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聲樂教學應該是綜合性的,是音樂與文學的統(tǒng)一,也是美學的體現(xiàn)。美學語境下,聲樂教學中對歌詞的美學分析能更好地體驗歌曲,有效地實現(xiàn)歌曲對人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 美學 聲樂教學 歌詞分析
聲樂是歌詞與音樂的和諧統(tǒng)一和完美結合。歌詞與音樂的關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詞、曲關系?!案琛笔侵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這個“歌”,可以理解為能用音樂吟唱的詩歌。一首完美的聲樂作品不但應該有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還應該有富于詩意的歌詞,而無論是“歌”或“樂”都是“美”的表現(xiàn)。因此,聲樂教學,必須在注重音樂鑒賞的同時重視對歌詞的美學分析。
聲樂藝術中的歌詞必須講究美學的基本原則。那么,聲樂藝術中的歌詞應該遵循什么樣的美學原則,教學中應該從那些方面分析歌詞的美學價值呢?
一、歌詞的文學藝術美分析
歌詞首先是文學的。我們說歌詞是文學的,意思是聲樂作品中的歌詞應該歸屬于文學的范疇,在文學的范疇中歌詞又歸屬于韻文范疇。因為在韻文系列中,它們的文體表現(xiàn)一般具有詩的特征。歌詞即歌詩,是文學中的種特別的體裁,按許慎《說文解字》的說法,大凡詩之“所歌者即詞”。從基本屬性上講,詞從本質(zhì)上應是一首詩、詩和詞都要有語言的錘煉、智慧的凝結和生命的閃光。從歌詞的創(chuàng)作實踐來看,“詞”脫胎于“詩”而不等于“詩”,但其內(nèi)部的核心語象、生命情調(diào)、思維勢能等都與詩暗合和匯通。從整體上看,音樂有音樂的構造方式,詩詞有詩詞的構造方式。而當兩者互為一體的時候,最終所形成的是一種新質(zhì)構造:即聲樂僅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原則,也是詞創(chuàng)作的基本的藝術構造。在聲樂藝術中先是音樂和歌詞的有機結合,合而為一的成為書面作品,然后再有人聲表演的二度再創(chuàng)造,才能形成音響實體。
詩歌特有的和諧的韻律和鮮明的節(jié)奏,能增強旋律的音樂美,因為一段音樂可能通過聽覺感知后并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形象存在,而詩歌的高低長短、抑揚頓挫和強弱快慢在某種程度上會潛移默化,使聽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把歌詞和音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音樂形象。這種音樂形象通過語言對客觀事物加以抽象描繪,而引發(fā)聽眾的心理活動和表象聯(lián)想,給人們以啟迪或美的享受。所以一首好的歌詞,不僅是作曲家創(chuàng)作旋律的契機,更是成就一段優(yōu)美旋律的基本依據(jù)。有感而發(fā),有情而作不僅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原則,也是歌詞創(chuàng)作的基本契機,也是聲樂教學分析的重點之一。
因此,一首好的歌詞同時也應該是一首好詩。它要有詩的意境,在藝術上應該有較高的品位。歌詞和歌唱有著共同的文學藝術特征:既要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感情,既要韻律和諧、節(jié)奏分明,又要有簡練生動的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同時,歌詞還應有它自身的文學美,雖然很多歌詞是專為譜曲而寫的,但它絕不是音樂的附屬品,在譜曲之前和離開音樂以后,都應有其獨立的藝術價值,能給人們美的享受。在聲樂教學中,對于歌詞切不可等閑視之,分析歌詞的文學藝術美,分析好詞曲關系的和諧美攸關重要。
但聲樂藝術中的歌詞又區(qū)別于純文學的詩歌,其音樂從構思到形成也與純器樂作品的旋律有著明顯的差異。聲樂作品中的旋律的形成是以歌詞為依據(jù)的,它不同程度地受著歌詞的制約。亞里斯多德認為音樂有三種作用:教育,凈化,精神享受。因此,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很講究文學藝術美的原則,這對年輕的一代的文化素質(zhì)和思想修養(yǎng)的提高起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歌詞文學藝術分析,提高聲樂教學的育人效果。
二、歌詞的音樂藝術美分析
好的歌詞應是一首好的詩歌。但是,一首好的詩歌不一定是一首好的歌詞,這是因為詩歌和歌詞還存在著是否人樂,是否具有音樂藝術美,是否具有音樂性和歌唱性的問題?!霸姟迸c“歌”存在著聽覺和視覺的感官上的不同,因而有著不同的藝術要求,所以有時會“詩”“歌”分離,好詩不一定是好歌詞。有了好的歌詞和好的旋律,才能激發(fā)歌唱者的主觀能動性,去深層次的挖掘這首歌曲特色。演繹好這首聲樂作品,使之久聽不厭,久唱不衰!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宋揚在《歌曲怎樣表現(xiàn)情感》中說到:不應將歌詞在歌曲藝術中的意義僅僅看作是給曲調(diào)情感穿上可辨識的外衣,或是給曲調(diào)情感當向?qū)?。不能消極地看待歌詞的藝術價值。歌詞的本質(zhì)意義是抒情。曲調(diào)語音音節(jié)中的聲、韻、調(diào)的有機結合,加之構詞迭韻等特點,尤其是聲調(diào)的變化,不斷增強歌詞語言有聲表現(xiàn)的音樂性。音樂性的主要特點就是韻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所謂韻律,一般是指韻文體裁的押韻、用韻的格律等,也指語音經(jīng)過有組織的排列組合,構成有節(jié)律、有回應、有對應的一種韻律美,也就是指詩化的語言在律動的音響中所表現(xiàn)出的整齊、勻稱的句式節(jié)拍等規(guī)律。歌詞通過各種音節(jié)組合與平仄、押韻規(guī)律形成特殊的節(jié)奏,并通過特殊的規(guī)則和押韻手法以及雙聲詞、迭韻詞、迭音詞、象聲詞等的運用來使聲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
