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雛軍三罪并罰,被判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680萬元
距首次開庭一年零兩個月后,2008年1月30日,49歲的原科龍電器(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21)董事長顧雛軍,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當日出現(xiàn)在法庭聽取一審宣判的顧雛軍,已頭發(fā)花白。和其他頻頻回頭在旁聽席上尋找親屬的被告不同,沉默的顧雛軍始終未回眸一瞥。
兩年半以來,曾在產(chǎn)業(yè)擴張巔峰躊躇滿志的“國企拯救者”顧雛軍跌落谷底,相繼被拘、判罪、賠款,最終獲刑。
顧雛軍是名噪一時的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格林柯爾)的創(chuàng)始人。他自2001年10月收購廣東著名國企科龍電器(海信科龍前身)后,即進入大舉擴張階段。
2005年,科龍電器陷入資金缺血、風雨飄搖的困境。顧涉嫌大量抽取上市公司資金,向其私人擁有的“格林柯爾系”輸血。
顧雛軍等人于2005年7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2日被正式逮捕。2006年初,佛山市公安局完成對顧案的偵查,移送佛山市檢察院起訴。
顧雛軍案發(fā)后,青島海信空調(diào)有限公司(下稱海信空調(diào))于2005年10月受讓廣東格林柯爾對科龍電器所持的26%股份,科龍電器更名為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信科龍)。而顧雛軍私人控制的“格林柯爾系”亦逐漸瓦解,資產(chǎn)被紛紛凍結(jié)、拍賣和處置。
在顧羈押期間,海信科龍控股子公司江西科龍,訴顧雛軍及顧的私人公司“格林柯爾系”非法侵占和挪用巨款兩宗案件一審勝訴。佛山市中院于2007年8月30日作出判決,要求顧雛軍等四被告向江西科龍賠償被挪用資金總計1.65億元。
九被告獲刑
根據(jù)判決書,顧雛軍共獲三項罪名:因虛假注冊資本金罪,判有期徒刑兩年,罰金660萬元;因違規(guī)披露、不披露重大信息罪,判有期徒刑兩年,罰金20萬元;因挪用資金罪,判有期徒刑八年。數(shù)罪并罰,顧雛軍一審最終被判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680萬元。
原科龍電器財務督查姜寶軍,與顧被訴相同罪名,數(shù)罪并罰判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12萬元,扣除羈押期,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四年。
顧案全部九名被告,除顧、姜兩人,還有科龍前執(zhí)行董事嚴友松、張宏及原管理人員晏果如、劉科、劉義忠、張細漢、曾俊洪等七人。此七人中,科龍電器原采購中心總監(jiān)曾俊洪被判無罪,其他六人分別被判一至兩年有期徒刑,但均獲緩期執(zhí)行。他們所涉控罪,涉及虛報注冊資本金罪、違規(guī)披露、不披露重大信息罪、挪用資金罪等。
此前,顧雛軍案前后共審理了兩次,先后于2006年11月和12月在佛山中院開庭審理;其中第二次更是歷時兩周,庭審時間超過70個小時,人稱“馬拉松式審判”。
今年1月30日顧雛軍案開庭宣判,九名被告集體出現(xiàn)在法庭上。顧雛軍自始至終表情平靜,與前兩次開庭時嬉笑怒罵的激動情緒形成鮮明對照。
當庭宣判后,除顧雛軍、姜寶軍二人,其余被告的家屬均紛紛趕往順德看守所。在當天辦完手續(xù)之后,這些人均可回家過年。
檢方指控部分被推翻
2006年11月,顧雛軍案首次開庭時,顧雛軍等原科龍九名高管被控虛假出資6.6億元,虛增利潤3.3億元,挪用資金超過7億元,職務侵占4000萬元。
控方的舉證顯示,顧大量抽取上市公司資金,向其私人擁有的“格林柯爾系”輸血。而一審判決結(jié)果對照起訴罪名有所變動。
此次開庭宣判中,佛山中院判決書認定顧雛軍、劉義忠、姜寶軍、張細漢在完善順德格林柯爾公司注冊登記手續(xù)、降低無形資產(chǎn)比例的過程中,虛報貨幣注冊資金6.6億元指控成立。
此外,判決書對顧雛軍、姜寶軍、張宏、嚴友松、晏果茹、劉科提供虛假科龍電器財會報告、嚴重損害股東利益的基本事實,予以認定。因相關法律已做修改,故由原控虛報財務報告罪,改為認定違規(guī)披露、不披露重大信息罪。
對檢方有關顧挪用資金七筆共計74581萬元的指控,判決書只認定其中兩項成立,即顧雛軍指使張宏挪用科龍電器2.5億元、挪用江西科龍4000萬元用于注冊揚州格林柯爾公司,以及顧雛軍指使姜寶軍挪用揚州亞星客車6300萬元。對于其他五項控罪,法院均以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為由,不予認可。
最大的逆轉(zhuǎn),發(fā)生在對顧的職務侵占罪的認定上。
公訴人指出,2004年4月,顧雛軍指使姜寶軍,將科龍電器4000萬元以“土地款”名義,劃到揚州科龍電器有限公司的賬戶,經(jīng)揚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財政局預算管理科的賬戶“搭橋”,轉(zhuǎn)到了揚州格林柯爾的賬上。
之后,顧雛軍又指使姜寶軍在揚州科龍賬戶上,以無形資產(chǎn)的名義,將該筆資金平賬,從而占有了這筆資金。
但判決書認定,揚州科龍支付給揚州開發(fā)區(qū)的款項4000萬元,其法律定性應依據(jù)財政局出具的債權憑證進行確認??讫堅趽P州設立的超大冰箱項目,其性質(zhì)應屬已經(jīng)確立的投資項目,故顧、姜兩人并不存在將本單位財物非法據(jù)為己有的行為。
因此,法院對檢方所控顧、姜兩人職務侵占罪不予認定。
《財經(jīng)》記者獲悉,造成檢方指控大幅被推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用于控罪的22個司法會計鑒定報告,均被法院以程序違法為由,拒絕作為證據(jù)使用。證據(jù)上的無力使檢方陷入被動。
判決書中對此解釋如下:公訴機關第一次提交的11個司法鑒定報告,因鑒定人不具備司法鑒定人資格,故首次鑒定文書均告無效。此后,公訴機關雖然重新做了相關鑒定,但因后一次鑒定行為,性質(zhì)是“重新鑒定”,檢方卻仍選定同一機構(gòu)再做鑒定;而依程序法相關規(guī)定,重新鑒定應由其它司法鑒定機構(gòu)進行,因此第二次鑒定仍不被作為該案證據(jù)采用。
顧雛軍并未當庭提起上訴。但在當日下午,在去順德看守所會見各自當事人后,顧雛軍、嚴友松、姜寶軍等人的律師向《財經(jīng)》記者表示,他們認為此判決仍是一個“最壞的結(jié)果”。
據(jù)悉,除曾俊洪,其他八名被告均已決定上訴,并堅持做無罪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