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應該講究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習的效率更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學好語文,就必須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我們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理念貫穿在日常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學習習慣 計劃和目標 預習 筆記
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人做事有條不紊,讓人受益終生,所以我們不管在做什么事時,都希望能形成好的習慣。學習更應該講究好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習的效率更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作為各科的基礎學科,尤為重要,一定要學好。要學好語文,就必須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哪些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的習慣
任何事沒有計劃和目標,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計劃和目標就像一座燈塔,它指引人前進,學習也是如此。學生所學的科目那么多,如果沒有計劃和目標,學習起來就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雜亂無章,到時時間花去了,可收效甚微。語文學習更是如此,既有課內閱讀,也有課外閱讀;既要練筆,又要閱讀。如果不計劃安排好,如何能夠兼顧呢?這就要學生統(tǒng)籌安排,與其他各學科協(xié)調,合理安排,制訂適合自己的計劃和目標。當然,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要求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及個性差異,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目標。目標的制訂不宜過高或過低,高了,實現(xiàn)不了,形同虛設,還會讓學生的信心大打折扣;低了,過于容易實現(xiàn),容易產生自滿情緒。目標必須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xiàn),這樣既給學生增添信心,也讓學生知道沒有現(xiàn)成的果實可摘。
二、備齊工具書,養(yǎng)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
在對學生各項基本功的訓練中,會使用工具書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有沒有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關系到他們一生自學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教師應把教學生使用工具書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字典詞典是無聲的老師,字音字意詞義及相應的用法,字詞典都說得非常清楚。因此備齊工具書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首要。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生字詞就要勤查字詞典,教師要督促學生勤查字詞典。有的學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詞喜歡問老師,老師成了學習中不可丟的拐杖,這樣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學生一旦對生字詞向老師發(fā)問,一般情況下老師可以拒絕作答,而讓學生自己在字詞典中去尋找答案。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會養(yǎng)成勤查字詞典的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好課本的前奏。因為預習了,對課文有個大概的了解,聽起課來就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了,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課堂學習的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該從哪些方面進行預習呢?預習要指導學生做好六點:(1)閱讀提示,大體了解;(2)閱讀全文,大體感知;(3)細看注釋,掃除障礙;(4)編寫提綱,加深理解;(5)結合練習,把握重點;(6)摘抄精華,積累材料。要讓預習有效果,貴在自覺,持之以恒。自學不自覺,不成為自學,自學而不持之以恒,則不會有多大收獲。要讓學生形成自覺,教師開始可以以強制的手段,通過檢查、評比等方式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到,形成定勢作用后,學生自然會形成自覺預習的習慣。
四、培養(yǎng)學生做學習筆記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說明動筆的重要性。閱讀不做筆記不能成為真正的閱讀,語文學習要重視做筆記。做筆記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書寫、思維、邏輯、歸納、整理等。筆記分為兩種,其一是學生在課堂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應該養(yǎng)成做課堂聽課筆記的習慣。這樣便于學生自己課后復習鞏固,加深自己所學的知識。其二是學生自己閱讀書籍或者有感而發(fā)、有情需抒時,應該能夠做到勤動筆、多動筆,這樣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做學習筆記的習慣。
五、培養(yǎng)學生“三動”的習慣
所謂“三動”就是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問??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與思是辯證的統(tǒng)一關系。學習就是要去思考、動腦筋想,但不是胡思亂想?!皩W”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地深化和擴大。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學習才會取得效果。動手去做,就是要做到多動筆、動手去操作。這樣才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皩W問學問,要學要問”,學問既是學到的更是問出來的。所謂的問就是要多動口,遇到問題、不理解的東西可以問師長、同學、朋友,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學到知識。因此,做到“三動”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
★作者簡介:林蔚,海南農墾陽江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