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蕾
很偶然地,記者陪湯唯上了一次古漢語課,課題是《詩經(jīng)》,跟她一起搖頭晃腦地背《蒹葭》《關(guān)雎》《靜女》《子衿》。
我有太多的問題想不清楚
這是湯唯的第二堂古文課,主要內(nèi)容是《詩經(jīng)》。這是一個可以提問、可以插嘴、可以跑題的課堂,課堂上湯唯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組織我跟她一起搖頭晃腦地背《詩經(jīng)》。
湯唯至少有兩個收獲:知道了畫和詩里都有一項技巧,叫“留白”;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古人?!艾F(xiàn)代人都太精明了,”湯唯經(jīng)常自問自答,“其實他們也并不是天生有心計,他們也是被逼出來的?!?/p>
那一天湯唯很開心,“我好久沒看媽媽這么開心過了?!睖ǖ母改付际恰拔母铩睍r期的過來人,“整天被人欺負”,尤其是媽媽,吃了很多苦。湯唯說不同的是,爸爸認為吃虧是福,媽媽卻始終想不通:以前擔心自己被人欺負,現(xiàn)在擔心女兒被人欺負。
“我老是跟我媽說,人的心機來自于欲望。如果別人對你有防備,肯定是因為你有欲望。如果別人有欲望,跟你打架,那你給他打就行了。”
“知道我為什么來上古文課嗎?因為我有太多的問題,我不能清楚地說出問題所在,我需要古人的大智慧?!睖ㄗ兂闪恕巴跫阎ァ?,《色,戒》卻結(jié)束了,湯唯突然空白了下來:“我的下一個決策該是什么?對我來說,什么角色我都會像傻子一樣地去投入,但是我還是會有疑問?!?/p>
不是風月是提意見
老師:《詩經(jīng)》分風、雅、頌,“風雅”今天被人嚴重誤讀,覺得好像吟風弄月是風雅,其實“風”是“諷”的意思,有所勸誡、有所規(guī)勸。是到各個民間去采集的民歌,讓皇帝聽一聽老百姓對政治有什么意見,所以“風”是“諷”的意思。
湯唯:那“諷”為什么不是諷刺的意思?
老師:“諷”在今天是諷刺,可是那個時候是諷諫,“諷”這個字在古漢語里主要是進諫、勸諫,是給上面提意見,它不是一個正面攻擊性的詞語。
湯唯:所以這也不叫政治,就是要讓聽的人能夠知道民情?
老師:或者說和我們今天講的政治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今天政治這個詞語的用法好像被我們縮小了,變成了權(quán)術(shù)。
湯唯:你說《蒹葭》,我覺得挫折感越來越重了。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古詩,很多時候都是詩人在抒發(fā)對這個社會的不滿,像“關(guān)關(guān)雎鳩”這樣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到底是為什么?
與子成說與子偕老
老師:《詩經(jīng)》里說的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后來張愛玲寫《傾城之戀》的時候,我不知道她是背錯原文還是有意,改成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我非常喜歡這個改變,“相悅”是相愛,它超越了一種婚姻和需要寫下來的契約的形式,只是一種心靈的相悅。在這種心靈的相悅之下,也可以“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湯唯:
其實在我心里面,從來都有一個信仰,但是這個信仰是什么東西,它沒有什么顯在的輪廓。我覺得可能人天生都有一種向往,就是有一個什么東西能幫助你。然后我在想,其實因果什么的,都是人的心自己本身有,然后把它累積起來,大家這個說一點,那個說一點,然后變成一個神像。我相信人的這種求助的本能都是一樣,但為什么東西方的神會不一樣?
老師:基督教的產(chǎn)生有歷史原因,歐洲國家長期是各個小國。佛教產(chǎn)生于印度,國家疆域大、內(nèi)部統(tǒng)一。而且東西方思維的差異,在于東方是內(nèi)省的,西方是我給你一個外部規(guī)約。
湯唯:中國文化的壓抑和國外文化的外向也是越走越極端嗎?在宗教成型的階段也是這樣的嗎?我怎么覺得現(xiàn)在也許它精神領(lǐng)域上走得很高,但是反而有些實質(zhì)的東西往下走,走到一個低谷?
推薦/宋春華
摘自《南方周末》2008年3月12日
編輯/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