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力
黨進是一員猛將,掌管著京師禁軍。除了護衛(wèi)皇上之外,他還要在開封城內(nèi)巡街以維護社會治安。因為黨進平生沒有讀過什么書,大字不識幾個,所以曾鬧了不少笑話。
有一次,黨進在街上看見一群人圍在一起聽藝人說書,就勒住馬韁問那個說書人:“你在說什么?”說書人大聲回答說:“說韓信!”可萬萬沒想到黨進竟勃然大怒,說:“汝對我說韓信,見韓信即當(dāng)說我,此兩面三刀之人?!碑?dāng)即命令手下人棍棒伺候。黨進沒讀過書,不知韓信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也不奇怪,鬧笑話的原因則在于不知道就不要去評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宋乾德二年,太祖趙匡胤提出“宰相須用讀書人”,自此之后,大臣們都開始認真讀書,而這股風(fēng)氣也影響到了武將。
為了對付遼國,朝廷每年秋天都要抽調(diào)京師的禁軍去邊境防秋。有一年黨進被派去邊境,按照規(guī)矩臨走前他需要去和皇帝辭行,且當(dāng)場致辭(致辭一般都是事先寫好的,到時候照本宣科即可)。因為黨進不識字,其手下的官員勸慰他說,按照慣例,武將和邊將可以不用致辭。但黨進很要強,說:“人家文臣都這樣做,我自然也不能落后,現(xiàn)在不是號召讀書嗎?”手下的官員一看勸不住,就只好把面見皇上時要說的話寫在他的笏板上,一字一句地教他背熟。
到了大殿上,該致辭了,可偏偏這個時候黨進的腦子一片空白,原先背得滾瓜爛熟的詞句此時一個字都想不起來了。情急之中,黨進抬起頭看著趙匡胤大聲說道:“臣聞上古其風(fēng)樸略,愿官家好好將息。”
大字不識一個的黨進忽然咬文嚼字冒出文縐縐的一句話,在場的官員都哈哈大笑,兩側(cè)的衛(wèi)士也連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生怕笑出聲來違反執(zhí)勤紀(jì)律。
事后有人很不理解地詢問黨進:“你怎么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來?”黨進回答說:“我看見那些讀書人經(jīng)常在官家面前‘掉書袋,我亦掉一兩句,要官家知道我讀了書?!?/p>
盡管黨進在外奮力遮掩自己的文盲之羞,但卻對下屬規(guī)定在其面前不能咬文嚼字,說話是越通俗越好。
有一次,黨進的腳上生了一個瘡,不能下地,下屬們都來探望。黨進坐在床上身披著華麗的織錦被子,有一個下屬熟讀《詩經(jīng)》,他看到織錦就想到一句詩——“錦衾爛兮”,意思是閃爍著光彩的錦被。于是他便順口對身旁的人說:“爛兮!”
可憐這位下屬犯了大忌,黨進當(dāng)即命令左右“急批其頰”。下屬挨了一頓耳光后很不服氣,問其原由。原來黨進只聽音認為那個“兮”字是奚人的“奚”,遂振振有詞地說:“我是堂堂正正的契丹人,憑什么說我是低賤的奚人?”第二個理由是針對“爛”字,黨進的解釋是:“我的腳上只不過生了一個小瘡,何至于爛掉!”
看來在黨進這位“文白”面前,講究斯文的下屬也只能自認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