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蘭
做一個勤快不討巧、永遠生存第一的投資者,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在充滿誘惑的現實世界,在別人玩耍自己卻要勞動時,沒什么比做一個“傻瓜”更難的了。
11月14日,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光大銀行展臺前,61歲的高阿姨問:“姑娘,我去年買的打新產品怎么樣了?”得知本金不會有危險,只是盈利可能比預期低一些時,高阿姨放心地走了。
她說大部分積蓄都投在銀行理財產品上,每次聽到產品負收益就心驚膽戰(zhàn)。我在各參展銀行詢問一遍,企圖尋找到本金有保障、收益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的投資品種。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沒有保本型產品,最安全的是信托、票據類理財產品,年收益介于3%—4%之間,且大多為短期品種。
當有人認為收益太低,還不如銀行定存時,年輕的理財經理說:“投資有風險,高收益一般都伴隨高風險。”聞此,聚集在展臺的人頻頻點頭。
一年前,監(jiān)管層做過多次風險教育,彼時大家對“投資有風險”置若罔聞,而現在,經過股市腰斬、投資大幅虧損后,這句標語顯然已經深入人心。
投資市場的動蕩不安,甚至吸引了騙子的目光。在銀行展臺旁的過道,兩個年輕人攔住我,推薦一種本金有保障、年收益率高達40%的投資。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投資呢?據介紹,他們公司正在生產一種機器,可以提供聽歌、查詢等服務,每臺價值2萬,只要我跟他們簽訂購買合同,未來五年他們將按合同返還我4萬。他們強調說,河北政府已經跟他們簽訂了擔保責任書,萬一公司出現問題,政府會補償我的損失。
人們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騙子卻總能提供令人心動的發(fā)財機會?,F在騙子盯住了什么?安全!在股市暴跌七成多之后,一個“政府擔保”本金、且有40%固定收益的項目,無疑充滿了誘惑。
安全,或許是目前理財市場上最具眼球效應的詞匯。工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馬續(xù)田說,年初在上海參加某理財市場論壇時,主題是怎樣跑贏CPI。而現在,大部分客戶說,只要產品能保本就行。銀行理財產品種類更是大轉身,從去年各種打新、股市掛鉤的浮動收益產品層出不窮,變成現在固定收益類產品占85%以上,在工商銀行中此類安全收益類產品更是高達95%。
回顧這兩年的投資理財市場,可以用一句廣告語總結:一切皆有可能。曾經,我們相信,股市將長期上漲,房價下跌幾無可能,現實卻是一切起于塵土,復歸塵土。
國際著名投行在復雜衍生品交易上的驚人虧損,讓中國同行意識到:投資并非越復雜越好,簡單本身也是一種美。但是在繁榮期,貪婪常常使我們忘記常識,甚至嘲笑常識。
最近,我經常想起三只小豬的故事:三只小豬離開媽媽,開始獨立生活。蓋房子的時候,懶惰的老大,搭了一座稻草屋。貪玩的老二蓋了一所木房子。只有勤快的老三,不怕辛苦,要建一棟堅固的房子。他每天起早貪黑,一趟一趟地搬回石頭,再砌成墻。哥哥們在一旁取笑道:“只有傻瓜才會這么做!”"這樣整整用了三個月,老三的新房子才蓋好了。另外哥倆在此期間四處游玩,特別快樂。直到有一天,來了一只大野狼。老大忙躲進屋,野狼狠狠吹了口氣就把稻草屋吹倒了。老大只好跑到二弟家。大野狼追上來,一下子就把木房子撞倒了。兄弟倆只好逃到老三家。大野狼站在老三大門前,重施舊技,對著房門呼呼吹氣,用力去撞,結果都無濟于事。最后大野狼從煙囪里爬進去,結果掉進火堆里燒死了。
2006年—2008年兩年多市場的巨變,使我對第三只小豬有了新的認識。謹守安全的規(guī)則,并不能在所有的時候奏效,不過在關鍵時刻,它卻能保證我們能生存下去。做一個勤快不討巧、永遠生存第一的投資者,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在充滿誘惑的現實世界,在別人玩耍自己卻要勞動時,沒什么比做一個“傻瓜”更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