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2007年上海卷)以“必須跨過這道坎”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
【點試成“金”】
就能力考查而言,這道題有一定的審題要求:首先,應明確關(guān)鍵詞“坎”的含義?!翱病北臼翘镆爸凶匀恍纬傻幕蛉斯ば拗南衽_階形狀的東西,在題中顯然是個比喻(喻指人生道路上或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險阻”“困難”等)??忌鷮Υ艘惨欢ㄓ性捒烧f,因為眼前的高考,本身就是一道“坎”——但如果選寫“高考是道坎”,容易與其他考生“撞車”,并不是理想的選擇。題目中的第二個關(guān)鍵詞是“必須”,“必須”就是“不得不”,為什么一定要“跨過這道坎”呢?這就需要認真思考、具體闡釋。第三個關(guān)鍵詞是“跨”——“跨”體現(xiàn)出一種難度,暗示著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具體寫作時,既可小處入手,比如從自我成長的角度談“跨過青春這道坎”,比如寫求學過程中的失利、離別至親時的悲傷孤獨、與病魔作斗爭的艱難等;也可大處著眼,從世界、國家、民族的角度議“跨過這道坎”,比如我國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坎”(包括跨過“狹隘的民族仇恨”這道坎),全球化進程中人類面臨的像氣候變暖之類的“坎”,等等。
【佳作品鑒】
必須跨過這道坎
一考生
我家有個保姆,我喊她“阿姨”,鄰居們見了,也跟著喊“阿姨”。當然,我知道,這兩聲“阿姨”,語氣是不同的。
生活中有許多像這樣的“阿姨”,小區(qū)里帶孩子的,家里打掃衛(wèi)生的,伺候生病老人的……他們在我們這個城市辛勤勞作著,但是卻很少能夠真正進入我們這個城市的生活。
這是橫在我和保姆之間的一道坎,也是橫在大多數(shù)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之間的一道坎。在越來越離不開那些所謂“鄉(xiāng)下人”的同時,我們卻仍然習慣用某些標準來劃分人群,比如地域,比如出身……
這道坎,令我們在坐享他們的勞動成果時仍難免鄙夷,甚至猜忌。這道坎,令他們在進城務工之后,選擇了沉默忍讓,以結(jié)實而卑微的身軀承受來自身心的壓力。
如果沒有他們,我不敢想象城里的家長能夠從容安心地工作;如果沒有他們,我們不敢奢望一幢又一幢高樓迅速地拔地而起。
而這道將我們與他們深深隔開的坎,它如影隨形,同我們的生活糾纏在一起。那些反對民工子弟進入公辦學校學習的聲音,那種呼吁限制外來人口進入市區(qū)的要求……我們應該為此感到羞愧啊。
這是一道令我們的城市汗顏的坎??!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他們也是滿懷夢想來追尋新生的。如果僅僅因為地域、出身的不同就扼殺他們追尋夢想的權(quán)利,那不是上海應有的胸懷。
當大多數(shù)人還無法真正抹去心中這一道坎時,正視它,才可能跨越它。
正視這道坎,于我們來說是自省,勇敢面對因為我們的淺薄而造成的傷害;正視這道坎,于他們來說是鼓舞,給闖蕩異鄉(xiāng)的人們帶來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力量。
我們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它的存在,使我們的心胸日益狹隘,使他們的奮斗舉步維艱。因為地域、出身以及一切心靈以外的東西,都不該再成為橫亙在人們之間無法逾越的阻隔。
跨過這道坎,靠的不是一時一地的心血來潮。我更希望看到,所有外來的孩子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嬉戲;我更希望看到,越來越多來自各地的孩子能夠成為真正的朋友,手拉手、心貼心,無論他來自鄉(xiāng)村還是城市,無論他居住在大廈還是棚屋。
跨過這道坎,靠的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漂泊異鄉(xiāng)的痛苦,需要寬容的心靈去理解;粗陋衣衫下的美麗,需要澄澈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無著時的失意,需要溫暖的話語去撫慰。失敗時,向他們伸出扶助的臂膀;成功時,對他們綻開祝福的笑臉??缭绞浪?,我們便能輕易地跨過這道坎。
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人人生而平等。
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孩子的眼睛應該看到溫暖、和諧、尊重與平等。
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上海的今天,是依托匯聚四方來客才蓬勃發(fā)展、充滿活力的。上海的明天,更應張開懷抱,歡迎每一個追尋夢想的異鄉(xiāng)人。
【名師評點】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入題角度獨特。作者將一個普通的社會現(xiàn)象(以地域、出身的差異來劃分人群的尊卑)納入必須跨越的“這道坎”——橫亙在城里人與外來務工者群體間的深“坎”之中,可謂眼光獨到,見解不凡。文章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敘談、闡述中,充分揭示了“這道坎”給異鄉(xiāng)人帶來的種種傷害,同時也抒寫了自己內(nèi)心的歉意及今后的愿望。
