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高耗低效,教得辛苦,學得苦惱。其實,學語文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一種享受。教語文同樣也應該是快樂的,也應該是一種享受。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一旦讓孩子成為主人。他們就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他們就能在自主的空間里浮想聯(lián)翩,孩子們的潛能就能得到充分釋放,個性也能得到大力張揚。語文教學要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始終充滿活力,就必須讓語文課堂回歸生活,回歸孩子的世界。為此,我們必須采取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法。
1、看一看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語文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提供了保證。例如,當教學《東方明珠》這篇課文時,播放一段有關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錄像,既拉近了學生與東方明珠塔之間的距離,又喚醒了學生已有的對東方明珠塔表象的記憶,為學習課文設置了臺階。又如,在教學《看菊花》時,把一盆盆色彩鮮艷、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布置在教室,讓學生觀賞,學生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充分領略菊花的美,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由衷的贊嘆:菊花真美呀!
2、說一說
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愛動愛說,一張小嘴總是關不住,他們說的也都是自已的心里話。我們何不充分利用起來呢?在教學《人有兩個寶》時,就可以讓小朋友想一想,說一說,手有什么用,腦有什么用,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3、畫一畫
新課程標準提倡大語文觀,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提倡綜合化。課標指出: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課程,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課文中有許多插圖,呈現生動的形象,但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理解能力不強,閱讀時往往一帶而過,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怎么辦呢?課堂上我就讓學生畫一畫。畫,可以加強理解,加深感悟。
教《秋姑娘的信》一課后,不妨讓學生再想一想秋天還有什么樹葉落了?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大家都來把它們畫下來。在畫的過程中,學生的聯(lián)想就盡情展開了。而且這也是一種自我教育,他們會對自己的觀察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4、演一演
每一篇課文都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閱讀課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語文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可以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教學《完璧歸趙》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廉頗和藺相如,演繹課文中的故事。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明白了課文所蘊含的道理,明白了團結對敵的道理。
5、學一學
俗話說:“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應該去親口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熞幸庾R地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我聽過一堂漢語拼音課,我們的語文老師先播放一段自然之聲的音樂。然后問學生:“小朋友,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孩子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說出了許多擬聲詞。老師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大自然還有什么美妙的音樂,孩子們浮想聯(lián)翩,模仿動物的叫聲,模仿小樹葉被風吹動的sha sha 聲,模仿打雷的long long聲——學生在聯(lián)想中,擁抱著大自然,顯示了生活化教學充沛的活力。
當然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方法還很多,關鍵在于我們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過:“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妥屛覀兊恼Z文走向生活,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吧!責任編輯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