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是依據(jù)《英語課程標準》,就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精神。改變過去只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對過程評價的現(xiàn)象進行一些探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做法,突出過程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 過程評價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英語教學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合作精神”。這就意味著英語教學評價要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對過程評價的現(xiàn)象,真正使英語教學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該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fā),在教學中盡量改變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被動接受評價的現(xiàn)象。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去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利用過程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和提高。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建立了學生《課堂效果跟蹤表》,在單詞聽寫、課堂測驗、聽力、寫作等方面,作階段性比較,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并能從中分析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要向全體師生,注重個體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我在積極關注整體情況的前提下,特別注重個體學生的差異,注意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我將全班學生分成三個不同層次:A層次的學生能力屬于中上水平,他們除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外,有意識的在教學中和布置的作業(yè)中增加難度,拓展寬度,擴大知識面,增強超前學習的意識;B層次的學生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基礎知識掌握得好,只是語言運用能力弱。對這樣的學生只能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重點是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和鞏固;C層次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較薄弱,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缺乏自信心,只能是從最基礎知識抓起。對每一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
三、搞好課堂教學,重視形成性評價。
1、堅持課前唱一首英語歌。英語學習重要的是要有一種氣氛。我注意在每節(jié)課前先組織學生唱一首英語歌曲,如:他們熟悉的“My Heart ForEver”、“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Edelweiss”等,有時也放一些學生不太熟悉的英語歌曲讓學生試聽,利用唱歌的形式營造學習英語的氣氛。這種形式既活潑又生動,學生最容易接受。
2、展示自己。初中學生一般掌握的諺語、笑話、詩歌不少,但當談英語方面的諺語、笑話、詩歌和格言時,學生知道的就很少。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每天要求學生準備一個與本單元有關的諺語或格言,不但寫在自己的課堂筆記上,同時選派值日班長寫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加以修飾,要求字跡工整、流暢,內(nèi)容健康向上,一周至少收集三條,一學期大概六十多條。
3、課堂三分鐘演講。每次上英語課,都有一名學生走上講臺,作值日生報告,內(nèi)容包括星期幾、日期、天氣情況、出勤情況等,然后進行演講。演講形式不限,用英語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講英語小故事,背誦一首小詩,猜一個謎語等,其他同學協(xié)助表演、對話。表演結束后,學生先評價,然后教師再作個簡短的評語和評價。
4、書法練習和寫作練習。首先從26個字母抓起,規(guī)范書寫。字母寫熟練后,過渡到短語、句子、對話和課文。學生每一篇按等級A、B、C進行評價,然后一周進行總評。慢慢開始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日記或小作文,每周評一次。先要求小組評,四人小組互相批改并做出評價,然后每組選出一篇代表作,由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讀,然后大家評價。通過自評和互相評價,相互學習,學會合作與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5、課堂發(fā)言記錄表。由于性格、能力、表達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學生上課不愛張嘴回答問題。為了在每一節(jié)課上能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發(fā)表個人見解,提倡有創(chuàng)意的表演,展示自己的表演、繪畫、制作等特長,精心設計了《課堂發(fā)言記錄表》,每節(jié)課進行記錄,鼓勵學生在競爭中相互提高,如學生每回答對一次可得1分;按課本所學內(nèi)容在全班進行表演可得1分;能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改編再創(chuàng)新并表演可得2分。按周統(tǒng)計并公布、獎勵。期末每人的得分作為口語成績的一部分。
四、積極搞好課后評價。
1、單詞的背誦“過關”。單詞是基礎,單詞學了不考查,就無法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起初,每次聽寫20個到30個,以百分制的形式考評??荚u分四個等級:90分以上得A,80—89分得B,60—79分得C,60分以下得D,然后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聽寫成績記錄,作為階段性考試時的平時成績。
2、每個單元都有交際功能部分和語言運用部分,為了強化所學的知識,加強背誦,培養(yǎng)語感。SectionA的對話,Grammar,SectionB中設計到的短文,要求學生必須背會。具體要求如下:①發(fā)音純正,流利得A。②流利,個別單詞發(fā)音不準確得B。③語言不流利,發(fā)音不準確得C。
3、家庭作業(yè)評價。家庭作業(yè)是對學生當天所學知識的綜合檢查。主要分兩步進行:①自查和互查。首先讓學生自我檢查,然后由同桌或鄰桌互查,查的過程中,對錯題由本人及時糾正。②教師批閱,據(jù)實給出成績,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在全班講解。
經(jīng)過一年多對新課標應用的嘗試,將過程評價有效地引人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利用語言測試對教學的反饋作用,激勵和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學生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習成績由此大幅度提高。事實證明,只有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才能成為學生認識自己,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