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應針對學生現(xiàn)實情況,突出關鍵語法規(guī)則,化難為易,結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關鍵詞: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關鍵語法規(guī)則
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
英語水平現(xiàn)狀及分析
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而言,高職生的英語水平有如下特點:
(一)生源不同,英語水平差異明顯
以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的生源為例,有普通高中畢業(yè)生,有初中畢業(yè)考取的五年制專科生,還有職高畢業(yè)的三年制??粕T谶@些學生中,普通高中畢業(yè)生和部分外地生的英語基礎較好,但是總體所占比例偏小。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雖然這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學習積極性相對高些,但語法基礎并不扎實,僅靠他們所謂的“語感”和中學所強記的一些習題來記憶和應用語法知識。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基本實行“大班制”,教學難度可想而知。
(二)學習信心和動力不足
信心和動力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的兩個方面。高職學生一來因為目前社會上已經(jīng)形成的“重文憑”風氣,對于高職教育存在偏見,這也影響到學生對“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ET)的看法,認為不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那樣有含金量,考了也沒用。二來部分學生認為將來就業(yè)后很可能用不上英語,學了也沒用。三來有些學生雖然對英語學習存在興趣,但因為基礎薄弱,多次考試失利(從開始學習英語起),對學習感覺障礙重重,導致信心不足、缺乏學習動力。
(三)學習習慣不好
無論是上面所提到的哪一類生源,接觸英語的時間都不算短,但在實際教學中,有時發(fā)現(xiàn)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簡直可以用“驚心”來形容。有的學生連最簡單的一些詞匯都要問老師。這就不只是基礎的問題了,這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臨考前才突擊背單詞、背范文,強記語法題,不注重平時消化吸收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生語法學習通病和語法教學模式的分析
(一)高職學生語法學習通病
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花費的時間最多,但效率不高,這是應試教育的弊病。以下是筆者總結得出的學生語法學習中存在的通病,以具體語法規(guī)則為例詳細說明:
應用僵化譬如結構“have+賓語+done”,多數(shù)學生在中學學習過這一結構,印象很深,因此在做題時只考慮過去分詞一種形式,而不知還有“have+賓語+do”及“have+賓語+doing”這兩種用法。
張冠李戴譬如“It is…that”結構,多數(shù)學生第一反應是強調結構,即使已經(jīng)學習了虛擬語氣中的“It is important that…”和“It is high time that …”等用法。中學時期的語法規(guī)則印象太深以至于影響了后期語法的學習。
母語束縛在英語學習中,漢語對英語語法學習的副作用是難以避免的。在閱讀理解和翻譯這兩個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如下列兩句:“I was caught a cold because last week so cool.”;“The hill has lots of trees.”完全是順著中文的意思轉換為英文,沒有考慮到英語的表達習慣和語法規(guī)則。
慣性思維如“被動語態(tài)”的用法。因為日常所接觸到的大多為主動表達,很多學生難以形成對“被動語態(tài)”的主動意識,尤其在寫作時,該用時不用,不該用時不知為何反而不嫌麻煩地用上了。
(二)“交際教學法”、“結構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
改革開放以來,英語教學大致經(jīng)過了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結構為基礎編寫教材,重視語法教學,以講授語法知識、操練句式、句型及翻譯練習為主,忽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偏離語言學習的真正目的,就是大家所稱的“啞巴英語”。90年代以功能——結構為基礎,特別重視培養(yǎng)交際能力,又有“矯枉過正”之嘆。擔任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師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忽視語法教學的傾向,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叭蝿招驼Z言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集兩家之長,避兩家之短”的面目出現(xiàn)。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程”正是以任務型語言教學為基礎的,這也是近年來國際上廣泛采用的語言教學方法,人們普遍認為,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實際教學中,針對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筆者提出了“淡化語法難點重點,突出關鍵語法規(guī)則”的教學思路。
“淡化語法難點重點,突出關鍵語法規(guī)則”的主要內容及實踐
(一)語法課程講授重點向普及內容傾斜,注重與應用能力銜接
“大班制”課堂本來就難于管理和靈活安排教學活動,語法講解模式的局限性又往往令學生厭倦,結果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聽進去的少,能正確運用語法規(guī)則的學生就更少。高職學生專業(yè)背景迥異,英語應用前景也非教師可以準確預測,因此,強調教學內容的普遍適用性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皯糜⒄Z能力考試”在這當中起到非常好的“指南針”作用。通過分析近幾年的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明顯的趨勢,即考試內容越來越貼近具體工作中的英語環(huán)境。譬如作文題材,除了傳統(tǒng)的簡歷、書信(包括私人與商務信函)及通知、海報外,近幾年出現(xiàn)了公司內部通知、問卷調查、入園須知、電話留言等;長句翻譯除了傳統(tǒng)的商務內容,也出現(xiàn)了日常所能接觸到的英語內容;在閱讀理解中應用文體的比例也在加大,一向以傳統(tǒng)短文閱讀形式出題的第一、第二篇閱讀理解,近年也將50%(即一篇)的分量讓位于應用文體。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商務英語教學內容和練習,強調語法教學服務于口語和應用文閱讀與寫作為主,是筆者近兩年對英語教學所進行的一種探索。對傳統(tǒng)語法教學中的一些難點、重點,在實際教學中“點到即止”、“棄難就易”。
(二)以“提供明確而易于記憶的規(guī)則”為主要教學任務
