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中,都要講究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多樣的,不同學科有不同特點,在具體應用教學方法時,要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中學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較為抽象的學科。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組織的全國性的調查中,政治課被學生評為最不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政治課被冷落到如此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考試制度的改革、課程本身的特點、教材編寫的缺陷等,但很重要的一點還是教師教法陳舊。因此,作為教師就應針對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改變自己的教法,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筆者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下面就談一些改進中學政治課教學可采用的方法。
一、從教師角度改變教學方法
(一)新課標下轉變教師角色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庇纱丝梢?,教師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更多的是強調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的人”,所以只有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激情、富有愛心、有責任感與使命感的教師,學生才會從他身上找出做人的標準,而這標準就是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新課標下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學得更活。新教材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只是導演、配角,學生才是演員、主角。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就要求教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舒暢、合作的教學氛圍,意味著承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圍繞論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助于自由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有利于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共同發(fā)展。
(二)新課標下轉變教學模式
政治教學只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進入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從骨子里喜歡政治課,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是第一位的。從我的教學體驗看,在課堂上,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引起教師的關注、尊重和賞識。如果教師能夠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對他們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并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就可能產生良好的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效應。上課前,教師應首先調整心態(tài),醞釀情緒,以最佳的狀態(tài)走進教室。教學過程中,對學習成績不是太理想的學生,尤其要給予適當?shù)年P注。中學生身上具有可以誘發(fā)的積極性,他們活潑大膽,具有創(chuàng)新好奇的心理,喜歡提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進行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思維活動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教材充分感知,深刻理解,融會貫通。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從而使教學有的放矢,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育人,關注和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試行,賦予思想品德課教學許多新的內容,我們應力求把思想品德課變成激勵學生自主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的助推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造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
學生以課堂學習為主,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參加社會實踐,但方向必須指引,條件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必須抓住。適時安排學生參加實驗的活動,一方面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根據(jù)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及需要,確定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內容。如初二的“白色污染情況調查”,初三的“改革開放以來本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情況調查”等,讓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民情,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服務活動。如組織初一學生參加學工學農活動,讓學生既在勞動中體驗到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又在艱苦的勞動中磨練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品格;還可以布置學生做家務事,以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等等。
(四)趣味教育的方法
趣味教育有許多教學方法,而所有的教學方法中最關鍵的是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的方法。趣味教育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自主教學法、啟發(fā)引導法、主題分析法、趣味講授法、小組討論法、游戲法、影視法、歸納法、對話法等等,但所有的方法都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為基本原則。無論是外部自然、社會生活還是藝術的形式都是引發(fā)美感的重要“機緣”?!叭の督逃钡母救蝿站褪浅浞掷眠@些審美因素,有意識地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讓人們擁有一雙會看形式美的眼睛和會聽音樂的耳朵,擁有一顆熱情敏感的心靈。
二、從學生角度改變教學方法
(一)典型事例法
典型事例法就是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引用事例,將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實際事件(正反兩方面的)作為論據(jù),來論證政治課中的觀點。例如,在講到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反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秘密報告,讓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代表都感到震驚時,我給學生們舉了這樣一個事例:波蘭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貝魯特參加了蘇共二十大,在赫魯曉夫作秘密報告過程中,他因震驚萬分而突發(fā)心臟病死去??梢姶耸录呛蔚攘钊苏痼@!選用典型事例教學法,效果非常好。運用此法也要注意:選取的事例一定要有典型意義,事例教學需要教師既要有駕馭材料的能力,又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論據(jù)與論點的完美結合,達到說明問題的目的;切忌談起事例后離題太遠,事例與觀點相脫節(jié)就失去了事例教學的真正意義;所選事例不要陳詞濫調,而是要聯(lián)系當前國內外所發(fā)生的焦點問題,把最新的信息寓于生動的事例中,有鮮明的時代特色?,F(xiàn)在事例越來越多,教師必須不斷地整理這些材料,及時淘汰和補充,用最新的恰如其分的論據(jù)來論證政治觀點。
(二)思想啟示法
思想啟示法是指教師在講完政治理論課的每一章后,從中挖掘某種精神或思想,加以發(fā)揮,進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方法。政治課中思想教育因素非常多,精心提煉后,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空洞的思想理論說教往往是蒼白無力的,而蘊涵在政治課中的精神財富能帶給學生巨大的震動。這些思想或者精神主要有:講完鄧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經歷后,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講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后,對學生進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講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之后,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講完“三步走”戰(zhàn)略之后,對學生進行理想目標方面的思想教育;講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后,對學生進行“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三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思想啟示法使學生受益匪淺,有的學生說:“政治理論課讓我對理想、對人生道路有了自己的理解,對我未來的大學生活乃至將來的一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講授完政治課也使我受到了很大啟發(fā),政治課中蘊涵的人格品質、人格魅力可以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給予我們的啟示和觸動將受益終生。
(三)識記內容,抓住特點法
在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內容是要求學生識記的,即使不要求識記的內容,如果學生能記住,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要教一些記憶技巧給學生。比如,企業(yè)作用:“企業(yè)作為國家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企業(yè)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企業(yè)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蔽医虒W生抓住“兩者一力”來記,即企業(yè)是……主要參加者,企業(yè)是……直接承擔者,企業(yè)是……主要力量。再比如,加快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的意義:“加快發(fā)展第三產業(yè),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的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可以擴大就業(yè)領域和就業(yè)人數(shù),保證社會安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蔽医虒W生抓住“兩推兩擴一提高”(補充意義:可以擴大內需)來記等等??傊プ〔煌瑑热莸牟煌攸c來記,不僅便于識記,而且記得牢,不易混淆,從而提高識記效率。
(四)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法
新課程改革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主的現(xiàn)象,把學習的主權還于學生,教師不應是“法官”,更不應是“傳教士”,而應是指導者、組織者、協(xié)調者和參與者。老師的課堂教學中,都安排有小組討論,但往往是所謂學習好的那部分學生在討論,其余的學生則無所事事或談論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很顯然,這樣的小組討論活動應該說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是不成功的。這主要責任在于教師,因為在討論中教師沒有起到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的作用。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小組的組建與教師的引導。小組的組建應考慮學生的性格差異、成績差異以及男女比例等方面的因素,內部明確分工,應有記錄人、召集人、匯報人、信息收集人、紀律監(jiān)督人等,在小組討論中,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引導,突出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掌控課堂,推動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毛澤東曾指出:“方法是渡河之舟,過河之橋。”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边@固然都說明“良好的方法是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不少同仁都非常明白這一真理。不過筆者認為:僅僅認識到方法的重要性還遠遠不夠,必須進一步明確到方法是服從于目的的,正如精良武器的作用是為了準確擊中目標。我們政治教師得益于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教示,對方法與目的辯證關系應有更清晰的認識,毛澤東、孔子的名言都是目的方法統(tǒng)一論。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早已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要“增強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之更好地發(fā)揮學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我們改進教學方法,包括趣味教學的開展,都應始終服從服務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這個教學目標,緊緊圍繞著這個中心目標來進行。
參考文獻:
[1]孟煥香.參加社會實踐、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J]課程改革研究.2001(01).
[2]胡光輝.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教學初探[J]教學探討.2007(03).
[3]李曼華.三種歌唱教學方法的運用[J].文教資料.2005(28).
[4]李方.論教學方法的概念及歷史變遷[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2(04).
[5]鐘海青,戚業(yè)國.走向高效能的教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劉景珍.淺談如何上好中學政治課[J].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漢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3).
(作者單位: 廣西 桂林 龍勝縣龍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