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習作劇”,可以拉近“文本”與“故事”的距離,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作文與生活、與情感之間的“梯級”,繼而“拾級而上”也就水到渠成了。
遭遇尷尬促反思
那天的作文課我遭遇了空前的尷尬,這是我從教15年來首次遇到的。當時的我一下子懵了,自認為駕馭課堂游刃有余的我,竟然手足無措了。
這是我那天的教學日記:“按照慣例,今天的前半堂課要對上一周的學生作文進行講評。我挑選了幾篇優(yōu)秀作文,并且不僅設計了幻燈片。還創(chuàng)造性地讓小作家們錄下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在課內播放。正當錄音機播放著學生‘聲情并茂’的錄音時,‘呼嚕嚕、呼嚕嚕……’我循聲望去,小金竟然睡著了!我急奔過去,好在小金坐在最后排,等跑到他身邊時,我的氣也消了大半。真不敢想象,如果小金坐在我的教棒可以觸及的范圍內……‘陳老師,小金是假裝睡覺的?!徸耐舻萝案嬖V我。作文講評課上,小金竟然搞起‘假寐’的惡作劇?‘他剛才還說,這樣的作文課真沒勁兒,老一套!反正不關他的事!’汪德馨的‘小報告’引起了我的深思。
課間,我沒有回辦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邊,跟他聊了起來,從他的談話中我明顯地感受到,他是從心底里討厭這樣的作文講評課的。根據(jù)我對小金的印象,他的作文水平一般。語言通順但無精彩之處,事情清楚但不鮮活生動,中心明確但缺乏升華主題的點睛之筆??偠灾v評課不會作為優(yōu)秀作文來展示,也不會作為病文劣作來剖析,他們成為了作文講評課上‘被遺忘的角落’,難怪他要提出‘抗議’呢!”
巧用評語得收獲
既然孩子們如此關注教師對自己“得意之作”的評點,我決定先給作文評語實施“換臉術”:變“刻板”之容為“平易”之貌,尤其是給中等生作文撰寫評語時,我盡可能篩去套話,而是用交談的口吻,提出我對這篇習作的評價和修改建議,甚至多次用上了商榷的話語。不知怎的,幾周過后卻收效甚微。不會是我的評語沒有切中關鍵處或者與小作者的寫作動機發(fā)生偏差了吧?直到有一回,我完成了一次比較“笨拙”的調查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視線都被老師給定的等級吸引過去了。他們大都能記住每次習作的成績,但是要他們把老師的評語復述出來,哪怕只是其中的只言片語也是勉為其難。如何讓評語增添吸引孩子“駐足品思”的魅力呢?我先施用了一個“笨拙”的方法,要求學生在作文講評前,必須把老師給定的評語讀三遍。但實際上,有口無心地念讀并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該不會是老師寫評語屬于“一家之言”的緣故吧?受到網(wǎng)絡論壇的啟發(fā),我要求孩子們在老師的評語后面增加“回音壁”,他們可以就老師的評語做些互動,撰寫“評語的評語”,可以寫“頓悟”之言,可以寫“困惑”之言,還可以寫“執(zhí)己”之詞?!盎匾舯凇遍_展半學期后,我不僅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也體驗到了作文評語“點石成金”的快樂。
講評引入“小尉組”
評語嘗試的成功讓我對作文講評課的改革信心十足。有人這樣來描畫理想中的作文講評課:教者創(chuàng)設情境、調適氛圍,提供作者與文中人物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平臺,從而引領作者“丈量”出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與作者竭力表現(xiàn)的“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地縮短這兩者之間的距離,直至能“心心相印”。然而,我們慣行的講評模式(選幾篇范文讀讀,找?guī)灼∥呐焚M苦心地度“文”定制些寫作“利器”)是很難讓學生“丈量”出我(作者)要講的故事與“我”(文中主人公)所講的故事之間的距離,更難以達到縮短距離的目的??磥?,作文講評課是該嘗試著變臉了。
在講評記事作文《爸爸(媽媽),這次您讓我受委屈了》時,我選取了幾位中等生的作文。他們的作文雖然平鋪直敘,缺少波瀾與奇筆,雖然淡淡道來,缺少情味與靈氣,但總能夠行文順暢。達意清楚。在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作文因為缺乏典型性的講評價值,往往不會撞人教師點評的視線。這堂課我不僅選用了他們的文章,而且還讓小作者出任編劇兼導演,招募演員,成立小劇組,就以自己的作文為劇本藍本,編演習作劇。剛開始,這些小導演、小演員們雖然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愛好表演的天性使他們勁頭十足,頗有“名導”的架勢。折騰了大半堂課,好幾個劇組宣布自然解散,僅存的兩組在展演后竟然沒能激起同學們的一點掌聲,要不是我不住地暗示,可能喝倒彩的倒是不少呢!看著一群耷拉著腦袋的小導演們,我請他們交流執(zhí)導的感受。
