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梅娘 水族小說 審美意蘊
摘 要:梅娘小說水族系列小說《蚌》《魚》《蟹》主要關(guān)注她所熟悉的生活在大家庭里知識女性的命運,展示她們對愛情、婚姻、人生的不同抉擇所導(dǎo)致的不同遭遇,凸現(xiàn)她們追求知識、追求獨立、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梅娘對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充滿著同情、關(guān)注、思考和吶喊,凸顯其獨特的女性意識和審美傾向。
淪陷區(qū)文學(xué)在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文學(xué)中呈現(xiàn)出獨特的面貌。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刻畫了五四運動后女性對于獨立人格、平等工作、性愛自由等諸多追求。水族系列小說是梅娘的代表作,它們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以至于有了“南(張愛)玲北梅(娘)”的美譽。而其水族系列小說的篇名、女性形象的內(nèi)涵、審美心態(tài)、作家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以及對當代女性主義的影響,都有著深度研究和探討的必要。
一、水族小說篇名的象征意義
梅娘水族系列小說的題目別具特色,它們都以水生動物命名,并且它們的反抗性一個比一個強烈,從任人宰割的被動的“蚌”到鉆破大網(wǎng)的“魚”,再到能夠自衛(wèi)并反抗的特立獨行的“蟹”,它們象征著小說人物追求自由、平等、獨立人格的強烈愿望,深刻地反映和闡釋了五四時期女性個性解放的主題。
(一)蚌:“軟體動物,生活在淡水中。”在自然界中,作為軟體動物的蚌生存能力是十分脆弱的,它總是被動的,任人宰割的。作家用蚌為題正是取其這一點,來暗示梅麗的悲慘命運。在小說《蚌》中,梅麗是被動的,任人宰割的?!岸甑募医淌顾靼讓﹂L輩要溫順,使她知道最好表面上要對別人好,她就這樣為討別人喜歡,第一次失去了再次上學(xué)的機會,第二次無目的地被人給定了親”、“就為怕娘說,就把他給攆回去”。梅麗的懦怯與被動,正是她二十年來的生長環(huán)境導(dǎo)致的。雖然知識給她增長了見識和勇氣,終究敵不過性格的缺陷,使她的愛情在手中流逝。
(二)魚:“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動物,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弊鳛樗棺祫游锏聂~,有一定的適應(yīng)能力和反抗能力,生存能力比蚌強,但卻擺脫不了被網(wǎng)的命運。小說題名為《魚》,恰當?shù)乇砺读朔业目範帤v程。芬說:“網(wǎng)里的魚只有自己找窟窿鉆出去,等著已經(jīng)網(wǎng)上來再把它放在水里,那是比夢還飄渺的事,幸而能鉆出去?!狈毅@出了父權(quán)編織的家庭之網(wǎng),卻又落入了夫權(quán)之網(wǎng),難道只能如她所說的“我是寧死也要養(yǎng)起我的孩子來的,我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去出賣肉體”嗎?作家用疏而不漏的網(wǎng)昭示著作為“魚”無法逃出男權(quán)統(tǒng)治的悲慘命運。
(三)蟹:“節(jié)肢動物,全身有甲殼,眼有柄,足有五對,前面一對長成鉗狀的螯,橫著爬?!睆男返奶卣鱽砜?,有甲殼護身,可以保護自己;有鋒利的雙螯,可以反抗壓迫;橫著爬,行為方式與眾不同,有特立獨行的勇氣和能力。蟹的這些特質(zhì),在玲玲身上都隱約可見。“玲玲第一次覺到了祥跟家里的所有男人一樣,他們只不過是玩女人,玩女人消遣生命。她認為屬于新型男人的堂哥也不過是披了張新派的外殼。”玲玲認識到:不能依靠男人來取得獨立和解放。即使她曾經(jīng)對男人有過幻想,“那些郎才女貌的言情故事,使得玲玲寂寞的心更加饑渴,用幻想的愛情撫慰著自己。”幻想破滅后,她不再陷入夫權(quán)的牢籠,“她向往著有一天自己能夠自立,不在這個家里做寄生蟲”、“玲姑娘是有大志向的人,學(xué)好一身本事,用不著靠別人”、“這一切,玲玲毫不稀罕,她不愿意作為男人的附屬品,既然男女平等,為什么女人不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她曾計劃過,……像爸爸一樣,創(chuàng)建有利人生的實業(yè)。”獨立的人格和對男女平等的追求以及創(chuàng)建實業(yè)的理想,是支撐她離家出走的勇氣和力量。
