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課以鮮活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西部地區(qū)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電影教學 西部地區(qū) 中學生 化學素養(yǎng)
《化學課程標準》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的新課程理念。對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學生來說,科學素養(yǎng)不僅僅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而是在接受化學知識過程中所形成的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人類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質和能力。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體現(xiàn)了“社會的歷史和現(xiàn)實。形形色色人的心理情態(tài),各種各樣纏繞的關系,又充分地顯示著知識性和趣味性,具有了百科全書一樣的認識價值和教育意義”。因此,將電影與化學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使“枯燥乏味”的化學課生動起來,而且有助于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一、電影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化學實踐性強,是一門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師都是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因此過于理論化、抽象化,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過于表面,在考試和升學的壓力下,死記硬背往往成為學習化學的主要方法。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傳媒的作用不可忽視。“據(jù)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設備,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高達65%”。電影傳媒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普及性的特點,在西部地區(qū)深受廣大中學生歡迎,因此,應該充分認識電影的作用,將電影引入化學課堂,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生動。
1,通過電影的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對化學史的認識。
化學史是化學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奮斗史。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史往往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很難予學生以深刻的印象,電影教學則可以將科學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歷史以及科學家的奮斗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地重現(xiàn),如在學習Na2C03時,為學生播放大型系列片《百年商?!袊I(yè)先驅范旭東和侯德榜》,介紹發(fā)明了享譽世界的“侯氏制堿法”的侯德榜博士,以及被毛澤東稱贊為“我國人民不可忘記的四大實業(yè)家之一”的范旭東。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化學”產(chǎn)生一個全新的認識,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并作為一種精神動力,激勵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通過電影的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的學習只能流于形式,必然導致創(chuàng)造力的缺失?!痘瘜W課程標準》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xiàn)象入手進行引導,電影教學無疑提供了比較理想的渠道,如在講解硫及其化合物性質時,適時播放電影《墨攻》片段:梁軍使用硫磺漿澆在稻草上,然后點燃,當攻城趙軍靠近時士兵紛紛被熏倒,中毒而亡……這時向學生們講解:由于硫磺具有可燃性,點燃后生成SO2氣體,SO2氣體具有劇毒性。通過生動的影像,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被帶動起來,抽象的化學理論變得生動易懂易記憶,同時也觸發(fā)了學生在課后探求與硫磺相關知識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學習由教師的“教”引導學生轉變?yōu)橹鲃拥摹皩W”的良性循環(huán)。
3,通過實驗應證,輔以電影教學,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學習化學的媒介,但在西部貧困地區(qū),由于實驗儀器和藥品的不足,往往以教師演示為主,造成老師難教、學生難懂、理解不透徹,電影教學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動手實驗的不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現(xiàn)象和實驗總結能力。如在講授燃燒與滅火內容時,先播放電影《荒島求生》片段,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引導學生指出主人公在荒島上發(fā)現(xiàn)的物質,通過提問的形式使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得出燃燒的首要條件,隨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白磷、紅磷的燃燒對比實驗過程及現(xiàn)象進行認真觀察和記錄,通過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分析交流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且對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亦有著積極意義。
4,通過電影的輔助教學,強化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環(huán)境保護是中學化學課本中不可缺少的知識點,化學科技已經(jīng)和醫(yī)藥、食品、環(huán)境、生物等學科結合,因此環(huán)境保護涉及到很多領域。在倡導綠色化學教育的大前提下,可以讓學生觀看美國電影《后天》,在電影中由于人類肆意踐踏自然,導致臭氧洞在擴大,沙塵暴、洪水等自然現(xiàn)象頻繁出現(xiàn)……通過電影讓學生直觀的感受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污染問題,教育學生從身邊事做起,自覺增強環(huán)保意識,將污染控制在源頭。
