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蕓蕓眾生,生離死別乃人之常情。為此,許多文人墨客在送別朋友時,寫下了感人至深的送別詩:有的含蓄深沉,有的凄涼惆悵,有的纏綿哀怨,有的昂揚豪放……唐代詩歌卷帙浩繁,彪炳千秋,其中有不少送別詩至今仍廣為傳誦。下面對盛唐時期的兩首送別詩作簡要賞析,請方家指教。
【例一】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簡要賞析】
這是“詩佛”王維(701—761年)寫的一首送別詩。作者為送別友人元二奉使到邊地安西去而作,以表示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前兩句用寫景的方式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渲染送別的環(huán)境。渭城屬繁華的帝都地區(qū),是唐人西去的必經(jīng)之道。離此遠去,行人自然依依不舍。時值初春之晨,一陣微雨浸濕了道路上的塵土,空氣濕潤,境況凄涼,送別者和遠行者都覺得心頭非常凝重。元二和王維都是宦游京師的人,現(xiàn)在一個是行客,一個是送行者。他們在客舍相聚,又即將分手。這時,門前雨后的柳樹已垂下枝條,現(xiàn)出嬌青嫩綠的顏色,這是可愛的贈別之物,但又使人倍添離別的惆悵之情。作者布景自然妥帖,寓情深厚含蓄,寫來不露痕跡。后兩句寫?zhàn)T行。在餞別的宴會上,彼此黯然無歡,只有寄情于酒,在即將酒酣人散的時刻,作者還要勸摯友元二再干一杯。因為此去邊疆萬里,過陽關(guān),入安西,故人隔絕,只身塞外,前路是凄涼孤獨的,多喝一杯就能多添一份溫暖,就能多逗留一會兒。這兩句敘述送行者的勸勉言辭,語意誠摯,親切感人。顯然,親友的聚散最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更何況是在繁華的帝都送別一個前去荒遠邊地的故人。這首七言絕句曲折細膩地表現(xiàn)了友人之間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所以一直為人們傳誦。當時很快譜入樂府,作為送別曲,改名為《渭城曲》,或叫《陽關(guān)曲》,又叫《陽關(guān)三疊》。
這首送別詩在寫作上,先寫景,后抒情,情景交融。寫景時又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以美好的景物反襯離別的憂傷,收到了“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的藝術(shù)效果。全詩內(nèi)容含蓄,語意明白暢達,第四句尤為精彩,耐人尋味。
【例二】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簡要賞析】
這是邊塞詩人高適(702—765年)漫游時期寫的送別詩。原題有兩首,據(jù)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殘卷,此詩是其中第二首。作者送別的朋友是董大,即董庭蘭。董庭蘭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琴師,曾經(jīng)得到宰相房琯的賞識和寵信。據(jù)說董庭蘭善古琴,而當時盛行胡樂,董氏因此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正是他失意的時候。詩的前兩句是寫景。黃云蔽空,白日昏暗,是雪前的景色,也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風(fēng)吹雁,大雪紛飛,是雪中的景致,同時也是隱喻董大即將與其分手遠行。后兩句是作者的勸勉。作者勸摯友拋棄煩惱與憂愁,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在送行詩中不抒發(fā)悲苦的情調(diào),而是表現(xiàn)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有相似之處,是難能可貴的。
一般的別離之作,絕大多數(shù)抒寫感傷的情懷,表現(xiàn)為一種柔婉的女性風(fēng)格。無論是江淹長聲詠嘆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或是曹丕低聲吟唱的“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也不論是王維、李商隱等人繼起的歌唱,莫不如此。能不隨流揚波而獨具陽剛之美的,百不得一。除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外,就要數(shù)到高適的這首《別董大》了。由于這首詩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自強不息、一往無前的盛唐精神,所以千余年來仍能給人以鼓舞激勵,給人以美的藝術(shù)享受。
小結(jié):以上簡要賞析了盛唐時期的兩首送別詩,雖然都是贈別之作,抒發(fā)了詩人的真摯感情,但它們各有側(cè)重,屬于不同類型。筆者認為,第一首代表大多數(shù)送別詩的風(fēng)格,格調(diào)低沉,凄涼惆悵,令人傷感哀怨,有婉約含蓄之美;第二首代表少數(shù)送別詩的風(fēng)格,格調(diào)昂揚,意氣風(fēng)發(fā),催人奮進不止,有豪放悲壯之美??傊鼈兏饔星?,具有不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美學(xué)價值。
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鎮(zhèn)中心學(xué)校(2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