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短,僅提出兩份名單。第一份名單熟悉的人極少,第二份名單上的人只要稍具知識,基本上人盡皆知。而第一份名單上的人當時輝煌顯赫;第二份名單上的人當時默默無聞。因為第一份名單上的人是清朝的科舉狀元,狀元能不輝煌顯赫?而第二份名單上的人全是清朝的落弟秀才,落弟秀才能不默默無聞?
讀名單上的名字,真是驚嘆作者豐富的歷史知識,然而作者只說“當時”,只回答一個“為什么”?
為什么當年萬人景仰的狀元在今天不為人知,而落弟秀才卻聲名長遠呢?一是科舉制度腐朽,八股文章只能確認庸才;二是封建制度腐朽,狀元沉醉于輝煌與顯赫,無法作為或不愿作為而無所作為,沒有給后世留下什么;三是落弟秀才不甘命運,或于亂世奮發(fā)進取,如洪秀全、袁世凱等;或退隱林泉憤世嫉俗潛心寫作,如吳敬梓、蒲松齡等,留下傳世作品;或不甘寂寞,總是要求作為而有成就,如顧炎武、金圣成、黃宗羲等。
因此,順境中的人在歷史的滾滾長河中直入東海,無聲無息;而逆境中的人,往往成了中流砥柱。
兩份名單
我曾經(jīng)把兩份名單給十個人看,問他們對這些人是否熟悉,為什么熟悉,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
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十個人對第一份名單一個都不知道的有七人。
十個人對第二份名單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
我敢說,熟悉第二份名單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單的肯定多得多。
可是,在當時,第一份名單中的人物是多么輝煌與顯赫??!他們被眾星拱月,萬人景仰,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把他們捧在手心里;而第二份名單中的人物呢?曾經(jīng)是那樣寂寞孤獨,郁郁寡歡,門庭冷落,默默無聞。
為什么?
第一份名單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第二份里的呢?全是清朝的落弟秀才。
湖南省益陽市泉交河中學(4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