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文電影《弦動我心》的教育魅力體現在語言、教學方法和人物個性等層面。觀眾通過觀看這部電影,習得英語;通過對主人公教學的了解,吸取有益的教學方法;通過對主人公個性的了解,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困難,永不言棄。
[關鍵詞] 《弦動我心》 羅波塔
英文電影《弦動我心》(Music of theHeart),原名《50把小提琴》,以1995年獲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小小奇跡》(Small Wonders)為藍本。故事的原型為紐約東哈林區(qū)的小提琴教師羅伯塔-加斯帕里-切瓦拉斯。它是一部以師生關系為題材的故事電影。這樣的電影在重視教育的年代里并不鮮見,《死亡詩社》、《生命因你動聽》、《非常教師》、《放牛班的春天》等都是具有類似題材的電影。但這部影片之所以引起觀眾的注意,關鍵在于其獨特的教育魅力。
影片不僅語言簡練、清浙、口語化,是學習和模仿的極好素材,而且其內容向我們展示了美國的教育和文化。我們不僅從中了解了美國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了解到美國的小學教育情況。而影片中的主人公羅波塔的教學風格尤其令觀眾思索。作為教師,她嫻熟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對教學和學生的熱愛以及敢于面對困難的人生態(tài)度充分在影片中展現出來,對從事或即將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啟迪。
從羅波塔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自信、樂觀、嚴謹而富有愛心、對學生的批評與鼓勵把握得恰到好處的教師形象。下面的對話是羅波塔求職時與校長和音樂老師的對話,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她的自信。
校長:你能夠把我們的學生教成那樣。我會求之不得。
羅波塔:我能夠。小朋友一定會學上手。
音樂教師:他們未必專心。
羅波塔:我會教他們專心的。
校長:學生家長都是貧苦大眾。為口奔波,沒空督促。
羅波塔:他們不一定要督促,能夠督促固然好。小朋友們會自覺在家練琴。堂上切磋。
音樂教師:這些學生只有耐心學三個音符,心情好,可能會學到第四個音符。
羅波塔:你低估了你的學生。他們一定能學會。
音樂教師:我倒要開開眼界。
羅波塔:你一定會,假如……
在第一次小提琴課上,羅波塔不僅表現出其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同時也表現出她教學中對學生的鼓勵和期望。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目標。
——我拉得不錯吧?
——好極了。很容易,是不是?明春我們或許會舉行演奏會,會邀請你們的家長、邀請全校的師生。如果你們肯專心學習。到那時。你們會演奏出動聽的樂曲,你們會自豪。
當一位腿有毛病的女孩告訴她自己站不穩(wěn)拉小提琴拉不好想放棄的時候,她用舉世知名的小提琴家伊薩·貝曼鼓勵她,并告訴她說伊薩·貝曼雙腿有毛病,要靠拐杖走路。但仍能奏出動人心弦的樂曲。站得穩(wěn)不一定靠雙腿,靠意志也可以。不應該因為難就中途退卻。
學生納英的母親因為小提琴老師是白人而不讓他學小提琴。但納英的母親對羅波塔說“我不準兒子學死鬼白人的音樂。白種女人總是大模大樣、自作主張地來拯救窮家子弟”時,羅波塔告訴她“我來不是為了拯救什么人,我是母親,需要份工作。你以為在保護兒子。其實不是。黑人球星阿殊,假如小時候被母親禁止打網球,會成功嗎?重要的是納英本人,她一拿起小提琴,頓時神采飛揚,你應該去看看”。而當納英的母親帶納英來上課時,羅波塔說“我會在我家?guī)退a課的”。多么寬容、多么有愛心的老師啊!
羅波塔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感染著人們,她的自強自立、面對困難、永不言棄的精神也會激勵每一位觀眾。
音樂教師羅波塔是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像大多數的女性一樣,多年來,她隨著在海軍服役的丈夫查爾斯四處奔波,為了顧及丈夫的事業(yè)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然而。她的丈夫因有外遇而離家出走。并且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不幸的婚姻和生活的壓力一度使羅波塔心力交瘁,所幸的是她并未因此而消沉。在離婚之后。她發(fā)誓要靠自己的方式活下去,自食其力,撫育兩個幼子。
羅波塔離開了安全的小鎮(zhèn)。搬到了一個充滿危險的地方——紐約的黑人區(qū)。除了資質、韌性和往日攢下的50把小提琴外,她已一無所有。教孩子們拉琴成了她謀生的惟一選擇。在朋友的幫助下,她來到東哈林學校開設小提琴課。但來自各方的懷疑讓她苦惱。一開始。她的父母、孩子和學校的校長都對她很懷疑,但她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羅伯塔的激情感染了學生,混亂不堪的街區(qū)里傳來了美妙的音樂,人們駐足凝聽。很快。她的學生們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績——他們演奏優(yōu)美,手法熟練。孩子們成了熱情、聰明、遵守紀律的小音樂家。每年,孩子們希望能進入羅波塔的班級,羅波塔每年都發(fā)現孩子們潛在的天賦。
經過十年的辛勤耕耘,羅波塔教過的孩子達數達千人以上,孩子們學有所成,有的進了大學,有的成為小提琴家。羅波塔也因此得到了人們的理解和尊敬。然而。由于經費等原因學校準備停辦該課程。羅伯塔面臨事業(yè)擱淺的危機。在朋友們的支持下。她開始做別人沒有膽量去做的事情。為了能使更多的孩子學琴,羅波塔奔走于社會各界呼吁求援。記者朵蘿茜十分欽佩羅波塔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她的撮合下,一批久負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愿與羅波塔以及她的弟子們合作舉辦小提琴節(jié)。在著名的音樂廳里。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而票房的收入資助小提琴課程長達三年之久。以后羅波塔的支持者通過私人基金收到的捐款繼續(xù)支持著她。
面對丈夫的拋棄、父母、孩子、學生家長和學校校長的懷疑以及自己事業(yè)的危機。羅波塔沒有退縮,而是堅強的面對。她點化了出身卑微的孩子們的音樂稟賦,獲得孩子們的喜愛,贏得家長們的尊敬、老師們的支持,甚至最后還籌辦了一場特殊而盛大的演奏會。
《弦動我心》中的羅伯塔遇到來自家庭和事業(yè)的重重阻力。但她堅守做人原則,在逆境中決不輕易言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它告訴那些對夢想望而卻步的人們:不管生于何門,阻撓幾多,只要堅持下去,并篤信自己,那么一切不可能都會變得水到渠成。這或許應該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