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運動受人的理性和意志雙重支配。理性與意志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人類的體育行為將有序進行,體育它有序的存在,并推進體育快速進步。理性與意志失衡,人類的體育行為將無序和越位,一些體育活動將難以存在。文章力求從黑格爾理性世界和叔本華的意志世界中找到一些他們思想的平衡點。認為:在體育的存在和行為中,過分夸大、表現(xiàn)理性和意志一方的作用都會步入歧途,體育運動的動力則轉換在它們之間,并受其支配。
關鍵詞: 理性;意志;體育運動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3-0422-03
1理性與意志的注釋
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以區(qū)別于感覺、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動[1]??档抡J為,理性來源于感性提供質料,知性用范疇進行加工,理性最后把它們概括為最高的統(tǒng)一[2]。萊布尼茨認為,理性就像一個檢驗員那樣行動,它把那些看起來有用的東西攫取出來[3]。各種哲學學派對理性有不同的理解: 1) 唯理論認為理性是最可靠的知識源泉。2) 斯多葛派把理性當作神的屬性和人的本性。3)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和空想主義者把它作為衡量一切現(xiàn)存事物的唯一標準。4) 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同“知性”相對[4]。
意志按現(xiàn)代漢語辭典解釋為,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5]。意志按哲學大辭典表述為,人自覺而有目的地對自己活動進行調(diào)節(jié)的心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人在活動中所特有的自覺目的性與選擇性,表現(xiàn)了人的價值定向判斷能力,體現(xiàn)了基于人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而產(chǎn)生的自覺性[6]。
繼康德哲學之后,德國哲學沿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個是泛理性主義(或泛邏輯主義)的方向,它在黑格爾哲學中達到極盛狀態(tài);另一個是非理性主義(或唯意志主義)的方向,它以叔本華哲學為先驅和標志[7]。在探索世界和人的本質問題時,黑格爾及黑格爾追隨者們用理性推開世界萬物之門,至登峰造極。他甚至強調(diào)寧可有理性而不幸,不愿無理性而幸運[8]。所不幸的是,在同一時期被強烈壓制而后來居上的叔本華堅定地說,不對! 驅使世界動力來源不是理性,而是意志。他認為意志是世界的內(nèi)在涵蘊和根本方面,是沖動,本能,奮進和渴望,是先在的、自因的、無盡的要求。支配人的一切行為是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命沖動力[7]。認為世界之迷的答案必須來自對世界的本身理解,它就是意志[9]。尼采從叔本華的生活(生存)意志中找到靈感,他要用他那與“超人哲學”密不可分的“權力意志”驅動人類的行為走向。柏格森從動力論和機械論這兩個矛盾中去找自由意志的出發(fā)點[10],用自由的力調(diào)整意識中呈現(xiàn)的各種有意識活動。這就發(fā)生了被人們比喻的這樣一幕:黑格爾看見前面有一棵樹,便皺著他那思辨的眉頭說,它是世界理性的顯現(xiàn)。叔本華反駁說,它是自身生命意志的表現(xiàn)。
黑格爾和叔本華之間的爭論并不在于誰戰(zhàn)勝了誰,而在于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對康德遺產(chǎn)作了深刻的解釋,用人的理性和意志叩開世界本質之門。哲學就是這樣一種學問,無休止的爭論定要分出兩個陣營,在不斷的爭論中尋找真理,如果回避它則令那些思想者止步,全無路標?!斑@個路標,也許,這乃是一條通向思想之實事的規(guī)定的道路”[11]。凡此種種表達理性與意志力量的傾向,它們都能聯(lián)系體育存在和行為的各種社會活動內(nèi)驅力,方向與歸宿問題,提出體育哲學新的命題。
2作為理性和意志支配的體育運動
