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荔紅
前前后后的,《阮玲玉》看過三遍,《胭脂扣》看過兩遍,《藍宇》是第一次看。每次看張曼玉演的阮玲玉跳舞時的風華笑嫣,想她絕筆“我死何足惜啊,不過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總也淚流滿面。而梅艷芳和張國榮,已是撒手人寰,如今重在影像中看他們的情愛,想著“漸老芳華,愛火未滅,人面變異”,只是唏噓。劉燁演藍宇,是他的第一個男主角,還有點羞澀,有點生硬,卻是多情,藍宇猝死,將陳捍東永陷于孤獨與思念之中。
不過都是因了情。沒有其他。關錦鵬其實也沒太多的技巧,只是將愛情,真切地,細致地,恰當地表現(xiàn),就那么好。一言以敝之,思無邪,便是《詩》。好的文章,不過是辭達而已。關錦鵬的電影,也是如此。關錦鵬是情人,方能體會愛情,方能讀懂無論怎么樣形式的愛情。
《阮玲玉》為關錦鵬贏得了大聲譽。且不去考證關于阮玲玉之死的種種猜測,我們只看關錦鵬眼里的阮玲玉,只看被同樣高貴美麗的張曼玉演繹的阮玲玉。她不過是一個鐘情的女子,只想著有個愛自己的男人,一個美滿溫暖的家,有個親生的女兒,只想也能如普通人一般,和母親、女兒安靜地吃飯說話兒。阮玲玉自殺,固然是出于“人言可畏”,實在是對于愛情的絕望了。沒有男人能愛惜她。她遺書中寫:“不過我很后悔,我不該成為你們兩個的爭奪品?!睆堖_民早是不愛她了,只從她那里詐錢,一旦她離去,又是不甘,竟然為了錢,將阮玲玉出賣給媒體;而唐季珊,只是將阮玲玉視為己物,那樣跋扈、自私,不知道愛惜,阮玲玉在遺書很清楚,“季珊,過去的張織云,今日的我,明天還有誰,你自己知道”,唐季珊并不想和她結婚,只想如奸夫淫婦地住在一起直到膩味了拋棄,并且相信,只要有權勢,誰敢當面說什么。阮玲玉卻是高貴地面對自己,容不得自己生命的缺陷。她是太高貴,太認真了,是“太好太好的人”了,所以,她只能一死了之。哪怕一星半點的希望,也被蔡楚生給掐滅了。這個鼓吹新女性起來反抗的導演,阮玲玉也是為了拍《新女性》得罪了記者們,臨了關頭,阮玲玉問他,你可以帶我走么,他說,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蔡楚生是真的怕“人言可畏”毀了他的前程事業(yè),而阮玲玉卻不是怕的“人言”。她死都不曾畏懼,又怎么怕人言呢?實在是,對愛情,心如死灰了。然而,她歡樂地一一與導演們道別,在舞池里美好地舞蹈。她是平靜地去赴死啊,充滿勇氣地。正如她演《香雪?!防锏呐鹘牵届o地流下了眼淚。她一一交代在遺書中,不有一點怨言。對唐季珊,她說“我對不起你,害你為我受罪,我死后有靈,一定會保佑你”;即便是對以怨報德的張達民,她也是說,“我已經被你逼死了,但你用不著哭,用不著悔改,因為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有人惋惜阮玲玉是太過柔弱,為輿論所殺,甚至于當時抗日的時代,覺得阮玲玉是過分沉湎在個人的情緒中了。其實阮玲玉只是如她對電影藝術一般,“為藝術而藝術,為愛情而愛情”。這一點,關錦鵬懂得,張曼玉也懂得。在影片中,張曼玉演繹的阮玲玉和電影資料的阮玲玉對比地呈現(xiàn),紀錄片的采訪與演繹同時展開,天衣無縫地表現(xiàn)阮玲玉。也許是張曼玉的個人魅力太足了,有時候我覺得那就是張曼玉。不過那有什么關系呢?這個沒有明星架子的,溫情的可人的女子,就這樣地,為了愛情,走完了25歲的生命,只將她如花的音容笑貌和高超的表演藝術留在電影史上,令人無限追念。
如果說,阮玲玉是因不得愛情而死,《胭脂扣》中的如花,卻是誤以為得著的愛情而死。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她辛苦等待53年的,為之獻身的愛情,不過是如她的名字,如花,“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灰飛湮滅。身在青樓的如花,卻一樣有著愛情的貞潔,一旦遇到了陳十二少,以為便是今生的他了。一心地盼望和他今生的相守。相守終于破滅,便求同死,以得來生的聚首?!