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事物、說明事理的一種文體。“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征。這是由說明文的知識性、科學性決定的。準確就是不夸大、不縮小、不走樣,主要是概念的正確運用和解說,修飾語恰如其分,句子表意準確嚴密。筆者認為,一般說明文的語言準確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恰當使用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字、范圍、性質、程度等起修飾、限制作用的詞語。如:《向沙漠進軍》中的幾句話:①“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庇谩爸饕北砻鬟@兩種方式是諸方式中主要的兩種,并沒有排除還有其它方式。②“我們有計劃地向沙漠展開攻勢,已經(jīng)取得了若干成績?!薄坝杏媱澋亍北砻髡归_的攻勢是多次而有步驟的?!叭舾伞北砻鞒煽儾恢灰豁棥"邸吧衬侨祟愖铑B強的自然敵人之一”。“最”字足以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危害之嚴重,“自然”說明了這“敵人”的性質,“之一”表明人類的自然敵人不只有沙漠,它只是其中之一,語言準確、周密。
二、恰當運用“模糊”詞語:即不要把話說得太死、太絕對,恰當選用一些表示估計、推測和約數(shù)的詞語。雖然說明文要求語言準確,但這與運用“模糊”詞語并不矛盾,因為有些問題只有“模糊”一點,才更顯得準確。如《中國石拱橋》中的兩句話:①“《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表示估計、推測,如果沒有這兩個詞語,說“旅人橋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就把話說得太絕對了,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它一定是“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這個時間只是一種估計、推測,所以用“大約”、“可能”更顯得語言準確。②(石拱橋)“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是泛指石拱橋雄跨在江河上的時間,因各種石拱橋歷時長短不一,只能用約數(shù)來比較“模糊”的說明。這正是尊重客觀事實,顯示了說明的科學性。
三、恰當選用近義、同義詞。我們漢語詞匯豐富,近義、同義詞相當多,但它們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達的意思是不盡相同的,如范圍的大小、程度的輕重、感情色彩的褒貶等等,應當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來應用。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修改過程中兩個句子的詞語選用情況:①原句:“還有的像山,像水……”改句:“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山”改為“峰巒”,“水”改為“河川”,因為“山”和“水”的概念太廣泛,不如“峰巒”、“河川”的概念準確、形象、具體。②原句:“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氣候?!备木洌骸疤焐蠏焓裁丛?,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弊髡甙盐樟恕皻夂颉迸c“天氣”兩個詞語的內(nèi)涵,將“氣候”改為“天氣”,顯示了作者選詞的準確性。
四、注意詞語的搭配。說明文中前后語言的搭配要合理,順序要正確。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謝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蘇州園林》)?!巴づ_軒謝”“布局”合理才美觀,“假山”和“池沼”“配合”得體才有真實感,“花草”和“樹木”相互“映襯”才出藝術效果,“近景”和“遠景”要有“層次”。詞語的前后搭配,完全合乎事理,非常恰當。
五、適當使用概括性語句。用簡短的話概括出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征更能顯示出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如:“一句話,人類語言的特點就在于能用變化無窮的語音,表達變化無窮的意義?!?《人類的語言》)準確的概括出了人類語言的特點。再如:“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蘇州園林》)準確的概括出了蘇州園林的群體特征。
總之,說明事物、事理,要求在時間、空間、數(shù)字、范圍、程度、性質、形狀等方面都要準確無誤。根據(jù)說明對象的不同,語言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生動活潑,但都必須以準確為前提。
山東省臨朐縣龍泉中學(2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