2.1理性和意志失衡或統(tǒng)一的展現(xiàn)理性與意志失衡或統(tǒng)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些存在,絕對必已存在著,否則它如何能被尋索[12]? 人類體育的存在和行為,受理性和意志的支配??隙w育的存在說,是理性和意志處在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狀況。否定體育的存在說,是理性和意志處在失衡的狀況?;@球運動令從事這項運動的人身體健康、快樂有趣,是工作之余的愛好,調(diào)節(jié)心情的好幫手,它是區(qū)別于動物的、人類理性的顯現(xiàn)。為什么第二天還要繼續(xù)這項運動呢?理性給予意志信號: 籃球有趣、休閑、健身,有意義。意志毫不猶豫地驅使人、并催促人繼續(xù)參加明天的籃球運動。理性又給出意志增強的信號: 籃球賦予極端的挑戰(zhàn)性、有利益可圖、有政治意義,可獲得榮譽……。人的意志接下來發(fā)出更強烈的動力因、目的因,催促人們不惜一切代價參加籃球運動,那正是競技體育的展現(xiàn),是理性和意志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田徑運動令從事這項運動的人身體健康,可樹立崇高的理想,是人類理性的顯現(xiàn)。為什么第二天很少有人參加這項運動呢,某些田徑活動項目還能存在嗎?原來,理性懶散并思辨地給予意志信號: 田徑雖然有意義,但枯燥、乏味、無趣、痛苦。理性沒有用它積累的經(jīng)驗、客觀地為意志提供田徑運動必要性、或更堅定性的信息,致使意志的欲望不會注意到田徑運動,理性和意志處在不協(xié)調(diào)的狀況。在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下,理性動力加重對意志信號: 田徑運動是所有體育項目的基礎;奧林匹克運動會臺柱項目;人類向極限挑戰(zhàn)的、企圖培養(yǎng)“運動超人”的終點;盡管它是那樣的令人在實踐中感到痛苦、乏味,在人類意志力量的天平里,蘊涵著體育最深邃的哲理……人的意志發(fā)出下一個指令:田徑令我收獲痛苦、快樂、成功、失敗、無奈、枯燥、健康、理想等復雜的理念,但我還是要參加這項運動。
理性在放假時,生命意志不停地在窺視世界萬物,保持像動物那樣的警覺性,一旦要處理非常重要的事情,生命意志將快速動員它的“部隊”,這個“部隊”就是理性。與此相反,給生命意志放假,理性將失去各種活動的內(nèi)驅力,方向和歸宿。例如,我們沒有決心要表現(xiàn)好我們的體育和舞蹈,并不打算為此付出太多,這將是什么結果?盲目的理性能把我們帶向何方?不可以想象下去。結果是對于希望進步的人們而言,意志不能放假,理性有時是可以放假的。相對于競技體育和專業(yè)舞蹈而言,我們的運動調(diào)整和休閑活動,正是理性放假的呈現(xiàn),它不需要太多的思想?yún)⑴c,不需要推理和演繹像工作中那樣繁雜的理性判斷,僅只需要的是休息、放松。但這還是意志的昭示,意志的要求,它給予的路標。心臟的搏動,呼吸的節(jié)律性運動[17]就是生存意志的展現(xiàn),表明意志不能放假。人類理性長期處在高負荷的運轉中,不能得到休整,以及在理性世界中持續(xù)存在著拙劣的表現(xiàn),甚至是致命的低劣表現(xiàn),反過來會折損或折斷意志底線,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到那時,人將失去信心,失去生命的沖動,不作為,失去崇高的理想,難以發(fā)出下一個令人進步的意志渴望(導致意志放假)。甚至,走向意志的另一個路標——痛苦,精神失常,生病,悲觀,抵觸,玩物喪志,玩世不恭,難得糊涂,生命意志崩潰,生命意志終結……(導致意志崩潰)。 然而,還有一種極端是在盲目意志無盡的催促下,并且理性的光輝正處在人類無往不勝的摩耶之幕[13]中(叔本華哲學術語),就發(fā)生了那一段非理性的名言:“人定勝天”。人的意志突然取代理性的光輝普照大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的意志努力最后被真理否定,被實事求是否定。理性沒有為盲目的意志越位修正路標,保駕護航,那是因為不斷的勝利讓人類過于自信,給予意志錯誤的信號,加重了意志越位的分量,最終失去了理性。在那時,理性難以約束人類自己,更難以約束被理性放大的增量、膨脹后的意志,這個放大后的意志接下來發(fā)出命令,理性又無可辯駁地再去行動,因此,理性與意志失衡。
黑格爾再次看見奧運冠軍霍爾金娜表演如此精彩的體操動作,便皺著他那思辨的眉頭說,它是世界理性的顯現(xiàn)。叔本華再次反駁地說,它是自身生命意志的表現(xiàn)。我們無須有意折衷他們思想的平衡點,但在體育行為中,過分夸大理性和意志一方的作用都會步入歧途。勿庸置疑,在激烈的比賽中,意志驅使運動員試要實現(xiàn)的目標而未達到,所產(chǎn)生的痛苦伴隨著意志欲望的強烈程度而確定,叔本華認為,意志愈強烈,痛苦和失望表現(xiàn)得愈是觸目驚心。意志的欲望容量所包容著遠大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盲目的意志的力量還必須令理性下工夫達到目標,于是,產(chǎn)生了邪惡的理性 “附加產(chǎn)品”,如,“黑哨”、服用興奮劑、假球、“槍手”、虛報年齡等,凡能達到目標的理性錯位。理性不能約束被極度放大增量的意志欲望,是理性的行為受著意志的強烈驅動,這個意志反過來說明人類理性起初輸入給它的信息加大了意志本來具備的容量,這個過剩的容量好像潰堤的山洪那樣暴發(fā)那樣,勢不可當。偷偷服用興奮劑的反人類行為無法用人的正常理性解釋其動機,這個消耗人體生命基本體征的藥物令服用它的人失去理性,甚至用生命作為代價,在所不辭。榮譽、獎金、“運動超人”的誘惑,加大了盲目意志分量。朱熹說:人欲就是被欲望所蒙蔽或迷惑,而產(chǎn)生的邪念[14]。但人類可以受到來自社會輿論監(jiān)督,親友的忠告,職能部門的約束,共同摧毀盲目意志的力量。奧林匹克委員會反興奮劑組織致力于這項人類理性和意志較量的工作,多年來,收到一定成效。
理性與意志天平圖顯示,加重其中一方的分量,都會導致另一方作用被顛覆、失衡,它們每天都試圖走向統(tǒng)一。
