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是濮陽市油田十四中學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體現(xiàn)“低負高效”、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新理念。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也大膽地進行了“有效教學”的探索,下面就歷史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淺談一下筆者的幾點體會,
突出有效性,首先突出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常言道:立德成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活動,是歷史學科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首要內(nèi)容。通過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改變與升華。從而更充分地體現(xiàn)“有效教學”。例如筆者講《東亞的封建國家》中日本的“大化改新”時,筆者重點突出了日本改革成功所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作為一個國家要強大起來,必須改革開放,兼容并包,以博大的胸襟來學習外來的先進的東西,能夠為我所用;作為學生個人,只有虛心地向周圍優(yōu)秀群體學習,才能讓自己強大起來,超越自我,成為競爭者,最終成為成功者。在開展歷史有效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學科的德育功能,既要讓學生了解過去,又要讓學生關注現(xiàn)實;既要讓學生知道歷史,又能夠預測未來。在教學中發(fā)揮德育的有效功能,也為歷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突出有效性,備課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備課活動中,要對教材、教法和學生反復地進行思考,做到深思熟慮,心有成竹。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盡可能達到優(yōu)質、優(yōu)化的效果。試想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稀里糊涂,就很難在課堂教學中能有什么良好的表現(xiàn),歷史學科的“有效教學”也就很難實現(xiàn)。筆者有這樣的感覺:同樣的內(nèi)容,第二遍講就比第一遍講的效果要好,第三遍講又比第二遍的效果要好,原因在于筆者能夠認真總結,深入反思備課、上課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備課花的精力多了,效果也就明顯提高了。
突出有效性,可以避免課堂提問中的無效勞動。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突出師生的雙邊作用,免不了教師提出問題,再讓學生思考、回答。但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是精心設計出來的,要突出其有效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師與學生的無效勞動。例如,筆者講《歐洲早期的封建國家》一課,筆者作出四個比較滿意的問題設計:A.有人說查里是握著寶劍和十字架走上法蘭克歷史舞臺上的,你能理解的含義是什么。B.法蘭克人是壞鄰居,還是好朋友?C.我拿出撲克牌中“13”“12”“11”三張牌,讓學生對其中的圖案做簡單的介紹。D.中國的封建社會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與歐洲封建社會早期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提出后,學生興趣很高,很快形成了師生強烈互動的熱烈局面。所以高度重視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能更好地避免課堂中的無效勞動,從而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突出有效性,必須盡可能多地使用激勵性語言,進行人性化管理。新課程強調(diào)讓歷史課堂精彩起來,同時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進行有效教學的活動中,就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堂中的一名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為此,課堂中,教師不能搞專制獨裁,唯我獨尊,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應該增強教學相長意識。在課堂中,教師要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靠愛心呵護每一位同學,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更有效的教學活動。記得有一次我在講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都在安靜地聽講,只有張震同學有走神的現(xiàn)象,我沒有大聲地責罵,只用一個善意的眼神,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位全校有名的調(diào)皮鬼便立即注意聽講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突出有效性,需要巧妙使用教學用具,有效整合網(wǎng)絡資源。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目前的現(xiàn)代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借助于一定的教學用具,包括簡單的地圖、圖表和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等,對它們的合理使用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筆者講《西亞的封建國家》一課時,借助于《阿拉伯、土耳其帝國疆域地圖》,可以使繁瑣的知識條理化、直觀化,并能合理地利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突出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再如筆者講《新航路的開辟》一課時,利用網(wǎng)略資源,下載了兩種版本課件,但是筆者并沒有機械地照搬使用,而是結合現(xiàn)行教材對課件進行了有效加工,并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加工后的課件很合理又很實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