由此可見,梅娘用“蚌、魚、蟹”這些人們熟悉的水生動物來寄寓人類生存的幾種生命形式,展示女性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的地位以及知識女性對個性解放的追求。正如作家所言:“用年輕的心,訴說著人世間的不平,訴說著沉淪的痛苦,探索居住在異國的,生長在殖民地中的青年的路?!?/p>
二、水族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審美內(nèi)涵
在水族系列小說中,作者開始自覺地表現(xiàn)特定歷史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環(huán)境,關(guān)注她們的命運和情感狀態(tài)。
(一)《蚌》講述了一對命運多劫的年輕男女梅麗和琦由相愛、獻身、誤會到分手的悲慘愛情故事。梅麗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的懦怯性格。即使她有過“與其賣給一個男人去做太太,去做室內(nèi)的安琪兒,還不如去做野妓,不如去做馬路天使”的激進想法,但“二十年的家教”注定她無法沖破家庭的桎梏。正如她自己所言:“我這會才明白我是最沒用的一個人,我就會說嘴,到自己頭時,完全一團糟,我駕馭不了我的感情,我又沒有那樣大的毅力去反抗去報復(fù)那壓迫我的一切,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我自找的。”在愿望難以實現(xiàn)的結(jié)局下,她只能絕望地哀嘆:“什么地方有給女人留著的路呢?”梅麗的悲劇命運,如同小說開頭的題詞所預(yù)言:“潮把她擲在灘上,/干曬著,/她忍耐不了——/才一開殼,/肉仁就被啄去了?!?/p>
(二)相比之下,《魚》的人物芬比梅麗更勇敢些,至少她有沖出封建父權(quán)束縛的勇氣與行動;至于掙脫夫權(quán)的控制,那是第二步要做的事?!遏~》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芬向丈夫林省民的表弟琳傾訴自己的遭遇的場景:芬是一個急于擺脫封建家庭桎梏的女高中畢業(yè)生,在對國文老師的單相思破滅以后,受官宦之家林省民的欺騙和誘惑而與之同居;但林省民不僅有妻室,還與家人合計讓芬回去做姨太太;芬在失望中又抱住了安慰自己的琳,但琳因為受不了輿論的壓力,怯懦地退避了。
《魚》塑造了一個帶有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色彩的女性形象。芬是一個有著強烈反抗性的女性,她拒絕男人利用權(quán)利壓迫、虐待她。“如果我的家不是那樣逼我,我也許不會那么輕率地愛上林省民,如果林省民不是那么欺凌我,我也無由接受你的撫慰?!狈艺J為:女人必須勇于和那些壓制女性的制度斗爭,去追求男女平等?!拔抑懒?,我一定得走,走一步被打死,被殺害我也是走了一步。”她還教育自己的兒子要尊重女性:“我要教育起我的兒子來,我要教他成一個明白人,這個社會多一個明白人,女人就少吃一份苦?!狈译m然有很強的反抗性,卻又很盲目,不知道自己真正該怎么做,她只是在父親的壓迫下才與林省民在一起,又因林省民的虐待而反抗地接受了琳的安慰。她的這種盲目,注定是要失敗的。即使她有著尋求解放的意識,卻仍然幻想著依靠某一個男人,“我要那溫煦的慰藉,我要一個存放我的豐盛的感情的地方?!?/p>
(三)《蟹》的人物孫玲,與梅麗、芬相比,更具有進步性,她認識到了不能依靠男人來獲得女性的解放。孫玲出身于東北淪陷區(qū)的一個大家庭里,她的父親孫二爺憑借自己的聰明機智與俄國人做生意發(fā)財,但父親死后,兄弟妯娌之間為爭奪家產(chǎn)而明爭暗斗,手段毒辣;母親早已亡故,繼母表面上對她挺好,但處處提防她,擔心她的私房錢被玲玲知道;奶奶雖然關(guān)心她,但卻不能真正理解她,只是想給她找個好婆家;她雖然貴為小姐,卻已游離于家之外。
