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教育需要呼喚理性的回歸,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應該立足于人的立場,構建有利于人的教育?!白⒅匕l(fā)揮學生主體性”喊了幾十年,但真正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學校和教師又有多少?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觀念難于改變。說得近一點是沿襲了我們的老師所運用的方法來教育我們的學生。現代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實踐中發(fā)現智慧、展示智慧,從而以智慧來啟迪新智慧的生成。智慧型教師具有什么樣的智慧呢?
等待智慧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教育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處理好教育規(guī)律與人的成長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具有“等待”的智慧。就像毛毛蟲,要成為美麗的蝴蝶需要在繭中痛苦地等待;就像姚明,成為NBA巨星的關鍵在于他善于在籃球架下的“等待”,而這種等待是一種積極主動工作著的等待,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等待。缺乏這種智慧的教師往往表現得比較急躁,一旦學生沒有好的表現,教師就會對其嚴厲指責,甚至用一些不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可怕;或者簡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做大量的、重復性的練習題來替代教學過程,希望通過“捷徑”讓學生的成績有一個快速的提高,這樣的行為都沒有從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思考問題。
創(chuàng)新智慧
一個教師沒有勇氣對傳統的教學進行批判;沒有勇氣堅持自己的教學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沒有膽量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適當地整合與改編,這必將影響教學的質量。
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有這樣的習作要求:
你想過嗎?將來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車……是什么樣子的?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展開想象,寫一寫。
如果按照一般的要求進行指導,學生寫出的想象作文,無非是“可以調節(jié)溫度的衣服怎樣使用,怎樣的神奇”之類。但有—位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想象作文中穿插精彩的故事。他對學生說:“同學們,當你擁有一件可以調節(jié)溫度的衣服時。會發(fā)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呢?當你擁有可以飛的房子的時候,又會發(fā)生什么精彩的故事……”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進行寫作,教學效果非常好。
生成智慧
雖然教師在授課以前都會備課,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就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我們需要的是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步驟,我們需要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即時捕捉生成點,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從兩位語文老師教學《桂林山水》的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教育智慧:
甲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桂林山水的贊美。
學生說:桂林山水讓我廢寢忘食。
全班學生哄堂大笑。
甲教師:用詞不當。
乙教師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反問全班學生:你認為什么時候會廢寢忘食?
學生:看書,看電視……
教師:那么,當你坐在竹筏上,欣賞“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你會怎樣?
學生:也會忘記吃飯。
全班學生不由得發(fā)出贊嘆:原來。他說得很有道理!
這種生成智慧也可以說是即時機智,教育的境界就在于教師能夠機智地處理類似的偶發(fā)事件,既能打破僵局,又可以引導學生向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fā)展。
溝通智慧
教師的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溝通的藝術,教師的語言不能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教育的效果就不會很好。在溝通中最有智慧的是等距離溝通與零距離溝通。等距離溝通體現的是教師一視同仁的博愛教育思想,而零距離溝通體現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無縫隙的深愛教育思想。
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由于生活在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中,雖然父親和后媽給了他許多的愛。但他總感到父母對他有偏見,竟然說:“做人真沒意思,還不如做大熊貓。大熊貓有那么多人愛他?!?/p>
老師了解了這位學生的特殊心理后。蹲下來與他交流,給予了他更多的關心,引導他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帶他到自己家中體驗生活,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與^,之間的真愛。終于有一天,他對老師說:“我阿姨(指后媽)對我可好了!我好多好看的衣服都是她給我買的。”原本很沉悶的家庭從此有了歡樂。這里的轉化,與教師的零距離教育是分不開的,而教師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和他交朋友,和他談心,引導他走進群體之中。這就是一種溝通的智慧
(作者單位:寧波萬里國際學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