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論扯淡》這個書名很是吸引眼球。
盡管手上的這本書,薄薄一冊,字號印大了,排列也寬疏,書皮或許比書頁還厚,翻翻定價,16元,讓人禁不住在心里咕噥一句。但“論扯淡”三個字,實在激起好奇心,況且,普林斯頓大學(xué)哲學(xué)教授哈里·G·法蘭克福(著者)、臺灣文化人南方朔(譯者)、哲學(xué)家趙汀陽(作序者)等名頭一字排開,最終還是壓抑不了閱讀的沖動。
“在我們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遍_篇第一句,就如當頭棒喝,讓人連連稱是。
因為發(fā)現(xiàn)了當前“扯淡”流行,卻缺乏相應(yīng)研究,法蘭克福寫了這篇一萬多字的文章。作者哲學(xué)教授出身,“扯淡”卻不是正宗語境中的哲學(xué)問題,因此,盡管冠以“論”,但更像是一篇視角獨特的隨筆。作者也沒有給出真正的理論,只作了一個初步分析。不過,其哲學(xué)化的論述,一板一眼的嚴謹,倒也別有趣味,且時時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人、事,極易激發(fā)共鳴,閱讀快感也隨之而生。
法蘭克福對“扯淡”和“說謊”的甄別相當有意思。他發(fā)現(xiàn),扯淡和說謊盡管只有一線之隔。但本質(zhì)并不相同———謊言站在了真相的對立面,它刻意扭曲真相,但仍從心底承認真相的存在,并因此而試圖掩蓋真相;而扯淡卻無視真相,換言之,它根本不在意什么是真實,或者到底有沒有真實。
法蘭克福也指出,就影響效力而言,扯淡遠比說謊更嚴重,是真實的更大敵人。扯淡的危害在于“反真實”,它對真相的否定在于,它從根本上消解了真相的意義。
或許有人要說,如果每件事都要考察真相,說每句話前都要考證一番,豈非太累?當然,法蘭克福倒也并不主張所有事情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假如追求徹底的真相,那么所有文學(xué)藝術(shù)都該倒入垃圾桶———有人到了清華園大失所望:一個小破池子,哪有《荷塘月色》描寫得那樣美。不過,若因此而說朱自清在扯淡,那可真是笑話了———他遵循的是“美”的原則。倘若連這種審美意義上的“扯淡”都一并扔棄,那世界就真成了非黑即白,多么刻板無趣。
事實上,法蘭克福擔憂的是這樣一種扯淡———扯淡的人既不關(guān)心何者為真,也不關(guān)心何者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與其說,扯淡者想讓對方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倒不如說,扯淡者的目的在于讓對方相信自己。顯然,這種扯淡者更值得警惕:世上的事,與他們而言,無真假、是非之分,只關(guān)乎立場、利益。因此,他們不講真話,也不講假話,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何謂真假,他們只關(guān)心自己的利益,所有的選擇都出于是否得利。于是乎,扯淡到了這個份上,就不再是“搗糨糊”這么簡單,而成了一種“忽悠”。
況且,“扯淡”是有慣性的。扯淡扯順了,會生出一種錯覺,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扯,無論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還是關(guān)乎他人利益、關(guān)乎誠信,乃至公平正義的大事。譬如最近東航的“返航門”事件,事關(guān)乘客的安全大事,有關(guān)單位卻仍按照“扯淡”的習慣,先是以“天氣原因”搪塞,用一堆行話術(shù)語糊弄,及至被戳破了,在輿論強烈質(zhì)疑之下,仍半遮半掩、語焉不詳,一直回避澄清事實,始終拒絕說出真相。
還是趙汀陽一針見血:“扯淡必須有界限,總有一些事情是不能扯淡的,不能扯淡的事情就不能扯淡。在嚴肅的問題上進行貌似嚴肅的扯淡是無比可怕的?!币驗?,扯淡不僅是反真相的,更嚴重的是,它也是反價值的。無限制的扯淡,會在無形中消磨人類的嚴肅的價值觀,進而解構(gòu)各種具有價值的理念和事物,最終令社會陷入失序,而這正是扯淡的最大危害。
(《論扯淡》,[美]哈里·G.法蘭克福著,南方朔譯,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