玲玲的命運反映了“滿洲國”婦女的生存處境。玲玲把孫家看成是牢籠,因為“除了年老的祖母,這個奢侈的家在感情上對她是吝嗇的”。她夢想去北京上大學(xué),學(xué)習工程,對國家做貢獻,“像爸爸一樣,創(chuàng)建有利于人生的實業(yè)”。在這個男權(quán)中心的封建大家庭中,玲玲是孤寂的,“那些郎才女貌的言情故事,使得玲玲寂寞的心更加饑渴,用幻想的愛情撫慰著自己?!睈矍榈哪铑^剛剛萌芽,又被她掐死了?!傲崃岬谝淮斡X到了祥跟家里的所有男人一樣,他們只不過是玩女人,玩女人消遣生命。她認為屬于新型男人的堂哥也不過是披了張新派的外殼?!彼龑δ腥说谋拘杂兄貏e清醒的認識。
綜上所述,水族系列小說描繪出了三種不同的女性形象:《蚌》中的梅麗是空有“沖出封建家庭束縛、追求自由愛情婚姻”的想法,卻又沒有勇氣和毅力去實現(xiàn)的女性形象;《魚》中的芬是勇敢地沖出封建家庭父權(quán)束縛,卻又盲目地陷入夫權(quán)束縛的泥沼中而苦苦掙扎的女性形象;《蟹》中的玲玲是敢于同封建家庭決裂,并能清醒地認識到不能依靠婚姻尋求女性解放的有勇有謀的女性形象。
三、“水族”系列中人物的審美心態(tài)
水族系列小說的人物都是生活在大家庭里的追求平等、自由的人格、愛情和婚姻的知識女性。她們在“男權(quán)中心”的社會里追求這一切,必然會遭到反對和打擊。然而正因如此,才使她們認識到了這個男權(quán)中心社會的丑陋和險惡;才使她們開始覺醒被埋沒的女性意識,對家庭的束縛、社會的險惡、男女的不平等逐漸有了清醒的認識。
(一)《蚌》中的梅麗用善良、單純的心去追求靈肉合一的愛情,卻被父親視為轉(zhuǎn)變家運的搖錢樹,被同事惡意中傷,更被地方小報誣陷為“道德淪喪”,最后還被琦誤以為她只是用他來消遣寂寞。梅麗的愛情在這種環(huán)境下流逝了,她渴望的愛情、自由、平等也在險惡的社會中被扼殺。然而她的父親只是個整天摟著姨太太躺在床上抽大煙的賦閑官員;大哥表面上是“她娘的乖兒子,這個家未來的撐天柱”,卻也不過是個只會抽大煙、不愿出去工作的煙鬼;四弟也只會上窯子捧窯姐兒玩。他們不求上進,只是想“對付著吃點,喝點,抽點”。他們墮落著,還不允許梅麗出去工作、追求平等自由的愛情和婚姻。因為這違背了他們制定的生存法則:女性是不能獨立地在男性社會中立足的。
(二)《魚》中的芬如同梅麗一樣努力地追求著自己的愛情,滿懷著天真和幻想,為了自由和愛情放棄了安逸穩(wěn)定的生活,投入到林省民的懷抱;她沖出了封建家庭的束縛,自以為從此獲得了自由和幸福;不久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假相,林省民的愛情只是一種新奇的玩弄;她成了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玩具;琳雖然富有同情心,不會玩弄女性,卻也是個怯懦的人。相比之下,芬是勇敢的,為了愛情,她沖出家庭樊籬,只是遇人不淑;芬是堅強的,面對林省民的毆打與威脅,她毫不退讓;芬又是偉大的,為了兒子小民,她可以忍受一切痛苦。因為芬心中有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有對婚姻自由的期盼,有對靈肉合一的愛情渴望。
(三)《蟹》中的玲玲是個追求男女平等、人格獨立的女性。她希望自己能夠創(chuàng)建實業(yè)、報效祖國,因為有著這種宏大的愿望,再加上受善良能干的父親的影響,“她看不起這位只知道嫖妓,只知道享樂”的三叔,認為他“完全是個寄生蟲,吮吸著爸爸積累的財富而毫不知恥”。秉承父親的善良和助人為樂,玲玲教小翠寫字認字,使小翠認識到“靠自己吃飯才靠得穩(wěn)”;而留過洋的祥,卻是那么的懦弱無能,他雖愛著小翠,但在小翠失蹤后卻無動于衷。玲玲由此認識到:不能依靠男人來獲取自由,更不能從男人身上獲得平等。
水族系列小說中的女子用天真、善良的心態(tài)去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人格獨立、人生自由,但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雖然男權(quán)社會中,她們撞得頭破血流,卻不輕易屈服,她們充滿熱情,使得那些男性反倒顯得可憐與可鄙。
