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優(yōu)生即學校中,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尖子生。這類學生,在家中,父母視之為家庭的希望之星,愛如寶貝,寵愛有加;在學校,教師視之為升學的種子選手,標為樣板,褒之有余。因此,在學校教育實踐中,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往往把后進生作為自己工作的焦點,而對那些優(yōu)生,總以為他們覺悟高,表現(xiàn)好,自己能管理自己,很少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其心理波動,顯得過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其實這是個教育誤區(qū),我們只看到優(yōu)生陽光燦爛的一面,而忽略了時不時掠過他們心靈天空的絲絲陰云,僅僅是因為陽光的穿透力太強未被我們注意罷了,這“陰云”便是優(yōu)生身上的心理障礙。2004年上海市教育科學院對上海7所重點中學的352名學優(yōu)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這些學優(yōu)生的成績基本在班上名列前茅。根據這份調查發(fā)現(xiàn):11%的學生會無緣無故地感到不開心;70%的學生偶爾會發(fā)火;6%的學生甚至經常發(fā)火;41.3%學生認為由于社會與家長對自己的期望過高,經常為自己有可能達不到期望而焦慮;35%的學生感覺很孤單,沒有什么真心的好朋友;49%的學生自己經常為別人成績超越自己而擔憂??梢娝^優(yōu)生的“優(yōu)”恐怕只是在學業(yè)上表現(xiàn)出色,而在心理品質方面估計應該是此“憂”而非彼“優(yōu)”。
“憂”點之一:夜郎自大
由于優(yōu)生先天條件一般都比較好:聰明、敏捷。再加上成績又好,在學校家庭中都處于一種優(yōu)越的地位,得到的是更多的關愛、贊揚和榮譽,所以在集體中往往表現(xiàn)出凡事爭強好勝、不服輸等特點。這本來也是優(yōu)點,但如果引導調控不好,則會形成盲目自傲,目空一切,在對人的評價上,容易發(fā)生對自己評價過高,而對別人評價又過低的認知心理偏差。某些優(yōu)生不能正確分析自己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原因,把成功只歸結于自己智力超群,天資聰慧或個人努力等主觀因素,看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甚至對老師評頭論足,不感激老師的精心培育,常常表現(xiàn)出不合群,甚至蔑視同學或老師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孤傲的心理會越來越嚴重,造成人際關系緊張。正如一位退休的老教師所言:“現(xiàn)在的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大部分都并不怎么尊敬老師,路上碰見老師不主動打招呼,有的甚至繞道走,反而以前那些成績并不好的學生碰見老師卻很熱情。”雖然只是句平淡的話語,但卻折射出當今部分優(yōu)生的夜郎自大的不良心態(tài)。
“憂”點之二:“驕”里嬌氣
由于優(yōu)生通常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比較多,而在家庭中,這類孩子也更容易受到家長的寵愛,家長除了在學習方面之外,一般不對他們作過多的要求,對于他們的需要也總是盡量地滿足。久而久之,這些同學就逐漸養(yǎng)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的習慣,輕視勞動技能,有的同學竟然連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受不得批評,一挨批評就哭鼻子,鬧情緒。優(yōu)生不愛勞動,掃地、擦黑板、大掃除,他們從不動手,即使布置了任務,他們也會借故偷偷溜走。更可笑的是,據報載,居然還有位家長這樣責問校長:“我們家××家里丁點大的事也沒干過,她的學習可是大大的事情,你們學校怎么搞的,讓她去搞勞動,這不影響她的學習么?我們還指望她考北大、清華哩?!盵1]
“憂”點之三:浮躁焦慮
優(yōu)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唯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們經常會給自己設置一個較高的行為目標,難以達到時,就很容易責備自己,并給自己施加更大的壓力,期望下次會獲得成功。他們常常對自己的現(xiàn)狀不滿意,總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好。多數優(yōu)生還擁有偏頗的認知模式,把努力和勤奮看作是成功的唯一條件,而忽視了對自身能力和環(huán)境因素等方面的歸因。自己被自己的非理性認知所壓抑,造就了過于認真、追求完美、好強固執(zhí)、偏執(zhí)等極端化個性特征。
同時,他們的自尊、自重、自信和高成就需要特別強烈,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得到他人的承認和贊賞,并要求在同齡群體中確立自己的高地位。他們比一般同學更關注學業(yè)成績,最大的原因在于學業(yè)上的進步更能給他們帶來如上心理需要的滿足。學生由于內部心理壓力而產生的學習適應不良遠比外部壓力嚴重。內外壓力的交互作用,更使學生難負其荷。這種社會現(xiàn)象同樣也引起了一位美國學者德萊庫斯的關注,他深有所思地惋惜道:“高成績并不是成功的保證。在許多情況下,高成績往往是一種障礙。這種學生更經常遭到壓力,因為家長和教師期望他們有非常好的成就,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實現(xiàn)這種期望,就容易產生焦灼感……即使他們能獲得優(yōu)異成績,他們在情緒方面還是不平衡的,他們不能經受失敗的打擊。因此,成績優(yōu)越者和成績低劣者有類似的命運?!?/p>
“憂”點之四:驕傲自負
有的優(yōu)生,認為自己資質聰明,成績好,有“資本”,過高地估計“自我”作用,加上老師和家長的寵愛,于是以“優(yōu)”自居,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一般表揚和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而稍加批評,往往又會導致對立情緒。他們盡管自信心強,卻往往比較自負,甚至目中無人。其實也由于優(yōu)生大多長期生活在喝彩聲中,聽多了表揚和鼓勵,往往自我感覺很好,因此難免會對家長語重心長的教育不以為然;對老師善意的批評有抵觸情緒;對其他同學的想法和意見更是不屑一顧。在課堂教學中,輕視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在與老師特別是和同學的交往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憂”點之五:情感脆弱
