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約有10%—3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然而,目前國內(nèi)對青少年(包括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的調(diào)查研究比較多,但對他們的應激以及應對策略進行的研究較為少見。為此,本研究通過對高中新生負性日常生活事件(應激源)及其應對該事件策略的調(diào)查研究,從該視角對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內(nèi)外因素進行深層次的探討,進而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體提升。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在漯河市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的兩所重點高中和兩所普通高中,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調(diào)查了300名學生,回收有效問卷288份,有效調(diào)查率是96%。在所調(diào)查的學生中,男生189人,女生99人;重點中學148人,普通高中140人;出生在城市的139人,出生在農(nóng)村的149人。
2.研究方法
(1)應激源評定采用劉賢臣、王均樂、于建春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該量表有六個維度,分別評估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學習壓力問題、受懲罰問題、喪失親人問題、健康適應問題以及其他問題,采用0—5級評分。ASLEC的Cronbach a的系數(shù)為0.85,分半系數(shù)為0.88,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69,說明本量表有比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比較適合用來評估高中生群體的心理應激源。(2)應對策略調(diào)查主要采用肖計劃、許秀峰等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本量表分六個因子,即退避、幻想、自責、求助、合理化、解決問題六因子。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本量表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都在SPSS10.0中進行。針對ASLEC量表依據(jù)應激源的種類進行平均分統(tǒng)計,然后計算出各主要應對方式的標準差,最后依據(jù)調(diào)查對象的性別與學校對其應激源因子得分及應激源總分進行了T檢驗。
二、結果分析
1.高中新生的心理應激源
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比較高中新生在ASLEC量表上每個題目的得分情況,結果顯示:排在前10位的應激源主要來自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喪失、受懲罰等幾個方面,詳見表1:
從表1可見,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問題是高中新生心理應激的主要來源,而且這兩方面的事件不論在發(fā)生的頻率上,還是在發(fā)生的強度上都是比較突出的。絕大多數(shù)(87.5%)學生都有過考試失敗或不理想的經(jīng)驗,并體驗到了一定強度的應激。這顯示出考試及考試的結果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考試及分數(shù)仍然占據(jù)學習的核心位置。其中75%的學生反映學習負擔重,該事件應激總體水平列第二位。這說明,學生“減負”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應依靠深刻的教育和教學模式以及學校管理方式的改革,實現(xiàn)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與教學理念的根本轉變。
另一方面,高中新生的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被人誤會或錯怪”、“與同學或好友發(fā)生糾紛”以及“當眾丟面子”。他們正處于從青少年向成年過渡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喜歡結交朋友但又在維護友誼的經(jīng)驗和能力上尚顯不足,爭強好勝但自制力又較差,容易因小事而鬧矛盾。同時由于較為自卑和過度自尊敏感等特點,容易將矛盾和糾紛的心理體驗擴大化、持久化。因此,高中新生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更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導,這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和側重點之一。
2.高中新生的應對策略
由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六種應對方式中,積極的解決問題和求助相對較多地被學生所采用,他們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一種比較成熟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方式,是一種良好的現(xiàn)象。但也有不少學生在面對應激事件或環(huán)境時,也傾向于采取幻想、退避等比較消極的應對方式,說明高中新生的情緒和行為還缺乏穩(wěn)定性。
3.高中新生心理應激源和應對方式的性別、學校之比較
應激源因子得分及應激源總分的T檢驗結果表明:高中新生的心理應激源在學生性別上沒有顯著差異,而且無論是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無論是出生在城市的還是出生在農(nóng)村的學生,他們的生活事件都是比較一致的,沒有顯著差異。
另外,高中新生的應對方式則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和學校差異。
三、討論
1.應激與應激源方面的分析
應激是個體“覺察”環(huán)境刺激對生理、心理及社會系統(tǒng)產(chǎn)生過重負擔時的整體現(xiàn)象。研究發(fā)現(xiàn),適當?shù)男睦響θ说某砷L發(fā)展非常重要。人在生活過程中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與磨難,將很難成為健康的人。同時心理應激也是維持正常功能活動的必要條件,適當?shù)男睦響τ谌说恼5纳?、心理和社會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若缺乏相應心理應激將會造成各種心理問題和軀體癥狀。但是,如果心理應激過度,常常會直接引起個體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在生理方面,個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狀態(tài)失衡,個體常出現(xiàn)抗病能力的下降,常處于對疾病的易感狀態(tài);在心理方面,個體的情緒往往會出現(xiàn)障礙;在社會文化方面,個體的適應能力遭到破壞,原有的和諧生活紊亂,對人對事對生活的態(tài)度消極。
2.本研究中的應激源與應對方式的簡要分析
從單個的應激源來看,在漯河市高一學生群體中,最嚴重的心理緊張刺激因素是考試失敗或不理想、學習負擔重、被人誤解或錯怪、與同學或好友發(fā)生糾紛等;從應激源類別來看,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喪失、受懲罰等方面的問題刺激強度偏重,與國內(nèi)同類研究結果相近。這是因為高中新生剛從其他初中升入高中,面臨著重新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不同的生活管理方式、陌生的人際關系等問題,這一適應過程必定會對他們產(chǎn)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高中新生十分需要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指導和支持。要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深刻的教育教學模式、學校管理方式的改革以及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等方面的大力幫助與支持。
3.本研究所得到的啟示
漯河市高中新生面臨的心理應激源主要來自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等方面,而漯河市高中新生的應對風格以積極的解決問題和求助為主要方式,但也有不少學生傾向于采取幻想、退避等應對方式,自責、合理化兩種應對方式上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在自責、退避兩方面重點中學與普通中學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為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宏觀上應著重強化高中學校管理者與任課教師的教育與教學理念的更新。同時,大力實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倡導積極的應對方式。因為對學生心身障礙實施應對指導是一項教育性和心理干預性的綜合工作,其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提高自尊心、減少心理困惑,提升解決心理問題的實際能力。具體操作中,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采用“再評價”的應對方式,使學生改變消極的認知態(tài)度,變換一個角度去認識生活事件;(2)指導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應對方法,從根本上消除消極應激源;(3)采用“轉移”的應對方式,分散對消極應激源的注意力,緩解緊張壓力和不良情緒;(4)采用“求助”的應對方式,提供或幫助尋求社會支持;(5)采用“放松”應對訓練,有助于調(diào)節(jié)學生的植物性神經(jīng)功能,控制與應激有關的不良心身癥狀,改善情緒。
參考文獻
[1] 韋志巖,孫建中,張巋,牛飛,韋學斌.青少年心理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
[2]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 戴曉陽.護理心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4] 張永安,汪翠萍,李肖榮,陶德祥,張平.高考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3).
[5] 劉賢臣等.青少年應急性生活事件和應對方式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8(1).
[6] Ronald J Comer Abnormal Psychology,W.H.Freeman and Company.
(責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