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見女兒正坐著“咬筆桿子”。
“寫什么呀?”我問。
“作文唄?!迸畠阂荒槹脨赖鼗卮稹?/p>
我湊過去一看,只見稿子上才寫了“春天到了”四個字,下面是一片空白。一問才知道是老師今天布置了作文,寫春天的。
“爸爸,你說這春天該怎么寫?”女兒向我“求救”。
女兒上四年級,最怕寫作文,雖說寫得還算可以,但那完全是老師和我“逼”出來的,“辜負”了我為她訂閱的那幾筐作文期刊。每回寫作文,她總少不了要向我這個教語文的爸爸“求救”。問題是我已經(jīng)“救”了她好多次了,至今還沒有把她“救”出“火坑”。
其實自己班上的學(xué)生,也怕寫作文,這么多年教下來,自己也沒整出個“門道”來,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很苦惱。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和女兒都是作文的“受害者”。
妻早我一陣下班,正在廚房忙活,聽我進門,就告訴我一個“喜訊”:女兒的畫得了校比賽的二等獎。雖說不是個“顯赫”的大獎,卻也讓我們樂了一陣子,女兒也暫時忘卻了寫作文的苦惱??粗畠旱莫劆?,我心中猛地生出一個“幼稚”的念頭:要是每一個孩子都像愛畫畫那樣愛作文,那該有多好呀!
于是,我問女兒:“衣禾,你覺得畫畫和寫作文有什么不一樣?”
“畫畫嘛,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迸畠弘S口答道。
聽著女兒的話,我若有所悟。
女兒雖然沒有從正面回答我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本不應(yīng)由她來回答,可細細品味女兒的話,我分明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這不正是作文所缺少的嗎?兒童作文與兒童繪畫,雖是兩種不同的行為,但是基于同一種生命狀態(tài)之下,應(yīng)該有共通之處。理性地分析,兒童繪畫的確有許多地方值得兒童作文借鑒與學(xué)習(xí)。
首先,兒童作文應(yīng)該回歸游戲。
“人之初”的兒童是最應(yīng)該彰顯個性、體驗自由的生命階層。兒童渴望自由地成長,而游戲正好滿足了兒童的這種需求。游戲是一個沒有束縛、沒有負擔的生命活動。在游戲中,兒童展現(xiàn)的是一個真實的自我,在游戲中,兒童總能比在課堂上學(xué)得更好、更多。因此,兒童總是喜歡用游戲的方式來探索、表現(xiàn)他的生活世界。同樣是“春天”這個話題,每一個兒童都能輕松自如地用顏色與線條表達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而用文字卻不能,就是因為兒童往往把畫畫當作游戲來對待,而把作文看作是一種工作。
兒童在作畫時,沒有任何的規(guī)則可言。你看,兒童筆下的形象往往與現(xiàn)實的對象有很大的差距,他們從不追求形體的透視、比例,盡情夸張。如兒童畫人,頭的比例常常很大,而頭上的眼睛也很大。同時,兒童在畫畫時,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個性鮮明。如兒童在繪畫中常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畫得格外突出、醒目,并善于選擇自己喜歡的鮮艷色彩去表現(xiàn),但整個作品依然能展現(xiàn)出一種稚樸的美、和諧的美。反觀作文,長期以來,我們在作文技術(shù)層面的要求太多,個性發(fā)揮的空間太小,功利性太強。你看,大至“審題立意、構(gòu)思選材、謀篇布局”,小到“開頭結(jié)尾、過渡照應(yīng)、鋪陳點題”,可謂處處有學(xué)問、事事有技巧,再加上所謂的“有意義、有思想”,凡此種種,都逼迫兒童“遠離”作文。于是,在兒童的眼中,作文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是復(fù)雜的技術(shù)活兒,又哪能在作文中找到半點樂趣呢?因此,我們的兒童作文教學(xué)不妨借鑒一下兒童繪畫的經(jīng)驗,不苛求主旨立意、結(jié)構(gòu)章法,讓孩子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通過學(xué)習(xí)最終達到“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即可,當然,如果這種表達“有創(chuàng)意、有個性”,我們則應(yīng)該為孩子們喝彩。
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塞弗爾特曾說:“我為感到自由而寫作。”提倡讓作文回歸游戲正是為了把“作文”還給兒童,讓他們在“作文”這個天地中盡情嬉戲,自由地表達他們心靈的喜怒哀樂,而少有種種規(guī)矩的困擾和章法的束縛。這正如新課標要求的那樣,“為學(xué)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xué)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提倡學(xué)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這樣的作文環(huán)境,才能真正成就“作文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余秋雨語)。
其次,兒童作文應(yīng)該充滿想像。
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高空,他想潛入蟻穴。”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童年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一段人生歲月。在兒童眼里,山啊,水啊,星星月亮啊,都是鮮活的,都是有生命的,會跑也會飛,會說也會唱。兒童的想像就是如此豐富和奇特,這就是最本原的生命底色。而在畫畫時,兒童總能把這生命的底色鋪陳得淋漓盡致。
兒童繪畫中充滿了孩子們瑰麗的想像,他們把自然界的星空浮云、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都想像成和人一樣富有喜怒哀樂的情感。他們畫自己,而畫面上的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想像的特殊環(huán)境之中,如與外星人、機器人、擬人化了的小動物們在一起。他們沒有去過海底和太空,卻愛畫海底的世界、天外的世界,在這類畫面上,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兒童在畫畫時的想像是大膽的,如有個兒童畫的一幅“水果豐收”,一棵樹上竟掛滿了碩大的西瓜、蘋果、葡萄、梨子、山楂果等,盡管與生活相悖,近乎荒唐離奇,然而卻充滿了幻想的張力,還帶有探索未來的神秘氣息。而與畫畫相比,兒童在作文中的想像力卻總是那么蒼白而寒磣。為什么?就因為在傳統(tǒng)作文中,既要遵從那么多的“規(guī)矩”,又要寫出那么高的“意義”,孩子們的童心是受到壓抑的,是受到束縛的。心靈的翅膀如此沉重,又怎么能飛起來呢?就算偶爾“撲騰”兩下,也會被毫不留情地判定為“不及格”。
想像是創(chuàng)造力的翅膀,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馬”,有了它,思路就開闊,思維就靈活,語言就豐實,寫文章時就會妙筆生花。因此,在習(xí)作教學(xué)中,教師要悉心呵護兒童的想像,要“不惜工本”地為兒童的異想天開叫好,兒童想像的翅膀才能越長越硬。同時,教師要積極開發(fā)兒童的想像。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景,要有意識地多讓學(xué)生進行“續(xù)寫、擴寫、改寫、補寫”,學(xué)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把“推想、夢想、幻想、理想”引入作文,想像未來和未知的世界。這樣,思維馳騁的空間便會越來越廣闊,兒童想像的翅膀才會越飛越高。
某報曾進行過一項調(diào)查,問題是“你的夢想是在什么時候消失的?”絕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上學(xué)以后”。個中原因耐人尋味,令人警醒。我想,兒童作文,應(yīng)該成為兒童夢想升起的地方。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縣孫端鎮(zhèn)中心小學(xué))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