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并使資金的投入趨于合理化。本文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天津濱海新區(qū)為例,通過分析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例,希望從國家實力和人民需求角度都可以有所借鑒,更合理地優(yōu)化投資結構。
[關鍵詞] 基礎設施建設 因子分析 因子旋轉 投資比例
一、因子分析方法簡介
因子分析是一種降維、簡化數(shù)據(jù)的技術。它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探求觀測數(shù)據(jù)中的基本結構,并用少數(shù)幾個“抽象”的變量來表示其基本的數(shù)據(jù)結構。這幾個抽象的變量被稱作“因子”,能反映原來眾多變量的主要信息。原始的變量是可觀測的顯在變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觀測的潛在變量。
因子分析的數(shù)學模型可簡單表示為:Z=AF+CU,其中A稱為因子載荷矩陣,Z為
m×1m×p p×1 m×m m×1
可能存在相關關系的變量,F(xiàn)代表獨立的公共因子,CU為特殊因子。上式需要滿足幾個基本假設條件:
(1)Pm.≦
(2)COV(F,U)=0,即F與U不相關。
(3)E(F)=0 COV(F)=(1…1)p×p=Ip,即F1,…,F(xiàn)p不相關,且方差皆為1,均值皆為0。
(4)E(U)=0 COV(U)=Im,即U1,…Um不相關,且都是標準化的變量,假定Z1,…Zm也是標準化的,但并不相互獨立。
二、模型構建及因子分析處理過程
1.數(shù)據(jù)選取。選取天津濱海新區(qū)9方面的基礎設施投資從2003年到2006年四年間的數(shù)據(jù)(單位萬元)(見表1)。
2,將數(shù)據(jù)降維,確定主因子。進行因子分析,根據(jù)因子分析所得到的9個公因子總方差中,累計貢獻率為90.361%,選取兩個主要因子來反映原始數(shù)據(jù)的信息(見表2)。。
3.建立因子載荷矩陣。為了更好地對所選公共因子賦予更好的經(jīng)濟解釋,對提取的2個主變量建立因子載荷矩陣,使其更具代表性。對原始因子載荷進行方差極大正交旋轉,使因子載荷系數(shù)的取值更接近0和1(見表3)。
三、方案設計
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同一個公共因子上載荷的絕對值大于70%的歸為一類。不同類的項目主要依賴的公因子不同。公因子之間的不相關性,使得不同類項目相互不影響或影響不大。這就使得投資過程分散化。
根據(jù)表3可知,9個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包括鐵路和軌道交通X1, 通訊X7,其他X9,排水X4;第二類包括港口X3,供水X5,道路和橋梁X2,綠化和環(huán)境工程X8,供電供熱X6。設第一(二)類投資項目依賴的公共因子為f1(f2),則投資于第一(二)類項目的資金比例為:
f1=λ1/(λ1+λ2)=5.376/ (5.376+2.756)=66.11%
f 2=λ2/(λ1+λ2)=2.756/ (5.376+2.756)=33.89%
即第一,第二類資金投資比例為66.11%和33.89%,使投資結構更合理化。可進一步計算出天津濱海新區(qū)投資于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比例。如投資于鐵路和軌道交通X1的資金比例為:
fx1=a12/( a12+ a72+ a9 2+ a 42)= 0.9572/ (0.9572+0.9272+0.8952+0.8632)×66.11%=18.23%
同理可求得天津濱海新區(qū)其他8個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比例依次為:fx7=17.11%,fx9=15.95%, fx4=14.83%, fx3=8.34%, fx5=7.52%, fx2=6.90%, fx8=6.13%, fx6=8.34%
四,結論
本文由因子分析入手,更為簡單的利用SPSS軟件,分析出天津濱海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資比例。計算簡單可行,方便政府部門對目前的投資狀況有明確的了解,從而對今后每年的資金安排起指導性作用。類似我們可以計算出全國各省地方的投資結構,通過相關指標來衡量目前投資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滿足人們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使決策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