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娥
“喂,你在哪里?”正在走廊里準備面試,手機響了,是朋友小黎打來的。
“在公司?!蔽掖鸬溃煲喌轿疫M去面試了。
“什么公司?是原來那家嗎?”小黎又問。
“是??!”已經(jīng)叫我的名字了,我趕緊掛斷了手機。心情很受影響,面試狀態(tài)也因此不太好。
自從有一次我無意中提起想辭職,小黎就開始了經(jīng)常性的電話騷擾,有時一天好幾個。雖然每次都找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作為開場白,但沒幾句話總會忍不住打聽我還在上班嗎。有時正在開會,有時老板、同事就在身邊,接這種無聊的電話真是不勝其煩。我在上班與否和她并不相干,為什么她會如此關心?后來我想明白了,她下崗后在家呆了半年了,也許潛意識里期盼著有人和她一樣。
什么心態(tài)?還算是朋友嗎?我從內(nèi)心有些鄙視她。不過想想自己,上個月聽說李姐的服裝店倒閉了,心里不也隱隱有些愉快的感覺嗎?可見自己也不高尚。
“還在那家小雜志社?現(xiàn)在雜志越來越不好做了,在那里不會有前途的,要早作打算啊……”那天上網(wǎng),老同事小娜又和我聊起了工作。小娜在事業(yè)單位上班,工作清閑,收入?yún)s比我高不少。每每為我指點迷津,告誡我現(xiàn)在這行當不宜久留,談著談著就下意識地流露出優(yōu)越感。
其實她所說的我都明白,只不過我不像她有個當官的叔叔。
“你有沒有關系可以幫我換個工作?”我使出了殺手锏。果然,小娜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估計最近幾個月她是不敢來找我了。
指出別人的痛處,卻不能幫人解難,只發(fā)些隔岸觀火的感慨,這樣的朋友身邊也不少。人性中好炫耀、怕麻煩的弱點,往往會讓自己不知不覺成為了別人眼里的損友。有了小娜作為參照,我在和處境不好的朋友交流時就注意了一些,沒法幫助別人就盡量鼓勵別人,不去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朋友難找,這是現(xiàn)代人的一大困惑。有時候并非人人都不愿真心對人,只是常常太過自我,交往中往往不顧別人的感受。當你對朋友的言行失望時,不妨比照一下自己。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毛病?也許這樣可以對別人寬容一些,無形中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