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青
名師談閱讀
寫人記事的回憶性散文,大多是以對某個人的懷念為記敘中心,通過描寫幾件具體事情來表現(xiàn)所懷念的人物的高尚品格的。因此,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必須仔細揣摩作品的描寫手法,細細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語言描寫,品味人物性格特征。言為心聲。語言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名家散文常常不吝筆墨描寫人物語言,以凸現(xiàn)其精神面貌。如《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在糾正魯迅所畫的解剖圖時“和藹的說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匀?,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shù),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xiàn)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泵鎸σ粋€“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的學生,藤野并沒有訓斥,而是“和藹的”指正,委婉地開導,這一語言細節(jié)正是表現(xiàn)了他對科學一絲不茍,對學生循循善誘、嚴格要求的可貴品格。
二、抓人物行為和動作描寫,領(lǐng)悟人物精神品質(zhì)。寫人離不開敘事,敘事就得對人物的行為進行描寫。例如,傳記《我的母親》就寫了母親“清晨訓兒”、“責罰兒子”、“應付債主”、“受氣痛哭”、“質(zhì)問五叔”等具體事情,以此表現(xiàn)母親責子以嚴、待人以寬和不受一點人格侮辱的品性。其中“責罰兒子”一事寫得尤其感人:“我”小時說了一句錯話,“晚上人靜后,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氣得坐著發(fā)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因此而害了眼翳病,總醫(yī)不好,“我母親心里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里,文章用“罰”、“責罰”、“氣”、“不許”、“悔”、“急”、“舔”等一連串動詞,寫出了母親“責子之嚴”、“愛子情深”的“慈母兼任嚴父”的感人形象。閱讀中認真揣摩這些行為和動作描寫,就能深刻地領(lǐng)悟到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
三、抓細節(jié)描寫,領(lǐng)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細節(jié)描寫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閱讀中要善于抓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去深度接觸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當魯迅告訴藤野先生將不再學醫(yī),并準備離開仙臺時,“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這一心情悲哀、欲言又止的神態(tài)細節(jié),寫出了藤野先生對魯迅棄醫(yī)而感到惋惜、難過的心態(tài),反映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感情之深。再如,“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這一真實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魯迅對恩師的懷念之情,更寫出了恩師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之深,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抓對比描寫,感悟作品深刻內(nèi)涵。散文大家常常把美的形象與丑的形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描寫,使美的顯得更美,丑的顯得更丑。如《我的母親》就把母親教訓兒子與兩個嫂子打罵孩子以出氣的不同做法對比著寫:”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guān)了房門,先責備我……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她們生氣時便打罵孩子來出氣,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話罵給別人聽”。這一形象、生動的對比描寫,是非分明,褒貶鮮明,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做人低調(diào)、不事張揚的美德的崇敬,對嫂子們指桑罵槐、把氣出在孩子身上的不道德行為的極度憎惡。
人物描寫的手法還有很多,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側(cè)面描寫等,如果閱讀中能細心揣摩、品味這些描寫手法的妙處,就定能加深理解敘事性作品所寫人物的精神面目和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