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存在壟斷的交易中,具有壟斷地位的一方可能控制交易的價格和有關的契約條款。由于壟斷會損害經濟效率,因此,建立在壟斷基礎上的標準化合同也常常成為法律調整的對象。標準化合同是現(xiàn)代合同的重要形式,在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廣泛地應用。文章從法律對標準化合同的調整和標準化合同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兩個方面壟斷來對標準化合同進行評價。
關鍵詞:標準化合同 經濟效率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8)07-069-02
20世紀以來,標準合同成為廣泛采用的合同形式,不僅種類急劇增加,而且分布的行業(yè)越來越廣。根據(jù)交易主體的不同可以將標準合同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者合同,另一類是商業(yè)性合同。消費者合同是指直接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相關的合同,如日用品買賣合同、電氣供應合同、有線電視傳送合同、運輸合同、旅游合同、保險合同以及購買住宅時的分期付款合同。在這些合同中,甲方為供應商,乙方為普通消費者。消費者通常缺乏關于產品和簽約的知識,因此,在訂立合同時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對方提出的合同條款。商業(yè)合同是在商人之間訂立的、在交易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合同,這些合同的結構和條款經歷很長時期才得以固定下來。
標準合同是現(xiàn)代合同類型中的重要形式,有人估計,在普通人所訂立的合同總數(shù)中,標準合同的數(shù)量大約占99%。一個人在一天內可能要簽訂幾份標準合同,例如,停車場與劇院的票據(jù)、百貨商店的售貨小票、加油站加油的收據(jù)等都是標準合同。
由于標準合同中的一些條款是固定的,它通常不允許雙方當事人進行改動,有的標準合同甚至要求“要么接受,要么放棄”,因此,人們通常重點關注的是標準合同的不平等的性質。
在商業(yè)合同中,擁有強勢的交易方常常將一些條款強加于對方,這些條款有的是以小字或在背面出現(xiàn),有的則直接在公眾認可的條款之間插入,企圖通過轉移對方的注意力蒙混過去,從而達到減少自己承擔的風險、增加對方的風險的目的。
在消費者合同中,由于消費者并不參與合同的擬定,合同條款完全是由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供方擬定的,消費者面對此類合同時,“要么接受,要么放棄”。這類合同具有先天性的不平等性質,供方可能在條款中加入一些條款,以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對另一方進行經濟壓迫。
一、法庭可能會拒絕標準化合同的履行
由于標準化合同強化了壟斷者的控制力,而削弱甚至消除了買方的談判力,所以,法庭可能拒絕此類合同的履行。
第一,在訂約方面,相對人有時缺乏選擇訂約伙伴的完全自由。由于某些公用事業(yè)服務領域中不存在競爭,公用事業(yè)組織處于壟斷地位,那么該組織就會利用其壟斷地位以標準合同的方式從事交易,而消費者可能別無選擇。此外,如果某些生活必需品出現(xiàn)供不應求狀況,而生產該產品的企業(yè)利用標準合同進行交易時,也會出現(xiàn)上述狀況。這就使契約自由原則下的選擇相對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和妨礙。
第二,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不是完全自由的。標準合同大多由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單方面制定,相對人對此只能全部接受或拒絕,而不能就各個條款進行協(xié)商。因此,標準合同對契約制訂一方是自由的。而對相對人來說則不是完全自由的。在許多情況下,相對人并不知道標準合同的基本內容,或對此未加以注意,或者僅注意到顯著的條款而沒有注意到其他條款。但只要制訂一方在訂約時已將標準合同告示出來并為相對人所接受,則無論相對人是否了解,不妨礙合同的成立。
第三,標準合同制訂一方可能利用其經濟優(yōu)勢形成諸多不公正條款。波斯納指出:“在獨占情形下,買受人無法與出賣人討價還價,而出賣人則能有限度地去強迫買受人接受其條款”,“定型化契約有時具有用印好的條款來規(guī)束粗心大意的購買者的目的。此極有可能有詐欺之成分。”在相對人被迫接受不公正簪款的情況下,契約自由原則已難以體現(xiàn)。
