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yè)銀行已成為制造富翁的重要機器。繼寧波銀行、南京銀行之后,近日又爆出杭州銀行制造職工百萬富翁的新聞。
報道說,尚未上市、處于靜默期的杭州銀行日前集中向B股上市公司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轉讓了2559.32萬股員工股,變現近2.5億元。約百名職工成為此次交易的受益者,在此次售股中成為百萬富翁。他們以每股2.5元的成本持股,以9.7元的價格成交,收益近4倍,持股長則三年、短則一年,毫無風險,坐享巨利。他們得感謝目前的政策,讓他們有空子可鉆;也得慶幸自己有眼力,在上市有望的商業(yè)銀行就職。
這條富翁流水線已經快被中小股民的唾沫星子淹滅,但還是有辦法堅持不倒。究其原因,實在是其中的利益過于誘人,誰會因為唾沫星子放棄唾手可得的大蛋糕呢?杭州銀行尚未上市,職工股就能以近4倍的收益在產權交易市場出售,可見這些“小非”的暴利。
這條富翁流水制造線是資本市場不公的體現。動輒4、5倍以上的收益是建立在二級市場溢價、也就是對二級市場投資者剝奪的基礎之上的。
筆者絕不是眼饞,見不得別人發(fā)財。事實上,在成熟市場,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之間也存在差價,但一般都控制在30%以內,這是風險與機會成本的收益。如果差價懸殊,就是集體性盤剝二級市場的股東利益,那不僅要引起眾怒,監(jiān)管層也難辭其咎,因為這是在掘二級市場的根基,遲早會讓股市大廈倒塌。機會與風險收益允許存在,但不應該成為制造暴利的搖籃。
有關部門已經看到了激勵機制的不公,“叫?!眹写笮蜕虡I(yè)銀行的股權激勵計劃,沒有理由對更為不公的職工持股制等視而不見。
有媒體報道,國家有關部門擬對金融企業(yè)員工持股制定新規(guī):上市金融企業(yè)員工持股比例均不得超過5%,包括首次IPO(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的證券公司、城商行都要遵守此比例。果真如此的話,杭州銀行提前兌現之舉就有規(guī)避日后政策之嫌。
據杭州銀行發(fā)布的2007年年報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杭州銀行的總股本為13.21億股,按照上述比例,意味著員工持股總數不能超過6600萬股。從杭州銀行歷年年報來看,內部持股總量約為1.78億股,超過了政策規(guī)定的上限。由此可以推想,杭州銀行此舉是職工股套現的第一步,他們以產權交易略降收益的方式,規(guī)避日后的政策風險和上市障礙,而不是從根本上對職工股進行清理。
有關部門有必要盡快明確上市公司的職工持股比例上限,并以“小非”上市即刻流通的方式,降低其二級市場溢價,用市場的辦法稀釋內部人收益,將道德風險控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上。而且要盡早推出細則,否則,其他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過與交易商協(xié)議轉讓、利益分成等方式繞開政策。到那時,政策需要打補丁的情況將層出不窮。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商行提出上市計劃。除了杭州銀行,還有上海銀行、天津銀行、重慶銀行等,而這些銀行幾乎無一例外會遭遇職工持股、限售股成本過低等老大難問題。如果杭州銀行能夠成功上市,那么,管理層如何約束其他城商行?如此一來,職工股套現將蔚然成風。如果不加以制止,日后必成大風掃蕩之勢。
葉檀 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