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定格動畫是一個與材料運用聯系緊密的動畫門類,各時期作品的風格特色無不與材料的應用形態(tài)相對應。現代數字動畫技術高度發(fā)展,定格拍攝技術的應用日漸消亡,定格動畫要重現風采,材料的創(chuàng)新運用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 定格動畫 逐格 材料 黏土 電腦動畫
定格動畫是一種特殊的動畫形式,與手繪動畫、電腦動畫共同構成了現代動畫的三大門類。在定格動畫的創(chuàng)作中,材料應用始終是影片效果的關鍵,從簡單材料的直接擺拍到綜合材料的精細雕刻、數字操控拍攝,材料是就是影片主體。歷經近百年的發(fā)展,定格動畫的材料應用形態(tài)在隨時代與科技的進步而革新,定格動畫的創(chuàng)作內涵也即隨之轉變。
一、定格動畫與材料
(一)定格動畫簡史
1907年,在美國維太格拉夫公司的紐約制片場,一位無名技師發(fā)明了用攝影機一格一格地拍攝場景的“逐格拍攝法”。這種奇妙的方法很快在一些早期影片中大出風頭。如《鬧鬼的旅館》中,一把小刀在自動切香腸,仿佛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操縱著。在1907年的《奇妙的自來水筆》中,一支自來水筆在自動書寫。
所謂“定格動畫”(Stop-Motion)。是通過一個個逐格拍攝靜態(tài)的鏡頭,然后使之連續(xù)放映,從而產生真實活動的或奇異的影像。定格動畫在拍攝時都需先用模型定位,一個畫面拍好后,由動畫師將對象稍作移動,拍下一個鏡頭。每次只拍攝一幀,也稱停格動畫或逐格動畫。
(二)定格動畫的材料
定格動畫作為逐格拍攝對象空間、形態(tài)、色彩等變化來獲得連續(xù)運動假象的影像藝術形式。大量人工設置的物件是拍攝的主體,不同的材料的應用往往是動畫影片成敗的關鍵??v觀定格動畫的發(fā)展史,在許多實驗性的藝術短片中,特別是早期定格動畫短片里,生活里五花八門的物件成了拍攝的對象,材料本身成了有情感、有思想的“演員”。而在大部分動畫長片中,材料一般用于加工、塑造動畫角色,是原材料。不管理在片中扮演什么的角色,材料始終是定格動畫的主體,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形態(tài)與應用上不斷地發(fā)生變化。
二、定格動畫材料的應用形態(tài)
定格動畫伴隨著電影發(fā)展而發(fā)展,定格拍攝法這種技術的出現,特殊的視覺效果讓電影藝術跨越了新的里程碑,電影藝術家總在尋找更能震撼觀眾的方法,在定格動畫材料應用方面,他們也從未停止過腳步。同時動畫藝術家將藝術情感寄予材料。他們用不同的視角,不斷演繹材料的美感與定格動畫的獨特魅力。綜觀定格動畫電影與定格動畫藝術短片,就材料本身的應用,可粗略劃分為三種形態(tài):
(一)恣意創(chuàng)作的材料情感實驗
逐格拍攝方法的發(fā)現奠定了動畫真正成型,動畫隨后的發(fā)展衍生為二維線條動畫與材料動畫兩個分支。動畫藝術家對材料的高度熱情,讓定格動畫發(fā)展迅速。早在1899年,英國的阿瑟·庫伯為火柴廠拍了部火柴擺拍的小片子,火柴在片中“活”了起來。1909年埃米爾·科爾采用比較大型的實物,比如家具、裝飾品、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拍攝了《自動移動的公司》,讓一大堆室內用品“活”了起來。1910年,早年生活在俄國的斯塔列維奇開始嘗試用昆蟲標本為角色模型擺拍定格動畫,影片中昆蟲栩栩如生,以至于很多人都認為斯塔列維奇拍攝的就是專家精心訓練的昆蟲。隨手拈來的物品,天馬行空的想象,讓各式的材料在影片中舞動,這令動畫藝術家激動不已。
在這個時候,涌現了許多杰出的動畫藝術家,他們用不同的材料及其應用方法,創(chuàng)作了許多經典之作,從材料應用來看,代表性的有二戰(zhàn)后的捷克動畫、20世紀中下旬的中國動畫以及1937年成國家電影局(NFB)后的加拿大動畫。捷克卡爾·茲曼用玻璃材料創(chuàng)作了定格動畫《靈感》,秦爾洛娃用毛線、皮、布等材料拍攝動畫,剪紙、針幕、現成品等也都是捷克動畫家們偏愛的材料。被稱為“中國動畫學派”的動畫,廣泛地從中國民間美術取材,皮影、剪紙、布偶、木偶等材料攝制的動畫片,曾影響了一代中國人,并在世界動漫業(yè)內享有盛譽。NFB領軍人物諾曼麥克拉倫干脆用真人做“材料”,拍攝了知名的《神奇的椅子》、《鄰居》等經典之作。1977年NFB杰出的女動畫人卡洛林·麗芙用沙子作材料創(chuàng)作作品《街道》獲取了奧斯卡獎。在這個時期里,用于做動畫的材料遠不止這些,動畫藝術家們注重材料本身的視覺美感,并將情感傾注于材料中,通過材料的“表演”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藝術觀念。
(二)創(chuàng)造神奇的材料塑形運用