2.2學校體育受理性與意志的支配學校體育存在受理性與意志的支配,它的根基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不僅僅是智育,還有來自德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支持。理性認識告誡職能部門,聰慧的智商將無法驅使身體的腳步跑動再快一些,再靈活一些,缺乏運動習慣和方法令人步履蹣跚、過于持重,加速人們進入老年行列;聰慧的智商也無法讓人有健全的人格、美麗的心靈、良好的道德。于是,職能部門把智育活動時間分配一部分給德育、體育和美育,教育全方位的存在和行為讓學生們身心健康、適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理性有序地行動起來。這是理性和意志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是學校教育的根基。不幸的是,中國現(xiàn)階段教育根基不夠完整,過分智育取代德育、體育和美育的意志,使之成為智育發(fā)展的附屬品、調(diào)料,德育、體育和美育的存在受到嚴重威脅——可有可無。
2.3社會體育受理性與意志的支配在體育運動中,如在打網(wǎng)球、籃球等運動時,運動者雙方理性地運用合理的技、戰(zhàn)術和心理調(diào)整,打出幾個“經(jīng)典”球和配合。不言而喻,他們會發(fā)自內(nèi)心深層次的快樂,也可能得到旁觀者贊揚而獲得快樂,人的意志驅使運動者有信心和熱心繼續(xù)參加明天的體育運動。但是,運動者雙方的理性表現(xiàn),讓他們不斷地去撿球,技、戰(zhàn)術配合粗糙,不能得到旁觀者贊揚,他們怎能有興趣、信心和熱心養(yǎng)成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呢[15]?體育運動興奮之余,人們從報刊、體育彩票、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眾多媒體上獲取更多的體育信息和知識,交流體育或關注體育動向,也從心理上補充一些體育給人們帶來的快樂,關心和支持著體育的發(fā)展,這是意志傾向的延伸,那是實在,那是靈魂,那就是你[13]。另一些鍛煉人群,出自對生命的關愛、美的追求方向,生命意志動力的源泉讓他們重新回到昨天還在那里鍛煉過的地方,樂此不疲。這些旺盛而意氣風發(fā)的人們帶著生命的沖動,美的榮譽,心理準備,以及參加運動后的身體快感用理性和意志展示在人們面前,樂此不疲。
2.4競技體育受理性與意志的支配競技體育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存在著教練和運動員理性與意志上的較量、協(xié)作。教練員的訓練計劃幾乎每天都讓運動員難以完成,發(fā)出教練員的意志指令,這個意志內(nèi)核是超人的努力、再進步、擊敗對手、磨練意志。運動員做出的抵抗意志努力必須被教練征服,受其支配,用理性行動配合教練員意志的命令,無論訓練效果好壞,第二天都要回到這個高起點上重復令人難以置信的“三從一大”的訓練中。反之,運動員做出的抵抗意志努力不被教練員征服,受其支配的二律背反[16]問題發(fā)生,將產(chǎn)生教練與運動員信任危機。理性在非理性面前不能發(fā)生作用,那是教練員理性在初始階段輸入給意志的信息增量失去了理性,失去了對運動員訓練能力的認識,盲目意志欲望的容量包容著遠大的目標,催促運動員必須表現(xiàn)得再好一些不惜代價。重新調(diào)整意志容量所包容的遠大目標是事實教訓的結果,給予意志的打擊,回到修正后的路標上,那一定是人的理性重新定位,頓悟開來,給予意志合理、適時的信號,走向理性和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
中國乒乓球隊、跳水隊多年來取得決定性勝利并沒有摧毀亞洲和歐洲人繼續(xù)與之拼爭的意志,正像韓國人在足球場上長期戰(zhàn)勝中國人那樣,競爭雙方彼此都沒有屈服。意志蘊涵著人類難以解釋的最深刻的生存和榮譽之基礎、那些挑釁被強烈的回擊,以及對自我實現(xiàn)之企盼,正是人在復蘇、重新走向希望之起點,意志繼續(xù)拿定不變的方向,昭示著人的理性去行動。運動選材是一種理性行為,這種理性行為卻經(jīng)常選擇了某些并不適合從事這項運動的苗子,就是這樣的運動員有著堅定的意志,他們更能看清自己不足,在訓練中付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超人代價,彌補自身先天條件的不足,李小雙“三進三出”中國體操隊就是實例之一。他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不做第二,爭冠軍的超強意志,調(diào)動了他平時訓練只有33%成功率的世界級難度動作——三周空翻、全身每一個能為他成功的細胞理性地參加了工作,他贏了。那是亢奮、沉著、理性,那是平時訓練聚積的能量揚發(fā)到意志的頂端,那是拼搏精神的強烈體現(xiàn)。反之,他平時訓練成功率只有1%,他怎樣能調(diào)動成功概率極低的全身每一個細胞為他理性地參加工作?如果堅持要拼,那一定是“唯意志論”所起到的作用,錯誤地篤信“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17]”,這句格言。
