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其它學科,數(shù)學學科有時是很枯燥無味的。很多小學生對定義、性質(zhì)、定理、定律等都不感興趣。玩是孩子的天性,獵奇是小學生的一大心理特點。數(shù)學老師上課時要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運用有趣的教學語言,在保證課堂莊重嚴肅、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等,使課堂充滿幽默感和歡笑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歡聲笑語中到達知識的彼岸。
借助幽默,心理暗示見成效
2007年新接了一個二年級班的數(shù)學,從前任數(shù)學老師對學生情況的介紹中,我了解到這個班級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有一些學生常常惹是生非,很多老師也建議我一開始就要樹立威信。開學第一天我有一堂數(shù)學預備課,這堂預備課上是揮舞起打壓大棒,用“殺一儆百”的方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呢?還是和風細雨、苦口婆心地勸導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呢?思索再三,兩種方式我都沒有采用,而是利用在派出所工作過的經(jīng)歷(借用在當?shù)嘏沙鏊k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幽了他們一默:
“小朋友們,你們當中有誰認識我嗎?”
“我認識你,我媽媽去派出所拍身份證照片的時候,我在派出所見過你?!币粋€看起來蠻有靈氣的小男孩忙不迭地說。
“對,我就是在派出所工作的警察叔叔。聽說我們這個班的同學特別活潑,還很調(diào)皮,上課不太認真聽講,喜歡東張西望,小心眼珠甩掉了可找不回來(生在下面竊笑)!所以領(lǐng)導安排我先教你們一個學期數(shù)學,看看你們的表現(xiàn)?!?/p>
畢竟是二年級的學生,特容易把我的話當真,我的心理暗示起了作用,教室里原本的“嘰嘰喳喳”聲音立刻沒有了,一個個開始坐得端正了起來。
“不過小朋友們不用怕,派出所從來不抓好孩子,看大家表現(xiàn)這么好,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希望小朋友們以后也不要讓我失望呦!”
這樣的處理經(jīng)過后面幾天的觀察,證明是卓有成效的,既沒有將學生置之于教師的對立面,也沒有一團和氣地任由學生自由散漫,學生沒有恐懼于我,課堂上也少有開小差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而使得課堂教學達到有效、高效。
用好幽默,課堂教學顯身手
在教學二年級“有余數(shù)除法”一單元時,在補充讀本上通過兩道圖式應用題初步向?qū)W生灌輸“去尾法”“進一法”的思想,這是這一單元的難點。習題大意如下:
1.有一木箱裝有25只輪胎,將這些輪胎裝在三輪車上,最多可以裝多少輛三輪車?
2.一老師帶領(lǐng)學生去公園劃船,老師和學生一共有23人,每條船可以乘坐4人,最少需要租幾條船?
這兩道題分布在兩個練習中,當學生解答第一道應用題時,基本沒有學生出錯,他們直接取用商8的答題,卻沒有意識到余數(shù)1的真正意義。在當天的作業(yè)評講中,我也沒有刻意強調(diào)這一點,故意將這一問題留到第二天。果然,在第二天的作業(yè)中,上面第二道應用題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學生能夠答對,其他同學仍然沿用解答第一題的思路,認為最少需要租5條船。這時候我再將兩道應用題一起拿出來進行比較:
“同學們,25只輪胎,每3只裝一輛三輪車,結(jié)果可以裝8輛,還余1只輪胎,這只輪胎夠裝一輛三輪車嗎?”
“不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
“小朋友們說得對,如果夠裝的話,1只輪胎裝的是什么?”我一邊說,一邊用夸張的手勢演示獨輪車傾斜搖晃的推法。
“是獨輪車?!睂W生們一邊說一邊哄堂大笑。
“那么這剩下的1只輪胎該怎么辦?”
“不去管它了?!?/p>
“好,那么同學們再看這道題:23名師生去公園劃船,每條船最多可以坐4人,至少需要多少條船?很多同學認為23÷4=5(條)……3(人),3人不去管他了,所以至少需要5條船。那老師就想了,那3人看著其他20人興致勃勃地去劃船,而自己卻沒有船劃,他們高興嗎?換作是你們,你們愿意嗎?”
“不愿意?!睂W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該怎么辦呢?難道讓這3人游泳去,還是站在岸上眼睜睜地看其他人劃船?”
學生們又是一陣大笑,然后紛紛思考解決的方法。過了一會兒,就有學生要搶著告訴我,我示意他站起來講解給大家聽。
“因為這里不能夠?qū)⑦@3人丟下不管,雖然3人坐不滿一條船,也要給他們租一條船,所以應該至少租6條船?!?/p>
教學幽默能把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教學幽默常常富于啟發(fā)性,可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想象才能會意,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本課通過幽默的語言點撥,學生很快掌握了“去尾法”“進一法”的運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極了!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新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