優(yōu)生學習情感比較飽滿,但易發(fā)生心理波動,情緒化明顯。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對學習的興趣較濃,上課能踴躍發(fā)言,積極思考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但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往往會對他們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較大影響。比如,在家里與父母發(fā)生分歧,在學校與同學產生一點摩擦,或者一次考試的失利,老師的一次不經意的批評等,都可能引起他們的心理波動,影響他們的情緒。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優(yōu)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一直是一帆風順,沒遇過什么挫折。所以他們的心理防線是十分脆弱的,當挫折突如其來,他們往往就會驚慌失措,甚至一蹶不振。由于過分追求完美,一次小小的錯誤或者失誤,不能泯而笑之,總是懊悔自責,甚至走向極端。據報載,2002年2月,云南昆明一名初二的男生,平時成績一直很優(yōu)異,但期末考試發(fā)揮失常,未能列入班級前三名,因而服農藥自殺[2]。
“憂”點之六:嫉妒心強
優(yōu)生習慣與鮮花和掌聲為伴,若有一天,甚至一段時間,當一切并不屬于自己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是剖析自己,尋找自身原因,而是心理一下子無法接受、不平衡,繼而產生恐懼和憤怒他人優(yōu)于自己的復雜心理,這便是嫉妒。盡管他們大多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嚴重的嫉妒心理使他們缺失友好競爭、共同進步的良好心態(tài)。有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容易產生惟我獨尊的思想,容不得別人勝過自己,對同學之間正常競爭的認識發(fā)生偏差,認為競爭的結果非勝即敗,缺乏雙贏的理念和心態(tài)。這種不良的心態(tài)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突出地表現(xiàn)為崇尚個人奮斗,不愿意與同學交流、探討,一旦被他人超越,則耿耿于懷,心理不平衡,且不能從自己身上總結原因,而每每將原因歸咎于競爭對手過于強大,因此敵視和嫉妒學習成績超過自己的同學,有的同學甚至發(fā)展到容不得別人在任何方面超過自己。某中學有一個學習成績在班上從來都是名列第一、第二的優(yōu)生,因為一次失手,竟將鼠藥撒向別人的米袋,雖然最后沒有釀成悲劇,但這足以給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敲響防范的警鐘[3]。
“憂”點之七:集體意識淡薄
有些優(yōu)生又同時是班級工作的核心,喜歡對同學發(fā)號施令。時間一久,有的同學便似乎認為這些是自己理所當然的,自我中心、人人為我的意識逐漸膨脹,只求人人為我,不求我為人人,漸漸變得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待人冷漠,極端利己,還有一些優(yōu)生則認為除了學習以外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浪費時間,他們厭惡集體生活的嘈雜,喜歡獨自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埋頭苦干,對于集體組織的活動漠不關心。
其實這與家長的片面教養(yǎng)是分不開的。有些家長不恰當地給孩子施加壓力,灌輸一些諸如學習是為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升官發(fā)財的思想;再加上個別教師對學習成績優(yōu)異學生的不正確偏愛,使學生的上進心摻雜了許多自私自利的思想成分,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只要學習好、成績優(yōu),其他一切都無所謂。這樣的優(yōu)生,往往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漠然置之,即使將來走上比較好的工作崗位,也難以有大的作為,于國于民是不可能有較大貢獻的。
“憂”點之八:狹隘自私
也許是緣于自傲,不屑一教;也許是出于恐慌、乃至嫉妒,怕別人好于自己,很多優(yōu)生往往采取“我很忙”之類的理由搪塞求教者,盡可能讓自己處于“有利”的位置。實際上這是一種極其狹隘自私的心理在作怪?,F(xiàn)在是表現(xiàn)在學習上,不過不加以糾正,將來又如何面向社會呢?有一句至理名言說的好:當你把別人關在了門外的時候,自己也就被關在了門內。優(yōu)生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阻礙了自己的發(fā)展,他們也無法領略到“送人玫瑰,留有余香”的真諦。
“憂”點之九:愛慕虛榮
優(yōu)生總是生活在一片榮譽和贊許之中,但由于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有些同學不能夠正確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對此看得過重,十分害怕失去榮譽,有的甚至為了博得一兩聲贊嘆而不惜弄虛作假。有的優(yōu)生,以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自詡,似乎高人一等。有的雖然家庭條件差一些,也要硬撐面子,“不甘下人”。這類優(yōu)生追求物質享受,講攀比,顯穿戴,擺闊氣,至于勤勞儉樸,對他們來說,都顯得格格不入。
“憂”點之十:冷漠不合群
優(yōu)生一般都有獨立思考、獨立作業(yè)、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且性格一般比較內向,心理閉鎖性的色彩比較濃厚,有的同學還有一種萬事不求人的心理?;谶@種原因,某些尖子生也常常表現(xiàn)出不愿幫助人乃至厭惡幫助人的保守心理,害怕幫助別人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或者害怕別人學會了超過自己,還有的同學對別的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也看不順眼,動輒將其歸為愛出風頭、想討老師的歡心等等。
大量的事實表明:優(yōu)生的內心世界并非如我們想象的那么純凈,他們的心靈上同樣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惑和苦惱。我們教育工作者既要拓展其“優(yōu)”,更不能忘卻其“憂”。因此,化“憂”為“優(yōu)”勢必成為我們實現(xiàn)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 彭學文.尖子生老虎屁股摸不得.教師博覽,2005(7).
[2] 劉春娜等.自殺為啥低齡化.基礎教育,2004(4).
[3] 吳衛(wèi)新.警惕優(yōu)生的心理障礙.陜西教育,2005(5).
(責任編輯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