比如說王德先生寫的《我愛你,塞北的雪》,歌詞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了一副“飛雪迎春”的美妙情景。在結構層次上,作者周密的、有計劃的安排了韻律和節(jié)奏,造成了有規(guī)律地韻律運動。同時這種有規(guī)律的韻律運動,還表現(xiàn)在句式結構上有相同節(jié)奏的回旋反復之美,在遣詞造句上協(xié)調(diào)押韻,有規(guī)律地在頓歇中反復出現(xiàn)e母音,使之和諧動聽,鏗鏘悅耳,加上平仄相間的、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形成歌詞的豐富的音樂美和聽覺美。在統(tǒng)一的整體中有變化,變化的局部里又有統(tǒng)一,仿佛那富有靈性的雪花真的撲入你的情懷,撥動著你的心弦,震撼著你的靈魂。
歌詞本身要具備音樂藝術美,具有歌唱性。好的歌詞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感人,上口順耳,講究聲韻。歌詞本身應具備的歌唱性,是曲作者選擇歌詞十分重要的條件。雖然,這種歌唱性在尚未譜曲時,只是一種無聲的歌唱,但我們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歌唱的要求,引起情感的共鳴和演唱欲望。當然,歌唱性不能只從節(jié)奏、聲韻以及格律與句式等形式來考慮,更重要的是歌詞內(nèi)在的歌唱性,也就是富有詩意及音樂感的內(nèi)涵。歌詞的內(nèi)涵越豐富。越能激發(fā)歌唱的樂思。
但是歌詞的音樂性和歌唱性不一定必然表現(xiàn)為是方整、押韻。有的歌詞雖然外表很美,講究格律、聲韻,但并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而有的歌詞雖然格律、聲韻都很自由,猶如一首散文詩,但其內(nèi)在的音樂感及歌唱卻能打動人心,激起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因此,在聲樂教學時,應該分析歌詞內(nèi)在的音樂感和歌唱性。
三、歌詞的思想意識美分析
好的聲樂作品,其歌詞的思想內(nèi)容必需是健康的。我們知道,歌曲的創(chuàng)作構思往往依附于歌詞的內(nèi)容線索。柏拉圖很重視音樂的教育作用,他說,第,節(jié)奏與樂調(diào)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靈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法合適,他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心靈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沒有這種教育,心靈就因而丑化。各種論述雖不盡相同,但共同的點是承認音樂有它積極的作用,音樂可以把人的感情引導到一定的方向。彭麗嬡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了大江南北。唱響了全中國,也使她成為了家戶喻曉得人物。這其中除了施光南先生寫的優(yōu)美的旋律以外,曉光先生作的歌詞也堪稱一絕: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唉咳呦呀兒一兒呦,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描寫了多么一副歡樂幸福的田園風光,讓人一聽就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給人以美的感受,繼而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向往。所以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民族歌曲,它的歌詞都應該是追求健康向上的音樂趣味與音樂境界。聲樂教學是教育的一個方面,作品的思想意識美應該是我們對作品進行分析的重點。
即便是失戀后的送別,一樣可以體現(xiàn)出高尚的思想境界。就像《比我幸福》“望著廣場的時鐘/你還在我的懷里躲風//不習慣言不由衷/沉默如何能讓你都懂//此刻與你相擁/也算有始有終/祝福有許多種/心痛卻盡在不言中//請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費我狼狽退出//再痛也不說苦/愛不用抱歉來彌補//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請記得你要比我幸福/才值得我對自己殘酷……放心去追逐你的幸福/別管我愿不愿/孤不孤獨/都別在乎?!彪m然因為失戀后“心痛卻盡在不言中”,但卻能夠勇敢而高尚地祈愿、祝福對方“請你一定要比我幸?!薄ⅰ胺判娜プ分鹉愕男腋#瘎e管我愿不愿/孤不孤獨/都別在乎。”這比那些一般描寫失戀后消沉、哀怨的歌詞相比,是何等的偉大!
