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額竇炎比較多見,尤以感冒后更易發(fā)病。額竇位于額骨眉弓處內(nèi)外兩層骨板之間,篩竇的前上方,形似一底在下其尖向上的三棱錐體,左右各一,但大小、形狀極不一致,容量小者不足1毫升,大者40毫升以上。額竇在鼻竇中發(fā)育最晚,出生時并不存在,到1歲時才開始發(fā)生,2歲以后進入額骨水平部,6歲時只有豌豆大小,10歲以后發(fā)育較快,才具有臨床意義,20歲以后發(fā)育達到最終大小形態(tài)。額竇口位于竇底部的后內(nèi)方最低點,借額鼻管開口于篩漏斗,但大多位于中鼻道前端。
額鼻管狹長而彎曲,受涼感冒后局部黏膜充血、腫脹,發(fā)生阻塞,妨礙額竇通氣引流,竇內(nèi)分泌物存留,導致額竇急性炎癥。急性額竇炎引起患側(cè)眼眶內(nèi)上角疼痛,常伴有眼部不適,甚至視力下降。早期疼痛呈搏動性,具有一定規(guī)律,即患側(cè)額竇疼痛始于上午8~9點鐘,逐漸加重,10點以后最劇烈,午后減輕,下午消失,次日又復發(fā)生,可持續(xù)5~7天。局部有明顯叩擊痛,可向四周放射。根據(jù)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診斷不困難,作x線、CR拍片或CT掃描即可確診。
急性額竇炎的治療,一般全身應用抗生素、鼻腔滴用黏膜收縮劑及交替療法,但時間長,效果差,大多在1周后方逐漸治愈。額鼻管沖洗治療急性額竇炎,時間短,效果好,一般在3天內(nèi)可治愈?;颊呷∽?,頭稍后仰,用1%麻黃素液噴入鼻腔,以消毒棉簽2支浸入1%卡可因溶液,分別插入中鼻道之前、中段,10分鐘后以專用額竇金屬導管置入中鼻道中段。抬起導管遠端,將導管向上、前輕輕伸入額鼻管而達額竇腔內(nèi),其遠端落在上唇處;接上長20厘米之橡皮管,用0.9%氯化鈉注射液緩慢>中洗,使黏液或膿液隨>中洗液流出。沖洗完后每個竇腔內(nèi)注入慶大霉素4-8萬單位,每日1次。
額鼻管>中洗將竇內(nèi)分泌物排除,注入慶大霉素消炎,恢復竇口正常通氣引流,故疼痛等癥狀很快減輕或完全消失。操作時麻醉要充分,部位要準確,動作要輕柔,宜選用較細的金屬導管,否則會增加病人痛苦,甚至操作失敗。額竇炎患者如有中鼻道息肉、鉤突或中鼻甲息肉、高位鼻中隔偏曲及其他鼻竇炎等,應作相應的治療。否則,額竇炎不易治愈或臨床治愈后容易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