【閱卷手記】
前人戴師初說過:“凡作文發(fā)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之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之不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睘槭裁础暗谌瑏碚摺备蓯勰??這是因為,第一思考層面,是人人皆知的“熟語”;第二思考層面,是人們常見的“舊話”;第三思考層面,才是大家亟待了解的“新聞”。三個層面,一個比一個精,一個比一個深,一個比一個新。
從2007年高考各閱卷點公布的滿分作文看,學會變換切入點并靈活運用于寫作中,確實是寫出有個性的佳作的致勝“秘訣”。
一、換一種特定含義切進來
審讀題意時應注意題目中關(guān)鍵詞語的本義和“轉(zhuǎn)義”(包括引申義、比喻義),有時可拋開基本含義,以引申義、比喻義作為切入點。比如2007安徽卷考“提籃春光看媽媽”,其中的“春光”比喻“溫暖”“愛心”“快樂”“希望”等,這一點無須多說;而“媽媽”一詞,直接的自然是指考生自己的母親(或文中人物的母親),此外也可以是祖國、是黨,可以是母親河、大自然(只有注重環(huán)保,才能有“春光”明媚的環(huán)境),甚至可以是科學、真理(它們是人類思想之母)。如此變通著理解,思維空間擴展開來了,就不至于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當然,如果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會從“轉(zhuǎn)義”角度理解題意,那就不妨從本義切入,同樣能換來創(chuàng)新佳作。
二、換一個具體角度切進來
以2007年上海卷作文為例,與絕大多數(shù)考生泛談“高考是道坎”、“生命中的坎坷是道坎”不同,有位考生寫的是“文章的內(nèi)容比技巧更重要,寫作必須跨過華而不實的文風這道坎”,全文筆力集中,主旨鮮明,立意上和閱卷標準相吻合,贏得了閱卷老師一致贊賞。另一位考生這樣寫:
您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威嚴的法官,您是一位有時會變得相當嚴厲但卻對我無微不至的親人,可是我的父親啊,在您對我關(guān)懷備至、望子成龍之時,您可曾察覺到,您也已成了一道橫在我面前的坎?
……
兒子長大了,需要自己的人生,因此,爸,對不起,我一定要跨越您這道坎。如果您是真的愛我,那么我想您一定不會以為我是忤逆之子,而會把這看作是一種男兒的自強。我想,當我用自己的努力披荊斬棘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輝煌時,您一定會以擁有一個這樣的兒子而比以前更自豪的!
文章探討了一個具體的教育問題——是讓孩子成為家長精心打造的“藝術(shù)品”,還是還孩子一個獨立發(fā)展的空間,寫出了一個孩子真切感人的呼聲和理性的思考;把父親比作一道“坎”,表現(xiàn)出的思想有銳氣而不失溫情。
三、換一個思考方向切進來
很多情況下,可嘗試運用變向思維解讀題意。例如2007年四川卷要求“以‘一步與一生’為題”作文,命題意圖顯然在于強化考生的責任意識。本題常規(guī)思路有:(1)“一生”的輝煌,來自于走好每“一步”的積累和付出;(2)關(guān)鍵的“一步”將成為“一生”的轉(zhuǎn)折。創(chuàng)新思路可以是:(1)“一步”畢竟只是“一步”,走好這“一步”,未必能創(chuàng)造整個人生的輝煌;(2)第“一步”邁錯了,并不注定你一輩子的天空都充滿陰霾,因為人生不乏變數(shù),走錯“一步”路還是可以彌補的?!耙徊脚c一生”談不上是個新話題,但換一種眼光看命題,就能做到“老井深淘出清泉”了。
【真題熱身】
(2007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萬物在傳遞中綿延不已,人類在傳遞中生生不息。技藝、經(jīng)驗可以傳遞,思想、感情可以傳遞……
請以“傳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
【切入指津】
引出話題的提示語“萬物在傳遞中綿延不已……”說的是“傳遞”的重要價值,但我們?nèi)绻麖姆疵嫠伎?,還可批評一些丑惡思想(如封建迷信和本位主義)、不良風氣(如生活在某些環(huán)境中的孩子會受不正之風影響)的“傳遞”。有一位直率而有主見的學生,寫下了《當文化火炬印上了商標》。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其實我以為,為了更好地傳遞文化火炬,給它印上商標也無妨”;“現(xiàn)代人的興趣是什么?說得俗一點,就是錢!那我們要讓文化與錢套近乎嗎?某種意義上說,是的”。在文中,“文化要活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才有生命力”、“吸引商業(yè)支持并無不妥”、“把錢作為目標不可恥”等論述,都成為支持作者觀點的充足論據(jù)。
[作者單位:江蘇太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