四、從“水族”小說看作者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
水族小說中的女性都是因為有著某種渴望才活著的。作家看到女性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認識到女性獲得獨立自主的人格的關(guān)鍵在于自身價值觀的改變。這既是對男權(quán)社會的一種反抗,也是對女性的一種期盼,更是作家的切身感受。玲玲愛情觀的轉(zhuǎn)變,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愛情的念頭剛剛萌芽,又枯萎了。堂哥對小翠失蹤之事所持的態(tài)度,使她意識到他們都只是在玩女人消遣生命,正如翠翠所說:“我認準了,靠自己吃飯才靠得穩(wěn),我做針線,學(xué)寫字認字,就是為的多一點活著的本事。一旦我爸賣我,我媽攔得住嗎?我有活著的本事就不怕我爸的花招!”玲玲和翠翠的看法和觀點反映出作家對當時女性價值觀的一種希冀,以及女性在獲取獨立自主人格的過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而且,女性在對異性和親情雙重失望的孤獨情境下,聯(lián)合起來是很自然的。梅麗和她的姐妹們聯(lián)合起來了,她們對抗著男權(quán)社會的壓迫,謀求生存之路;雖然艱辛困苦,卻依然堅持。對于男性,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想著從家里走出來,其實跟著就得進入另一個家去,一樣的洗衣服,做飯,還得看孩子,到天邊也得扮演著受欺負的角色?!泵符愐苍谌沼浿袑懙溃骸爸辽傥乙刮疑磉叺呐嗣靼?,只有女人才能同情、理解女人,只有女人聯(lián)合起來才能自救。”
五、作家審美傾向的當代價值
梅娘的寫作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民主啟蒙的痕跡,但其創(chuàng)作并不是五四時期女性追求個性解放主題的簡單重復(fù),而是在這一思路上的有所深化。這使她的小說有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小說中的女性幾乎都是“剛剛有些自由意識覺醒,但又徘徊于父親的家門和丈夫的家門之間”的知識女性。
梅娘的這種審美傾向?qū)Ξ敶骷耶a(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并波及到當代女性寫作的各個方面。首先,“女性聯(lián)合”的思想在當代已經(jīng)演變?yōu)榕灾g的姐妹情誼,這一主題在當代女性文學(xué)寫作中日益豐富,獨具特色。這在王安憶的小說《兄弟們》、陳染的小說《破開》以及徐小斌、趙玫等當代作家的作品中均有表現(xiàn)。其次,“女性要求平等工作”的觀念在現(xiàn)代依舊是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主題,只不過側(cè)重點有所不同而已。比如諶容的《人到中年》、張辛欣的《我在哪兒錯過了你?》《在同一地平線上》等都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社會性別與自我意識覺醒兩種力量撕扯之下所產(chǎn)生的精神分裂和強烈的“既不安于現(xiàn)實、又無力改變命運”的焦慮感。另外,“女性追求性愛自由”的意念也是現(xiàn)代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個方向。至于那些所謂的當代美女作家,只是將女性的性愛自由扭曲為大段大段的色情文字,這種謀求商業(yè)利潤的荒誕舉動只能是對女性文學(xué)的褻瀆,同時也是對梅娘水族小說創(chuàng)作精神的玷污。
(責任編輯:趙紅玉)
作者簡介:萬志全,文學(xué)博士,贛南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師,主要從事文藝學(xué)、美學(xué)、古代文學(xué)、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