3結論
1) 理性和意志共同存在著事物的矛盾體中,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驅動,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構成了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們絕不會孤立存在。
2) 人們的理性行動成果,為意志提供必要的素材,這些素材反過來為人們下一次行動提供有力的依據(jù)和線索,儲存著意志動力源泉。這些接下來的意志沖動所產(chǎn)生的優(yōu)劣結果,再次反過來受到人類理性力量的調(diào)控、監(jiān)控,試圖達到一次又一次的、人類較為理想的平衡。
3) 在體育運動中,單一表現(xiàn)或過分夸大理性和意志一方的作用都會步入歧途,體育運動的動力來源則轉換在它們之間,并受其支配。理性與意志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人類的體育行為將有序進行,體育它存在,并推進體育快速進步。理性與意志失衡,人類的體育行為將無序和越位,一些體育項目將難以存在。那可以被實證為,理性沒有為盲目的意志越位修正路標,保駕護航,那是人類不斷的勝利或邪念讓人類理性最終失去了理性,給予意志錯誤的信號,加重了意志越位的分量。在那時,理性難以約束人類自己,更難以約束被理性放大的增量、膨脹后的意志,這個放大后的意志接下來發(fā)出命令,理性無可辯駁地再去行動,因此,理性與意志失衡。重新調(diào)整意志容量所包容的遠大目標或邪念是事實教訓的結果,是理性的約束,給予意志的打擊,回到修正后的路標上,那一定是人的理性重新定位,頓悟開來,給予意志合理、適時的信號,走向理性和意志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哲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哲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1410,1675.
[2] 陶秀璈.黑格爾認識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94.
[3] 麥克唐納·羅斯.張傳友譯.萊布尼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1:87.
[4]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哲學分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1:280,269.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1354.
[6] 哲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哲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1410,1675.
[7] 叔本華.陳曉南譯.愛與生的苦惱[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6,1:1,3.
[8] 黑格爾.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講演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1(第3卷),1997,9:82.
[9] 叔本華.石沖白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583.
[10] 柏格森.吳世棟譯.時間與自由意志[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1,2004,7:105.
[11] 海德格爾.孫周興譯.路標[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1.
[12] 尼采.周國平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1:114.
[13] (蘇) БЭ貝霍夫斯基.劉金泉譯. 叔本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1:1,10,33.
[14] 張立文.朱熹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2:422.
[15] 余良華,肖平,張強弓.體育產(chǎn)生“快樂”和“痛苦”兩重性釋義[J].體育科學,2004(10):13-16.
[16] 黑格爾.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講演錄[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4(1), 1997,9:280-281.
[17] 安德魯·葛洛夫.安然譯.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