“我寫的幾處對話,起初自己讀讀還覺得不錯,但是在演員們對白時,我卻明顯地發(fā)現(xiàn),因為我沒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的特點,使得性急的爸爸、溫柔的媽媽竟然是同一個腔調。”“我也是,寫人物對話時沒有把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神態(tài)寫好,因而演員們很難把握?!?/p>
“在導演的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自己所構思的情節(jié)很粗糙,有很多地方?jīng)]能展開,有果無因,甚至還有些地方前后矛盾。”
“我寫的是和爸爸一起去馬場騎馬的故事。習作中僅用‘爸爸騎上馬向目標奔去’一句,就把爸爸給我做示范的過程寫完了。在指導演員們表演騎馬時,我發(fā)現(xiàn)騎馬的過程竟然可以細化成好多連貫的動作:雙手抓緊韁繩,左腳踩上馬蹬,身子向上一縱,右腳跨過馬背,穩(wěn)穩(wěn)地坐上去,身子前傾,騰出右手一拍馬屁股,馬像離弦的箭沖向目標……”
“對了,我也有這種體會,要想把事情寫得生動具體,應該把人物的動作變成‘慢鏡頭’來寫。”
小演員們也不時地插嘴:“我看劉美的作文,通篇人物像是啞巴,沒有一處對話,寫得也極其簡單,我們幾個人跟著劉導沒蹦跶幾個動作就沒戲了?!?/p>
“我參加了李建成的劇組,故事很感人,寫自己平時亂花錢的事。有一次。他把學雜費的退款捐給了學校的‘蓓蕾工程’,可他爸爸偏說他飽了口福。編出謊言來蒙混過關,還打了他。我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他的作文雖然把事情敘述清楚了,但是‘流水賬’式的記敘使得文章缺乏真情實感。演起來自然無法用‘情’來引起同學的共鳴?!?/p>
編演作文促成長
這節(jié)課我上得很輕松,除了參與幾個劇姐的組織協(xié)調之外,簡直是“無所事事”,然而從不少學生的眼神里我隱約讀到了“豁然開朗”的喜悅。在后來批閱學生的“第二次習作”時,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的另類嘗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習作情節(jié)起伏有致,人物活靈活現(xiàn),情感蓄蘊充盈,讀著這些習作,實有酣暢淋漓、如沐春風之感。
我們知道,小學生都有著表演的強烈欲望和內在潛能,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習作劇”。可以拉近“文本”與“故事”的距離,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合作伙伴的作文與生活、與情感之間的“梯級”,繼而“拾級而上”也就水到渠成了。我的幾節(jié)“另類”作文講評課印證了我“另類想法”的可行性。
其實,作文程序和編演程序是一種倒逆的關系。作文是由事及文,編演則是由文現(xiàn)事。文與事、作與演是密不可分的,精彩的事讓人有寫作的沖動,讓人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其中,進入寫作狀態(tài)可謂是“萬事俱備,不欠東風”了;精彩的作文,讓讀者身臨其境,讓表演者再現(xiàn)“此情此景”也并非難事。優(yōu)等生的精彩美文亮點凸現(xiàn)。在評價時“好評如潮”,確實能夠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后進生的作文別字、病句連篇,不知所云,這是所有讀者常遇到的,在講評時是最好的“解剖樣本”。然而,中等生的作文正是因為“基本符合要求”而難登“講評舞臺”,可以說作文講評對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效用較低。引進“自編習作劇”的模式,可以讓小作者擔任主演,在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慢鏡頭”描寫和“細膩情感”描繪方面的不足;可以讓小作者擔任導演,在指導劇組實務中。從演員的“拙劣”演技中找到除演技之外的緣由,那就是描寫的粗糙;甚至可以讓小作者充當“第三者”,以觀眾的身份加盟,在欣賞或者挑刺的過程中,對文中的不足有所認識,有所得益。
細細揣摩,我確實沒想到這樣的“倒逆”竟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將有如此的魅力,讓我樂意將它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白甸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