1915年,美國青年威里斯·奧布萊恩用黏土制作了一部短片《失落的環(huán)節(jié)》,1925他的定格動畫片《失落的世界》公映,這部電影用定格拍攝的手法,在熒幕上再現了栩栩如生的史前巨獸,觀眾為之所震撼,該片創(chuàng)造了當年的票房奇跡。材料在影片中不是以自身原始的形態(tài)“演出”,而是通過加工塑造成為劇情中的一個形態(tài),用于定格拍攝,塑形成了定格動畫中材料應用的主要類別。
現代動畫技術日新月異,電腦動畫技術日漸取代逐格拍攝法,絢麗的數字動畫劃開了動畫新時代,定格動畫漸陷低谷。然而以黏土為主要材料拍攝的定格動畫卻成就了定格動畫的再次輝煌。創(chuàng)立于1972年的阿德曼工作室熱衷黏土動畫創(chuàng)作,2000年阿德曼工作室與夢工廠合作,推出泥偶動畫長片《小雞快跑》以獨特的創(chuàng)意與耳目一新的畫面效果在全球引起轟動。2005年兩者再度聯手推出泥偶動畫長片《無敵掌門狗》再獲成功。對于極致的黏土塑形運用,另一部經典長片——《僵尸新娘》以陰郁與怪誕的蒂氏哥特風格,充分體現了材料塑形的廣闊空問,這部蒂姆·波頓作品模型的精細細膩甚至讓人懷疑這是一部電腦三維動畫影片。
定格動畫里,圍繞整片的創(chuàng)意,材料塑形運用擔負著動畫影片的命運,在近一個世紀來,動畫藝術家們用各式材料塑造著各式角色,創(chuàng)作著各具特色的動畫作品,材料塑形運用的獨特材質美感,也為廣大動畫藝術家留了一條光明的動畫藝術之路。
(三)淡化存在的材料精深操控
在定格動畫史上,1933年上映的《金剛》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票房的又一次奇跡。這部由威里斯·奧布萊恩制作的定格動畫長片與其他黏土動畫相比,在材料應用上有著顯著的不同。通過影片,觀眾看到的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巨型類人猿,而不是光溜的黏土或別的材料?!敖饎偂钡耐獗硎怯脧椥韵鹉z、棉花、乳膠和兔子毛皮等材料制作的,內由18英寸高的鋼骨架、近百個零件支撐著,整個角色的動作可以得到很精細地控制。
精細的材料加上精湛的動作操控,是定格動畫材料應用的一種形態(tài)。定格動畫技術在不斷革新,例如為了得到較好的運動模糊效果,定格動畫攝影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菲爾蒂皮特提出并發(fā)展了“Go-Motion”技術。在首次應用“Go-Motion”技術的影片《屠龍者》里,“Go-Motion”技術不但對攝像機進行位移控制,同時運用計算機對模型進行控制。在電腦動畫角色介入定格動畫時。甚至材料與模型的運用只是為動畫中的數字角色提供動態(tài)數據服務的。1991年,《侏羅紀公園》的制作組成功開發(fā)了“Direct Input Device”(DID,數字動畫直接輸入設備),就是按定格動畫擺拍的方式采集動作數據,再賦予定格動畫中的數字角色,而相關模型與材料最終不進入到影片中。
為了追求影片角色逼真的效果,材料的終極意義在于角色塑造,各具特性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精密的骨架系統(tǒng)控制下,化作一個個真實的角色,其本身的存在已被淡化,觀眾看到的是活靈活現的角色。再也注意不到材料的存在。
三、現代定格動畫材料應用的新內涵
2006年《僵尸新娘》、《人兔的詛咒》兩部定格動畫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片,這兩部定格動畫片成熟的電影鏡頭語言及“好萊塢式的情節(jié)”令人留下電影大片的印象,現代定格動畫以特殊的影片格調撐開了電影的另一片天空。同時電腦動畫技術日益完善,電腦動畫異軍突起,例如導演斯皮爾伯格曾經試圖用仿真定格模型拍攝《侏羅紀公園》,但定格動畫師們無法制作出動作完全真實的恐龍,最后還是采用了令該片大出風頭的電腦技術。作為定格動畫電影,風格化將是生命力的根本,定格動畫與電腦動畫相比,材料應用的創(chuàng)新尤其顯得重要。
一方面,更多的新材料綜合運用于角色塑造,大到全片的各角色與場景,小到小道具,不光要精細選材,也要精細制作。《僵尸新娘》里角色的服裝飾品是精心設計的,單是僵尸新娘戴的面紗和花冠就花了10個月的時間才制作完成。另一方面,漫長的制作周期是制約現代動畫的最大缺憾,因而先進的動作控制技術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例如《僵尸新娘》中,模型制作師專門為每個模型的頭部制作了精密的機械結構來完成各種表情。為了更方便準確地控制木偶豐富的表情變化,在人偶腦袋中安裝了機械轉動裝置,耳朵和頭發(fā)中也藏著表情控制機關。
更廣泛更精細地材料選擇與應用,更精準更有效地材料控制,是現代定格動畫新趨勢,在新的技術運用中,定格動畫材料應用的內涵將得到不斷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