四、歌詞的意象情趣美分析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币皇赘柙~,長不過百字左右,如此小的載體,在表現(xiàn)重大題材或主題的時候,只能是點到為止。但恰恰是這特點,要求歌詞通過選擇最平常的意象作為表達的動情點,而體現(xiàn)出不一般的情趣之美。比如喬羽的《思念》:“你從哪里來/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jīng)分別得太久,太久”作者以“蝴蝶”這一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藝術形象來表現(xiàn)人們暌隔之態(tài)和聚少離多之情,“為何去便無消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難道又要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次分手”讀起來十分明朗、直白,但寫得非常有感情。意境之妙,全在“好像一只蝴蝶飛進我的窗口”這一句,全篇之情味、神韻都在這句之內(nèi)?!昂迸c“窗口”兩個意象寓意無窮:“蝴蝶”的特征同思念的情人(多喻女性)有許多相似——美麗、輕盈、活潑、熱情、溫柔、善良,同時又來去飄忽,蹤影難覓,頗似邂逅相遇又匆匆分離、難以重逢的情人?!按翱凇眲t強化了蝴蝶的寓意,面向田野,蝴蝶容易進出,又有盼望、期待之意,仿佛心有所感,早已守候,兩相結合,就把久別情人短暫相逢又匆匆離別的悲喜交集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自然貼切。憑藉平常的歌詞意象“蝴蝶”、“窗口”生發(fā)情感,從中提煉一種清奇之趣。內(nèi)心深處非常深沉的一種感覺,卻用平常的意象流淌出來,給人以清奇的感覺和情趣,既是對友人(或戀人、親人)的思念,又像歷經(jīng)歲月滄桑后對久別的人的傾訴,表現(xiàn)出的淡淡的失意和迷惘,讀后這種情緒仍久久縈懷,揮之不去。
再比如周杰倫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你說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覺//手中的鉛筆/在紙上來來回回//我用幾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誰//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了解//初戀的香味就這樣被我們尋回//那溫暖/的陽光/象剛摘得新鮮草莓//你說你舍不得吃掉這一種感覺……”
五、歌詞的教育理趣美分析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歌詞本應以抒情為主,教育、說理容易流于概念化。但是,音樂教育又必須實現(xiàn)教育目的,實現(xiàn)對人格品德的提升。并且事實上情與理也是不可分割的,惰無理則荒誕,理無情則枯燥。并且,我們欣賞歌曲,并不是純粹為了聽覺享受,而是要從中獲取真理的教誨、哲理的啟示。歌詞不宜說理,又需要說理,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呢?關鍵在于“理趣”二字。沈德潛說:“詩貴有理趣?!彼^“理趣”,是指說理要有情趣、有風趣,必須講究技巧,避免教條、枯燥的灌輸。
例如小虎隊的《驪歌》“南風又輕輕的吹送/相聚的光陰匆匆//親愛的朋友請不要難過/離別以后要彼此珍重//綻放最絢爛的笑容/給明天更美的夢……鳳凰花吐露著艷紅/在祝福你我的夢//當我們飛向那海闊天空/不要彷徨也不要停留//不管歲月有多長久/請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個春夏秋冬/我們是永遠的朋友?!彪m然表現(xiàn)的是離別,但情理交融,在傾訴友情的同時,又進行了追求夢想、勇往直前的說理勸導,融理于情,情理合一,人生感悟和追求匯進新詩情,這是理趣表現(xiàn)的最高境界,充滿情感地論理,讓人動情之后,逐步感悟理的雋永。
聲樂教學應該是綜合性的。涉及音樂、文學、美學、心理學等多方面內(nèi)容。歌詞的美學分析對更好地體驗歌曲,實現(xiàn)歌曲對人的教育功能意義重大,需要在教學中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