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開闊處見凄然,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詩中有著極為鮮明的體現(xiàn)。本文結(jié)合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對他晚年典型詩作的風(fēng)格和情感作了一些探討。
【關(guān)鍵詞】“登高”詩;開闊;凄然
登高望遠(yuǎn),境界開闊,往往能引發(fā)詩人的壯志豪情,可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開闊的境界卻能逗引或加強詩人的飄零孤獨之感、渺小無依之情、壯志難酬之緒,正如清人查慎行所說:“于開闊處俯仰一身,凄然欲絕?!边@一點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詩中有著極為鮮明的體現(xiàn)。
登?搖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幕聊為梁甫吟。
這首詩寫于成都,詩人客蜀已是第五個年頭(公元764年),當(dāng)時萬方多難,詩人登樓遠(yuǎn)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fēng)云變幻。頷聯(lián)兩句,空間開闊,時間邈遠(yuǎn),形成了一個闊大悠遠(yuǎn)、囊括宇宙的境界??稍谶@樣的境界中,頸聯(lián)、尾聯(lián)詩人看到的卻是現(xiàn)實的多難,而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xiàn)身之路,萬里他鄉(xiāng),危樓落日,憂愁萬端,聊吟詩以自遣,如是而已。開闊后給人的卻是無限的凄然。
登?搖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三年(公元767年)在夔州時所作。詩人登上江邊高處,仰望天空茫無邊際,木葉蕭蕭而下;俯視江水滾滾而來,奔流不息。可謂境界雄闊,氣勢磅礴。但后四句詩人目睹恢廓的秋景之后,卻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而生出無限的悲愁之緒,這種悲愁就像那落葉和江水一樣,排遣不盡,驅(qū)趕不絕。登高的結(jié)果只是惹恨添愁,“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表”。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首詩是杜甫在大歷三年(公元767年)由公安到達(dá)岳陽后寫的,境界依然十分開闊。詩人早已聽說洞庭美境,如今漂泊輾轉(zhuǎn),遲暮之年終于登上了岳陽樓,但見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地和楚地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個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洞庭湖是如此浩瀚廣闊,有一種涵天蓋地、吞吐宇宙的宏偉??墒穷i聯(lián)、尾聯(lián)詩人卻轉(zhuǎn)而寫自己垂老之年,多病之身,孤舟一葉,異地漂零,家人朋友書信斷絕,再看萬里關(guān)山,兵慌馬亂,動蕩不安,詩人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此情此景,真是凄苦悲涼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