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比賽真是驚心動魄,世人關注的奧運首金——女子10米汽步槍射擊比賽的金牌沒有落入中國奧運軍團囊中,可說是一大遺憾。杜麗痛失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只能是以淚洗面,匆匆離開賽場。4天后,她重返賽場,國人為其歡呼,因為杜麗失金后又能奪金,難道說這4天時間就能讓她的射擊技術得到提高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4天的時間里,她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上。杜麗的失與得這一變化過程值得我們深思。
女子10米汽步槍射擊比賽結束時,記者問她:“社會上的各種壓力是否對你有影響?”她淡淡地說:“不能說沒有?!弊鳛檫\動員,比賽時最忌諱的是各種壓力對其造成的影響。幸好,杜麗痛失金牌,國人沒有給她指責,而是以一種寬容的心安慰她,相信她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卸掉包袱,從頭再來。杜麗的“失金”與“奪金”,從某個角度來說,應該和壓力有直接的關系。“失金”是賽前國人給她的壓力太大,她是帶著無形的“鐐銬”參加比賽;“奪金”是她“失金”后,國人沒有給她壓力,再加上她的自我調節(jié),心中的“鐐銬”消失了,參加比賽自然是得心應手。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雖然有自己的獨特思想、獨特情感、獨特語言……但受到教師“循循善誘”的無形“鐐銬”的影響,由于年齡的原因,孩子們根本無法像杜麗那樣能進行自我調節(jié),造成孩子們眾多的“獨特”無法正常發(fā)揮,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
例如,開學初,一年級的老師帶領新生參觀學校的校園。第一個班的老師指著學校大門內側墻上的中國地圖問:“同學們,你們認為中國地圖的形狀像什么動物?”有的學生說像“公雞”,有的學生說像“山羊”。老師大聲地對說中國地圖形狀像“山羊”的學生說:“你們再看看,中國地圖形狀怎么會像‘山羊’呢?”那些同學膽怯地說:“像‘公雞’?!?/p>
接著,老師提高嗓門又問全班同學:“你們說,中國地圖形狀像什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像‘公雞’!”
老師滿意地笑著說:“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地形圖就像一只雄雞,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焙竺鎺讉€學生再也沒有一個人說中國地圖形狀像“山羊”了,老師們都滿意地笑了。
此案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循循善誘”這個無形的“鐐銬”給學生的影響之大,它已經抑制了孩子們真實的情感與思維的表現,課堂成了“葬送”孩子們個性的墳墓。
新的課改理念告訴我們,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師生共同擁有的一種充滿生命力的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喚醒學生自我、激活學生的感覺、調動學生的情感、孕育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行文至此,筆者不得不發(fā)出呼吁:運動員也好,學生也罷,如果是讓他們帶著“鐐銬”跳舞,其結果是令人傷心的。老師們,該清醒啦?。ㄗ髡邌挝唬焊=ㄊ∷上h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