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整本書里沒有什么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有的是作者近年來對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對教育現(xiàn)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和同行或學生的傾心對話。但整本書讀下來,一個穿梭在理想和現(xiàn)實中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個游走在慘痛的歷史和冷漠的現(xiàn)實中的思想者的高大形象已矗立在筆者的眼前。
《不跪著教書》,傳達的是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知識分子人格,一種理想的教育。當這種人格和理想與現(xiàn)實相抗衡時,一種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一串串錚錚然擲地有聲的思想又成了守護教育者尊嚴和理想大旗的有力武器。記得曾在某報刊上看到一則記者采訪吳非老師的報道,當記者問他:“當前,很多教師身上彌漫的是‘無力感’,而你卻喊出‘不跪著教書’,你有信心繼續(xù)下去嗎?”“我會喊到最后,因為這是教師的職業(yè)尊嚴。也許有人以為我在說大話。我理解同行們,他們遇到的困難也許比我多得多。不過,還是那句話:什么都看透了,也不能放棄理想!”這就是吳非老師的回答。這是一個對人生、對生命無比崇敬和熱愛的思想者的即敦厚從容又犀利逼人的吶喊,這更是一位高舉理想主義大旗的勇士,以自己無畏的氣概,堵?lián)舨^勇掮住現(xiàn)實濁流的感召。
在教師失去尊嚴,學校趨于墮落的今天,“不跪著教書”的吶喊更是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古有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而作為教師,其尊嚴更體現(xiàn)在思想上,那些沒有思想,沒有個人想法,只知人云亦云,亦步亦趨的教師,他們不能獨立思考,不能擁有自己一些獨特的氣質,這何異于精神意義上的下跪。“如果教師是跪著的,那他的學生只能趴著了”,“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yǎng)馴服的思想奴隸!”因此,教師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學個性,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吳老師在書中談到,“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比缛舨蛔x書也就沒有了知識的營養(yǎng),也就不會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了獨立的思想和精神。
也許,對于當前教育的現(xiàn)狀,對教育的種種危機,我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但我們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xiàn)實,直逼人生,洞燭幽微,鞭辟入里地揭開種種的瘡疤并剖析個中原因呢?這就是一種勇氣!教師要不跪著教書,就要有站起來的勇氣,才能守護教育者的尊嚴。南師大附中是一所名校,也是吳非老師任教的學校。然而,吳老師卻能發(fā)出“名校,你在追求什么”的質問。因為,“我們不能不憂傷地看到,名校的實際價值,幾乎等同于‘高考升學率’了”。吳老師的大學母校找了他好幾次,讓他填一張校友聯(lián)誼的表格,只因為他是“正教授”級。吳老師極其痛恨這種現(xiàn)代勢利眼,他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并說,如果執(zhí)意讓他填,那么,“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經死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眳欠蔷褪沁@樣的一位有著獨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師。
現(xiàn)在,我們很多年輕教師剛剛畢業(yè)參加工作時,往往還是胸懷遠大教育理想的,然而為什么在現(xiàn)實的磨礪下卻又常常逐漸消沉平庸了呢?顧炎武故居前的冷落,魯迅墓前跳舞者輕狂放肆的喧囂,讓吳老師心疼不已。崇高已經漸漸的遠離了我們,隨之而來的是價值觀的失落,理想、信仰這些詞匯漸漸的從我們的話語中消失。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理想,隨之而來的就是空虛、與彷徨,它似一條毒蛇,會吞噬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吳非老師在書中談到的上海于漪老師,雖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她能夠在長年從教后依然保持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對未知領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終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靈魂深處永遠地有那種“熱愛”的稟賦,這是實屬不易的事。于漪老師常說:“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边@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而現(xiàn)在許多教師沒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里“混吃等死”,這是十分遺憾可悲的事情。因此,作為青年教師,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心中就應該有執(zhí)著的教育追求,應視教育為事業(yè)、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要像于漪老師那樣,始終保持自己的職業(yè)激情,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yè)當作謀生的手段、謀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
《不跪著教書》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劑補鈣的良藥。我們都需要站著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的是底氣和勇氣,更需要的是理想和信念!這是一個教育者的尊嚴!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南市濱海街道辦事處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