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的朋友談起了繪本,看著大家洋溢出來的喜愛之情,不禁讓我想起2003年慘淡的情景。5年前,南海出版公司引進出版了藝術天才謝爾·希爾弗斯坦的三個繪本《愛心樹》、《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圓滿》。從上市起,質疑聲不斷,頁面的大片空白與整本書稀少的文字量,以及相對不菲的定價,確實地打破了購買者的平衡心理。
5年后的今天,讓我們再看一看5年前的出版物有多少還在市場上銷售。幸運的是,以上三本書做到了,特別是《愛心樹》,從首印的1萬冊銷兩年才加印,到2007年一年就加印6萬冊,這個奇跡般的數(shù)字說明了繪本這種形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保持繪本圖書的個性
繪本在歐美發(fā)達國家已有百年歷史,在日本也發(fā)展了五六十年。在中國,現(xiàn)在才出現(xiàn)繪本熱,其原因一是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有關,二就是經濟水平。有人說繪本是貴族的讀物,這個“貴族”不僅指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思想上也得“貴”才行。
每本書都是由形式和內容構成的。繪本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特殊。且不說它的內容,單從形式上講,首先開本各異,大的有12開、8開,小的有48開、64開;其次,裝幀方式也不同,有精裝、平裝、紙板書等;再者,呈現(xiàn)效果不同,有立體書、動感書等。往細里說,繪本形式上的花樣真多得很。
這就牽扯到了成本問題。于是,繪本出版出現(xiàn)精平之爭、開本之爭。這個問題對其他圖書來講顯得不那么重要,為什么輪到繪本就非提不可呢?因為繪本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尤為緊密,繪本是面子里子都要讀的書,它用圖來說故事,大一點小一點,怎么包裝都是以圖畫及故事的最佳表現(xiàn)為前提的。
比如,去年底出版的李歐·李奧尼的作品《小黑魚》,這個繪本從表現(xiàn)上要突出小與大的對比關系,大海的大與小黑魚的小,又大又兇猛的金槍魚和一群小小的小紅魚。如果要體現(xiàn)出這種關系,書的開本一定不會小,美國原版是精裝12開,但這個12開十分浪費紙,只要把它縮小幾厘米變成16開就能節(jié)約很多。那結果會怎么樣呢?繁體字版的《小黑魚》正是16開,兩相對比發(fā)現(xiàn),大海的廣闊在繁體字版中喪失了很多,甚而原版書中原有的圖畫因素,因為開本縮小,圖也被切掉變得不完整了。
另外,如果我們把《小黑魚》的精裝改為平裝會怎樣?本來只有36頁,這回就成了一本薄薄的冊子了!這樣不僅喪失了經典性,它的感覺和讀過的回味總會不一樣了吧。
不說大獎經典作品,每一本繪本都有它的特點,如同它的讀者——孩子一樣,繪本需要的不是整齊劃一,而是不被壓抑、不受拘束、彰顯個性。作為出版者,我們需要保護它們的個性。然而總是有一些遺憾發(fā)生?,F(xiàn)在市場上的一部分繪本被套在一樣大的模子里,沒有了精裝的美麗外表,用紙也不講究,圖畫色彩還原不好,少了那點“貴族”氣質。讓人不禁要問:眼前這個中規(guī)中矩、一臉肅然的孩子,就是當初那個目光靈動、充滿天性的孩子嗎?當然,它的理想之處就是定價低,因此,徘徊在周圍的購買者還是不少。
繪本推廣任重道遠
其實,讀者并不都能有條件見到這些書原版的樣子。但培養(yǎng)讀者,提升閱讀品位不是出版者應該做的嗎?當然,出版者有許多為難之處,又想推介好繪本,又要考慮成本和銷售,就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繪本的成本高、銷量低,現(xiàn)在它還不是個贏利大的出版方向。特別是幾年前,出一本繪本,至少會虧5萬。由此可看出版者堅挺之難。
從銷售排行榜來看,兒童讀物中前100名基本是三類——認知實用類、智力開發(fā)類、故事類,10元以下定價的接近50%??傊L本還屬于靠邊站的。經??吹綍昀锔改競凃唑腰c水式的閱讀繪本,翻上幾頁,看看定價,就放下了。因為這么貴的繪本似乎沒什么用,大人的選擇是有功利性的,所以那些教孩子認字、識數(shù)的書才會暢銷。由此看來,繪本推廣還任重道遠。
孩子沒錢,所以繪本書的選擇權往往掌握在家長手里,能不能看到經典好書全仰仗家長。也許有人會說,經典到底是什么東西?在發(fā)達國家,繪本早已是普遍的兒童讀物,能夠在市場上常銷、再版不絕的書,往往就是孩子的最愛,也就是所謂的“經典”。那些深得你心、回味無窮的繪本,很可能已有數(shù)十年甚至百年的出版歷史。
我們都有過買衣服的經歷。高檔與低檔之間的差別往往在洗過幾水、穿過幾年之后,兩類衣服的穿著體驗、耐久性完全不同。繪本也是要讀過之后,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才能體會其中真味的。如果閱讀者少了經典的品味積累,出版者少了追求經典的自我要求,創(chuàng)作者少了經典的刺激對比,我們的繪本世界將多么淺??!
對繪本的愛,對孩子的責任感,對未來的憧憬鼓勵著諸多出版人、推廣者一路走到今天?,F(xiàn)在,繪本開始熱了,但要獲得好的發(fā)展,依然需要統(tǒng)一認識、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