這是整個教學安排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語法書林林總總,內容基本相似,講授的難點和重點往往也就是那么幾個方面?!疤峁┟鞔_而易于記憶的規(guī)則”,要求教師在語法規(guī)則中找出關鍵性的內容,抓主要矛盾。這有助于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提高語法學習效率和效果。
譬如“定語從句”中that與which的用法,包括只使用that的情形、只使用which的情形以及既可以使用that也可以使用which的情形,如果將這些一股腦地都在課堂上不分輕重地教給學生,肯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聽完后仍然沒有辦法清楚地記憶和區(qū)分。而挑出其中只能使用which的兩種情形:一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標志是逗號;二是前有介詞。突出這個重點,其他兩種情形不攻自破,事半功倍。
再以虛擬語氣為例。這是應用英語能力考試中的必考語法點,也是學生一直感覺比較難以把握的部分。講解時筆者突出概念導入,強調對于“虛擬”的理解——非真實、以主觀意愿的表現(xiàn)為最常見。由此,諸如“建議”、“命令”、“堅持”、“推薦”等詞匯,It is important/necessary that…(做某事…是重要/必要的)、It is high time that…(做某事的時間到了)以及if引導的非真實條件從句等結構應適用虛擬語氣變化。學生在理解之后再自行判斷,正確率明顯上升。虛擬語氣的要點部分在于動詞變化。語法書中多以表格方式歸納(常以if引導的非真實條件從句和其主句中謂語動詞的變化為例)。這種表格確可以算是整個虛擬語氣的精華之所在,即使是非if引導的虛擬語氣句子,絕大多數(shù)的動詞變化也可依據(jù)此表推測,如上面所提到的結構,還有wish引導的賓語從句中動詞的變化等。如果學生能把表格的內容熟記下來,無疑會掌握虛擬語氣的大部分內容。如何幫助學生較輕松地記憶這些動詞變化呢?筆者在課堂上借助兩根稱之為“時間軸”的帶箭頭直線加以說明。如下圖所示:
第一根直線是正常情況下的時間發(fā)展圖,有過去、現(xiàn)在、將來,適用正常的謂語動詞變化,即過去用過去時,現(xiàn)在用現(xiàn)在時,將來用將來時。第二根直線則是虛擬語氣中的時間發(fā)展圖,可以看出箭頭是倒走的。體現(xiàn)在動詞時態(tài)上就是倒推一格,即過去用過去完成時,現(xiàn)在用過去時,將來用現(xiàn)在時,這里對應的是從句中的動詞變化,從句有了,主句就好辦了。把從句中的動詞形式拿到主句中來,前面是對應著體現(xiàn)虛擬語氣的四大情態(tài)動詞could、would、should和might,相應變化一下就是了。這樣一來,一目了然,化難為易。學生就可以在輕松的心理暗示下較快地掌握虛擬語氣的動詞變化了。
(三)課堂活動設計
在簡化了學習內容之后,教學重點應當向語言應用傾斜。這也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學生對語法的認知。在多媒體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今天,英語教師的輔助手段也增加了。除了傳統(tǒng)的習題講練、作業(yè)錯誤分析、課堂問答等形式外,適當?shù)乩糜耙曎Y料也有不錯的效果。譬如上面所講的虛擬語氣,在電影Legally Blonde (律政俏佳人)中就有這么一段對白,女主角Elle發(fā)現(xiàn)男友訂婚之后,跑進一家美容店訴苦時這么說:I just wish I had never gone to Harvard.影片結尾時,女主角面對男友的表白“You are the girl for me”說:“I’ve waited so long for that…But if I’m gonna be a partner in a law firm by the time I’m thirty,I need a boyfriend who’s not such a complete bonehead”.前一句可讓學生感知虛擬語氣使用的實際場景,比課本上所提供的場景更形象、更有說服力,后一句可讓學生對比if引導的真實條件從句的用法,防止學生一看到if從句就只考慮虛擬語氣一種用法,形成僵化思維。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英語基礎不夠扎實,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對于口語比較感興趣。囿于學時有限,很難在課堂上安排較多的口語教學內容,通過把口語練習、語法教學以及詞匯運用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安排學生做情境會話,從中選取精華句子和典型錯句進行對比講解,學生能夠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參與會話內容的構思與排練,又有教師及時點評,比依照教材講解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應用母語的正面影響
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外語時,經(jīng)常受到漢語的影響或誤導,這一點在翻譯及寫作中尤其明顯。教學中適當講解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異同之處非常有必要。譬如前面提到的被動語態(tài),可以借助漢語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學生接受被動語態(tài)就比較容易,自學時也容易回憶。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qū)分,絕大多數(shù)也可以依靠中文意思推斷出來,譬如“打”、“開”等動詞。這一步我稱之為“借助母語力量,建立雙語聯(lián)系”。第二步則是“凸顯雙語差異,擺脫母語干擾”。譬如英文中not…until的用法,英文為否定句,中文表達卻沒有否定詞。又如,中文單詞不存在變形,而英文中的名詞和動詞卻有數(shù)種形式,具體使用時規(guī)則很多,時態(tài)、語態(tài)、人稱、數(shù)等的變化都要一一遵守。相比第一步,這一步要難得多,需要多次提示,重復練習才能鞏固。
高職高專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方法也要適時而變。每種教學方法都各有長短,很難只靠一種教學法來解決所有問題。語法是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培養(yǎng)和鍛煉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才成為可能。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應當重視語法基礎教學,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薄冰.薄冰英語語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2]章振邦.通用英語語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Michael Swan. 牛津英語用法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
[4]郭寶霞.簡論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J].江蘇社會科學,2006,(1).
[5]王曉萍.高職高專語法教學的不良傾向及其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2).
[6]郭志榮.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語法教學的定位與對策[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6).
作者簡介:
廖芳(1974—),女,湖南瀘溪人,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