二、電影在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電影教學應用于化學教育,在西部地區(qū)也屬嘗試,教學實踐中,最為突出的,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一是缺乏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目前評價教師的業(yè)績,主要看考試成績,“應試教育”仍是各校工作的核心,在考試和升學的巨大壓力下,教師面對日益激烈的“競聘”,對仍處于實驗階段的電影教學明顯缺乏信心,必然導致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
二是濫用電影沖淡了教學主題。電影賦予了課堂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變抽象為直觀,化空洞為充實,然而,有的教師過份依賴電影,在一些課上從頭到尾都使用電影,忽視了教學選擇。沖淡了教學主題。
三是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充分。部分教師因為缺乏相關學科知識從而導致電影選材不當,針對性不強,使化學教學與電影內容嚴重脫節(jié),使電影教學變成了毫無意義的“觀影”課,特別是在現(xiàn)在電影內容良莠不齊的情況下,教師指導的缺失,將致使電影課非但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甚而還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四是部分教師缺乏很強的組織教學及應變能力。電影教學不是沿著教師設計好的思路展開,而是沿著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展開。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認識新問題。解決新矛盾,掌握知識,一旦缺乏控制,將會帶來提問目標的不確定性,使整個教學過程脫離軌道。
五是電影資源開發(fā)力度不夠?;瘜W電影資源開發(fā)是一個復雜而又系統(tǒng)的工程,既要有化學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電教設備操作知識,同時還要有電影資源信息收集的能力。在西部地區(qū)。許多學校因師資不足,大部分化學教師的課程任務都極為繁重,很少有時間進行電影的選材和剪輯,往往都是在上優(yōu)質課或評獎之類的課時才請其他教師幫忙共同制作。
三、合理運用電影教學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
1,充分調動教師參與電影教學的積極性。
在西部貧困地區(qū),由于家長和社會對電影教學缺乏信任,學校和教師難以擺脫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使教師對電影教學普遍缺乏信心,仍習慣依靠現(xiàn)成的教學材料進行教學。首先,應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和《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相關要求,建立并完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并將其視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不顧教師的職業(yè)特點,僅把競爭上崗當著管理教師的唯一手段;其次,加強對教師的關懷,鼓勵、支持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新,尊重教師自我完善的要求,運用“目標激勵”、“信任激勵”、“肯定激勵”等手段,從根本上促進教師參與電影教學的積極性,全面提升教師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
2,加強對現(xiàn)有教師隊伍的培訓。
電影教學并不只是簡單地對電影進行剪輯和播放,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如課堂電影教學一般不超過半小盹在組織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做好上電影課的計劃;上課后先復習舊課5分鐘,再進行新課10分鐘,放映電影20~30分鐘,放映后歸納總結5~10分鐘等等。在西部地區(qū),由于教師對電影教學普遍缺乏認識和了解,尤其需要強化相關知識的培訓,而培訓的重點應放在影視教育的基本理論、影視藝術的基礎知識、影視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方面。在培訓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訓、分散培訓、老師自學以及進入影視專業(yè)院校脫產(chǎn)學習等多樣化手段。
3,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電影教學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適應這個信息社會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空間。使學生引起懸念,產(chǎn)生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沿著教師架設的探究橋梁達到認知的彼岸。開放式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機的結合,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fā)開發(fā),而且學生的個性也得以和諧發(fā)展,同時在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也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向教師提出新的問題。
4,重視電影教學設計。
教學策略是教學效果的保證,是教師智慧和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電影教學為學習提供了載體,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電影教學必須根據(jù)教學目的來進行,不能只為追求活動的愉悅而忽視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方向的前提下,把教學目標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體現(xiàn)出來,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情景,使學生在激發(fā)興趣后有所期待,在積極構思后得到認同。
5,注重電影播放的針對性。
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由此產(chǎn)生的認知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的差異決定著在利用電影進行科技教育滲透過程中必須注重針對性,尤其在西部地區(qū),由于教學差異,學生在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諸多方面都參差不齊,這將直接決定著有針對性的電影教學才具有最好的知識滲透效果。如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播放電影也要有層次,應遵循學生年齡特點,有選擇地進行放映。
6,消除來自影片本身的干擾。
部分影片中含有一些不利于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的議論、思想及具有偽科學特征的內容,因此在選材時需有目的地進行剪輯,這不僅可以消除電影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有效地縮短影片的長度,使原本緊湊的課時顯得更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