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狀的思考和實驗的提出:作文教學現(xiàn)狀堪憂,已引起眾多有識之士的思考:作文教學效益低下原因何在?作文教學的失誤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根子卻在我們的作文觀念上。然而困難在于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心智的成熟,不僅是整個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更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合力,并不是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所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這個難題,才能使作文與實際寫作趨于一致,使作文寫作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揉合在—起,最大限度地把作文與做人統(tǒng)一起來,最終獲得寫作的持續(xù)進步?
我們的回答是:讓作文走向學生真實的生活,直面學生的發(fā)展,在素質教育的視野下,推動作文教學的改革。為此,我們提出“持續(xù)性、綜合性活動情景作文”的實驗課題,以期在這方面展開探索,走出一條新路。
實驗方案的設計及實施:本實驗的設計從教與學兩方面對作文教學進行有效監(jiān)控。教的方面,通過層遞推進的序列,變無序為有序,變低效為高效;學的方面,通過具有情景的活動,讓學生在活生生的情景中發(fā)掘材料、體驗情感、抒寫感受,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教與學配合,跳出被動應試的怪圈,達到作文興趣提高、表達能力增強、綜合素質加強的目的。下面以初一為例,簡單介紹實施方案。
根據(jù)初一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及大綱的教學要求,確立教學目標,然后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三組系列活動。
第一組活動為童真永駐,愛心長存。包括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童年時的一張照片,回憶與其相關的一件往事,寫一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然后安排一堂課互相學習觀摩。第二次活動,選擇父母年輕時的一張照片,了解父母的往事,寫一篇記人為主的記敘文。也要學習觀摩。第三次活動,召開“童真永駐,愛心長存”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選擇前兩次作文中印象最深的內容、最感動人的片斷加以復述,互相交流。
第二組活動為架起心靈的橋梁。包括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先以學校的名義給家長發(fā)一封信,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作一次書面長談。寫完后密封交語文教師,老師當堂分發(fā)家長的來信,要求學生當堂拆閱,并根據(jù)來信的內容立刻給家長回信。第二次活動,學生分小組交換閱讀回信,對信的內容分類摘編,選出最能打動人的回信或片斷。第三次活動,召開家長學校主題會,由學生擔任主持,事先把回信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學生的想法,分別編人若干主題,請學生代表向家長匯報,并邀請家長談感受、想辦法。兩代人互相溝通,加深理解。
第三組活動為過集體生日。包括三次活動。第一次活動,要求學生自制賀卡一張,擬寫賀卡祝辭。第二次活動,為“集體生日”草擬一份計劃。第三次活動,假想自己是主持人,寫一則串連解說詞。最后全班評選,選出最佳方案,元旦舉辦“集體生日”活動。
三組活動結束后,布置學生寫出一份小結,“側重談對本序列活動的認識和感受,亦可提出設想和建議。
三組活動,不少于七次寫作,加上期中期末兩次檢測,訓練的量是比較適中的。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活動中,孤立地為寫而寫沒有了,代之以生動活潑的寫作形式,學生的寫作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不僅訓練了寫作能力,也大大強化了對自我的認識、對父母的感情、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感悟。寫作活動中,手腦并用,身心合一,讀說聽寫思全面開花,訓練的質也得到保證。
寫作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極大熱情,釋放出來的寫作潛能,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也使我們深受感染。一位家長說,我的孩子從小怕作文,寫不出東西來,真沒想到今天的發(fā)言這樣感人。在期末小結中,各人談到的收獲進步不一樣,但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開始喜歡作文課了……這一切使我們深信,只要面向真實的生活,作文教學的路便會越走越寬。
實驗中應處理好的兩個問題:1.觀念的更新。因為不是每位參加實驗的老師都能認識到這樣作文的好處,他們把實驗當作是玩噱頭,僅僅是變變花樣調動一下寫作興趣。我們必須以現(xiàn)代寫作觀念武裝頭腦,才能使實驗不走樣不變味。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2.個性的把握。我們在持續(xù)、綜合的活動中推動作文寫作,如果處理不當,作文教學就會被湮沒在各種活動中,學生就會本末倒置更多地關注活動,這樣寫作能力提高的目標就無法真正實現(xiàn)。我們認為,在整個實驗中,情景是中介,活動是作文寫作展開的基本單元,而中心則是學生書面表達與心智的同步發(fā)展。為了使活動能中心突出、目的明確,我們牢牢抓住以下兩點。
(1)課型的安排。本實驗把傳統(tǒng)的作文課改造成了把課內課外打成一片的新型作文方式,那么作文課還要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認識到,作文課不僅需要,而且還要列入計劃,定時定點,保質保量。除少量的寫作在課堂上當堂完成外,我們把作文課分為三種題型:A.指導課。寫作活動不能代替寫作指導。每次寫作活動前,我們都要上指導課,或講授相關知識,或復習相關知識,講授復習要力求解決問韙,不搞繁瑣哲學。B.修改課。每次作文活動完成后,及時組織學生修改,不搞‘露天堆放’’。修改的方式有自改、互改等。C.講評課。在我們每組活動中有一個“展示”活動,這在相當程度上具有“評”的作用,但這種“評”不能代替講評。我們重視講評課,講評方式力求多樣化,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但不管何種形式,應使學生明白成功與不足在哪里,明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2)批改與檢測。我們重視作文的批改,每學期規(guī)定幾次重點批改作文。較之以往的批改,我們特別提倡兩種批改方式:一是因人而異,作具有個性化和多樣化的作文評語;二是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以作文為軸心展開師生交流和對話,注重引導,以不改為改。檢測是作文寫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我們分別在期中和期末安排兩次檢測,教什么,考什么,圍繞寫作活動來命題,淡化評價區(qū)分功能,突出形成性,使之成為具有復習總結效果的全程性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