轉化為人的體驗和人的發(fā)展,完善人的道德,提高人的品格,升華人的精神,實現人的理想。
三是遵循從經濟的視角來考察人的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存在決定意識,經濟的視角、利益的變化是決定人的行為的一個基本驅動力。研究利益格局、利益關系是一個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一條基本的規(guī)律。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到擬聚群眾共同奮斗上來,一定要從經濟的視角、利益的格局去考察,要研究動員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的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發(fā)展內容是什么。利益之所在就是動力之所在,找準利益、找準位置、找到動力,就能夠很好地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
四是遵循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基本規(guī)律。探索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有效工作機制,要將道德的說服力、法律的強制力、利益的調節(jié)力、輿論的引導力相結合。提高人的認識,改變人的行為,促使人們形成既符合個人權益也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道德調節(jié)、法律調節(jié)、利益調節(jié)、輿論調節(jié)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同時,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完善機制,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責任編輯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