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
上海市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與團市委聯(lián)合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擅長考試的應屆畢業(yè)生在公務員考試錄用中優(yōu)勢明顯,2007年上海市新錄取公務員中有59.7%是應屆畢業(yè)生。但是應屆生從家門到校門,又直接進入機關(guān)門,沒有基層工作經(jīng)歷,缺乏對群眾疾苦的了解。
上海市級機關(guān)拒絕錄用應屆生為公務員,其給出的理由,除了應屆生沒有基層工作經(jīng)歷之外,還有個稀奇的說法,就是應屆生太“擅長考試”。
毋庸諱言,一些“擅長考試”的學生當中,確實存在“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同時,那些剛出校門的學生,受過嚴格的“考試訓練”,其應付考試的水平和能力遠遠高于其他社會人員,在公務員考試錄用中占據(jù)了較大優(yōu)勢,對其他參考人員“不公平”。可是,如果因此就一棍子打死,把所有的應屆生拒之門外,就難免矯枉過正了。其實,“擅長考試”也是能力的一種——何況,許多學生不僅“擅長考試”,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也都很高,為什么不能從更全面的角度對其進行評價呢?
就算“擅長考試”是種錯,錯也不在我們學生,而在于當前的應試教育。雖然大家口頭上都在提素質(zhì)教育,可“分是學生命根”的現(xiàn)狀依然沒有徹底改變。不會考試,就上不了重點高中,更上不了好的大學,也考不到級、拿不到證。整個教育體系都是“以考試定終身”,哪個學生敢不在考試上下工夫呢?終于學會考試了,“擅長考試”了,現(xiàn)在又成了某些地方招錄時拒絕的理由,你說尷尬不尷尬?一方面學校不遺余力培養(yǎng)會考試的“人才”,一方面社會上卻并不歡迎“擅長考試”的應屆生,這是不是一個悖論?
耐人尋味的是,相關(guān)部門盡管對“擅長考試”頗有微詞,可他們在招錄公務員的時候,卻依然把考試作為一項重要的標準。既然是考試,當然是分數(shù)越高的人越受歡迎。可現(xiàn)在,他們卻人為地把最“擅長考試”的一個群體排除在外,根本不給他們?nèi)雸隹荚嚨臋C會。這,是不是又一個悖論?
不“擅長考試”不行,“擅長考試”也不行。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怎一個尷尬了得?。?/p>
您對本欄目文章有什么看法,歡迎來信或者郵件(fengyanwen1982@163.com)與我們交流,同時,您的看法有可能出現(xiàn)在我們下期雜志中。
謝謝大家對上期《校長把我們當小學生放養(yǎng)》的踴躍來信,以下是部分評論摘錄:
我們學校也是大一跑步,大二上早自習,大三、大四時就沒有人聽了。每個人都爭著進學生會,人際關(guān)系都很微妙,有時,甚至可以說不擇手段。
梁 穎
我對你學校的做法只有一項支持:就是早上鍛煉身體!其他的要求,我感覺很BT……
長安大學逍遙李
評論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張丹
公務員招考作為面向社會的公開考試,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報考,有什么理由拒絕某個群體,其合法性如何體現(xiàn)?考題設(shè)置才是癥結(jié)所在。板子不是打在考題設(shè)置上,而拿應屆畢業(yè)生的考試能力說事,很難讓人信服。
浙江某地稅局:李先生
我是一名從事地稅工作的公務員,我們這里新來幾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除了沒有實際經(jīng)驗外,他們總覺得做公務員不能實現(xiàn)遠大抱負,工作熱情和效率都不高。公務員招考這種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無非擅長考試而已,未必就是用人單位所需的,所以,我支持拒絕錄用應屆生為公務員。
南昌大學學生:李麥峰
我們大學四年里主要在應付考試,缺乏了解社會的渠道?,F(xiàn)在就業(yè)壓力這么大,如果公務員都不讓考了,我們該怎么辦?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白智力
應屆畢業(yè)生有他們自身的優(yōu)勢。大學生是一群具有活力和熱情的人。他們?nèi)狈?jīng)驗,但是視野寬廣,再學習能力很強。因此,簡單回避、排斥應屆生進入公務員體系,對學生是不公平的。筆試測試的確有它不全面的地方,但它是最透明的一種方式,全世界的文員錄用制度都采用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