第四,標準合同的制訂者在合同條款中常常排除法律規(guī)范的適用。有的學者認為。標準合同不過是一方利用契約自由而片面排除實體法規(guī)范,所以其契約自由不過是“侵權行為的自由”。因而認為標準合同弊大于利,不宜推行。
二、標準化合同對效率的影響
從對效率的影響來說,標準合同的作用可能是雙重的。
一方面,它可以成為一種壟斷的工具,因此,它可能會通過限制競爭的范圍而降低競爭水平。契約中的可變條款是可以談判的,因而屬于可競爭的范圍;固定條款是不可談判的,因而屬于不可競爭的范圍。因此,固定條款與可變條款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競爭水平。在許多行業(yè)中實行的標準合同。其中大部分條款都是固定的、統(tǒng)一的,賣方之間不會在這些條款上展開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講,縮小了競爭范圍也就減少了競爭的強度。
例如,標準合同在卡特爾組織中就被用來監(jiān)督成員的“欺騙性”的競爭行為。在某些壟斷性的行業(yè)中,為了維護行業(yè)的壟斷利益,行業(yè)成員之間容易就價格達成協(xié)議,但是壟斷價格的執(zhí)行卻面臨特殊的困難。因為每一個成員都希望利用協(xié)議價格限制別人的價格行為,而自己卻通過降價來爭取競爭者的顧客??ㄌ貭柦M織為了監(jiān)督其成員的欺騙行為,就要求行業(yè)內的成員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合同,因為固定的、統(tǒng)一的合同條款可以阻止成員向買主提供特殊讓步。標準合同使卡特爾組織監(jiān)督成員企業(yè)的“欺騙性”行為變得容易了,行業(yè)的壟斷利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維護。
但另一方面,標準合同也可能會增進效率。這些合同中的固定條款往往都是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后而固定下來的,它們由那些能夠代表某一行業(yè)的經常從事此類交易的專業(yè)人士制作。標準合同對于效率的積極意義既可能通過節(jié)約交易成本來體現(xiàn),也可以通過提高競爭水平來體現(xiàn)。具體途徑有:
第一,標準合同可以減少需要起草、議定和達成協(xié)議的條款數(shù)量,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假設一家廠商擁有100萬個顧客,如果不使用標準合同,就得和每一個顧客一對一地擬定合同,由于每一個顧客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每一份合同都會有特殊的條款。為擬定和商議這些條款會花費很高的成本,因此,擬定一個合同,將廠商與客戶之間普遍出現(xiàn)的情況納入其中,并讓它適用于所有的顧客,其成本顯然便宜得多。
第二,通過增強產品的同質性。標準合同可能增加了市場競爭的程度,使市場接近于完全競爭市場。固定條款雖然可能縮小了競爭的范圍,但也可能降低了產品的差異度從而增強了價格競爭。生產者為了追求競爭優(yōu)勢,往往會努力使產品個性化、特色化。在同一種產品上,也要在外形、規(guī)格、顏色、質地上有所不同,通過這些差異不僅可以用來吸引消費者,也會帶來價格的多元化。但廠商如果使用行業(yè)通用的標準合同,那么廠商追求產品差異的動機就會降低。實際上標準合同中的固定條款限制了廠商追求差異的行為空間。結果,產品的同質性提高了,產品的特性愈發(fā)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要求,相應地,價格競爭就會更加激烈。
第三,標準合同可以減少雇員欺騙顧客的風險。雖然在卡特爾組織中,標準合同中的固定條款可能會抑制成員廠商的創(chuàng)新動機。從而有損效率的提高,但是廠商內部,標準合同的可以規(guī)范雇員在面臨顧客時的行為,可以有效地防范雇員向顧客做出欺騙性的承諾。對顧客來說,在雇員使用標準合同時,也會感到自己是在和雇員所在的公司進行變易。而不是感覺僅僅是在和雇員個人進行交易,從而獲得一種安全感。
第四,標準合同還可以成為當事人回避法院干預交易的一種保護手段。對合同中一些不明確的事項或明顯一邊倒的條款。如果法院過多地介入其中,可能對交易當事人雙方帶來不利的結果,因此,交易雙方可能都希望規(guī)避法院對合同的干預,他們更希望合同能夠依賴非法律的機制,例如聲譽機制來執(zhí)行。標準合同將大量細節(jié)列入其中,通過使合同條款高度明晰化,從而使標準合同具有一種能夠規(guī)避法律干預的安全防護功能。
(責編: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