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我的兒子從斷奶開始就一直跟著我母親在鄉(xiāng)下生活,轉眼又大半年過去,該把孩子接到城里來上幼兒園了。那天我一回到家,他就和我玩捉迷藏,正開心地和我追追趕趕著,忽然兒子一個不小心在地上摔了一跤,頓時哇哇地哭了起來。我站在他面前為他鼓勁,想讓他自己站起來,可任由我怎么打氣他就是一個勁地哭。母親聽到孩子的哭聲連忙從屋里跑出來,邊嗔怪我看著自己孩子摔跤還無動于衷,邊在兒子面前的地上狠狠跺了兩腳說:“這該死的地,把我的乖孫子摔痛了!”然后扶起我兒子。這下還真靈,兒子果然就不哭了,也學著他奶奶的口氣在地上跺了兩腳說:“你這該死的地,害寶寶摔跤了!”接著又開始笑嘻嘻地鬧著玩了。在之后的半天里,我發(fā)現了母親能在瞬間讓兒子止哭的規(guī)律:兒子摔跤時,用腳跺地;兒子撞到桌角凳椅時,用手打桌椅;踢到石頭痛了腳,就恨恨地把石頭扔出老遠……
總之一句話:都是它們不好!當我猛然間得出這一結論的時候,心里隱隱一痛:我的孩子正在無意識當中接受著“推卸責任”的培訓和教育。
前些年,美國《時代》雜志曾做過一項調查:在說謊和推卸責任上,中國人的使用頻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我的一位同學從國外回來后,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說起他在國外的一件趣事:他在一個旅游景點隨意小便,讓幾個懂中文的老外看見了,那幾個老外用夾生的漢語指責他,我那朋友就裝做聽不懂,用日語回了一句“あなた達は何を言っています(你們在說什么?)”。我朋友得意地說那是愛國,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典型的“敢做不敢當”,而且還有一種推卸責任的含義在里面,是一種“栽贓嫁禍”——讓人家老外誤認為這隨地小便的家伙是個日本人。
說這些似乎都比較遠,說說近的吧!就說說我們的身邊,做領導的,有政績有好事就拼命往自己身上拉,出了事端,只要是無法隱瞞的,反正都是錯不在己,或是時勢導致工作失敗或是下屬辦事不力,或是上級不夠重視或是缺少民眾支持;做員工的,有好處時竟相爭搶,有問題時則又相互推搡;出了問題有機構與機構之間的相互推卸,有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推卸,有科室與科室之間的相互推卸,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互推卸??傊痪湓?,有問題來時自己都是沒有錯的,有錯的全都是別人。前段時間曾見報載,某地方一貪官因貪污受賄而落馬,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時他竟然用“都是他們來主動找我的”為自己辯護,言語中倒顯得他是那么的委屈和冤枉,仿佛今天這樣的局面全是別人害他的。
由此我想到我的兒子。他摔跤了怪地面不好,撞到桌椅了怪桌椅不好,走路踢到石頭了又怪石頭不好。我的母親或許僅僅是為了哄住他不讓他哭,但是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兒子在腦子里形成了一種無論什么事都錯不在我的潛意識,這于人于己甚至于社會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兒子跟著我回到城里以后,他依舊是那么調皮,依舊那么貪玩,也同樣的依舊那么容易摔跤。但是兒子,摔跤是因為你自己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就要自己爬起來,因為無論是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的手,都不能永遠在你的身后。是你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是你自己不小心撞上的,無論是地面還是桌椅石頭都沒有錯,是你自己不小心,所以,你要不斷地總結和提高改進自己!更何況,兒子,這些還都只是一些肉眼看得見的凹凸,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甚至還會出現更多無形的凹凸凹凸、無形的石頭、無形的桌角凳角,都需要你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顆堅強不屈、敢做敢當的精神去面對!
兒子,人的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的傷痛和挫折,而在對待這些傷痛和挫折的時候,首先先朝自己身上看,不要一味地不分青紅皂白就知道埋怨他人,我們要有敢做敢為并且還要敢于認錯敢于自我批評的精神,我們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堂堂男子漢,勇于承擔責任,我們要在傷痛和挫折中不斷提高自己!可是兒子,要做到這些你必須從現在就要明白:摔跤也好,磕碰也罷,都是因為你自己不小心,地面和桌椅、石子都是沒有錯的,你不能把你自己走路不小心摔跤的原因都降罪到它們身上!
在我寫到這里的時候,忽然客廳里傳來了“砰”的一聲摔跤聲,是兒子!我連忙走出書房,只見他趴在地上皺著眉頭想哭卻忍住了沒哭,最后口中喊了一句“我是男子漢大丈夫”,刷地一下站了起來……
兩天之隔,我忽然間發(fā)現兒子長大了許多。
shen_wanzhen@sina.com
(編輯:沈萬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