峨僦邸窋⑹鋈缁ㄔ陉庨g等待陳十二少不得,只得到人間找尋,以為陳十二少已經轉世,想與陳十二少實踐“3811”相見的約定。于是三十年代死去的女鬼,和1987年的袁永定和楚娟相遇。陳十二少終于找到了,他不曾死去,單是拋下如花一個人在陰間,這53年來,陳十二少是寧可茍且偷生,邋遢地活著,也是不去持守如花為之獻身的愛情。《胭脂扣》在表達愛情上,有二層的意思,如花是知道陳十二少殉情的恐懼,卻是沒料到陳十二少居然可以不顧她的死去獨活著,她本期望來生的聚首,原來今生的愛情也是虛幻;如花對愛情的勇氣和堅守,對于現(xiàn)代的袁永定和楚娟是不可想象,沒有人會再為愛情,這個抽象的東西,殉身,沒有人會為愛情等待53年,所有的,只是實在又實在的一起。“如花的愛情太熱烈了,我消受不起”,袁永定這樣說,“你居然為了你的愛情殺死陳十二少,你是謀殺者。”楚娟是這樣想的。這些是現(xiàn)代人的常識,對于如花,卻是難以理解。她天生地認為,假如兩人相愛,不能在一起,那就死去,將來會在一起。然而,當她等了53年,終于找到陳十二少,這個蜷縮在角落拾別人的煙抽的邋遢老男人,這個夢幻中的情人,愛情的幻象破滅了。她將當年陳十二少送她的胭脂扣還給陳十二少,說,我不再等你了?!笆难曰米鳠熢谱郑M盡千般心思”,“癡心枉傾注,愿那天未曾遇”。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我不曾看,單就關錦鵬的電影看,將夢幻與現(xiàn)實,三十年代與八十年代生活的穿插,故事是虛構的,而情愛是真切的。關錦鵬像如花一般渴望,有超越生死、超越人間陰世的愛情。卻是沒有。
《阮玲玉》和《胭脂扣》都是敘述男女的情愛,《藍宇》則是表達同志情愛。關錦鵬在這個電影里,充滿勇氣地、贊美地表達他的同性性取向。王家衛(wèi)的《春光乍泄》因為有張國榮的演繹,讓同性情感真切起來。而在《藍宇》中的情傷,則是來自關錦鵬自身的痛。胡軍不愧人藝出身,語言功夫了得,對人物心理能很好地把握。他演的高干子弟陳捍東,偶然邂逅大學生藍宇,本想只是玩兒,一如過去的情事。卻墜了情網不自知。對于同性戀愛,也是不能接受,總覺得為人子,該要結婚生子,于是和藍宇分手,結婚。三年婚姻失敗,又遇藍宇,再續(xù)舊好。哪知公司之事,被捕入獄。而藍宇,為救他出獄,放棄了到美國留學。在監(jiān)獄中,陳捍東終于明白,藍宇,就是他今生注定的相守。藍宇也是安寧幸福地在他的懷抱。然而,當陳捍東明白過來時,藍宇卻出了車禍身亡。陳捍東,這個玩世不恭的人,面對死去的藍宇,才知道自己是孤單單的一個人。總是一個人。不曾遇到藍宇時候是一個人,和藍宇分開了結婚,還是一個人,和藍宇在一起了,本想永遠能在一起了,藍宇卻拋下了他,正如歌中所唱的,“最愛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難過,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沒有說一句話就走”。每次陳捍東經過藍宇出事的地方,總要停下來看看,“對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單的我還是沒有改變”。其實,《藍宇》中的陳捍東還是幸福的,比起阮玲玉和如花,雖然愛情短暫,他還是得著了藍宇的愛,帶著對藍宇的愛和思念,度過了一天又一天,而藍宇,也是帶著陳捍東驀然回首的愛情死去的。而阮玲玉是沒得著愛情死去;如花是愛情破滅了隱去了,不再等待,也沒了思念了。
關錦鵬在敘述情愛時候,電影語言是實在的,甚至可以說樸素。遠不如王家衛(wèi)運用技巧更多。但他能很好地剪輯,節(jié)奏也是好,線條明晰。最關鍵是,他對情愛的懂得,加上三個電影中演員的出色表演,使得這些電影,幾乎不要技巧,都能很好。
正如《阮玲玉》中結束曲《葬心》中唱的:“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凄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一點兒依賴,是貪一點兒愛……”關錦鵬片中的癡男怨女是貪點愛。卻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