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大地,樹木,殪虎橋
一路上見到更多的是原始山坡。細密密的草干枯了倦了,大片大片蜷縮著眠睡了一樣。細密的草,人看不清楚,可一場雪后朔風(fēng)的作用,殘雪刮得一綹綹的,暗褐色草坡上撒開銀白色的條紋,凜冽虎皮一樣。
忽然想,滿坡生長的野草是勻稱的,間隔著揖讓著,自己活也兼顧著別人活,不像人,會死死擠在一起,而空闊的地方又荒無人煙。
一處有兩三匹馬寧靜立著,似乎是這立著的馬給山坡帶來了寧靜。它的寧靜的站立凝住了虛無的時間。我老是覺得馬這種動物一定是有思想的,那思想優(yōu)美而稍有些貴族氣。以馬的食物青草論,馬的思想是平和悠遠的。馬的思想也絕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
密布著枯草的山坡有蜿蜒而上的小路,遠的緣故,只是一線,窄細到如同一只蘋果上蟲蛀的痕跡,似乎剛剛還有一只小蟲子啃噬著前行。
忽然想,這是大地的皮膚啊。
滿眼里冬天的大地,丘陵和田地,都倦怠而安詳。想起,甚至是在祈禱一個句子:必須要使大地肥沃。大地的養(yǎng)分來自哪里?來自歇息;也許還來自死亡,來自死亡深深藏匿著的巨大的再生力量。
地里什么也沒有,可是偶爾還看見一兩個人在忙些什么。遠,應(yīng)該是看不見的,但是奇怪,似乎竟然能感覺到那人的臉,覺到他們稍稍有些疲憊的安詳。
樹葉早就落盡了。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句子里,那個“木”字給現(xiàn)代人以錯覺。葉子轉(zhuǎn)換成“木”,無端地沉實了。
沒有葉子的樹,枝條一律纖細,似乎有幾分硬扎,叫人記起魯迅那個干枯野草有如銅絲的句子。但是車一轉(zhuǎn)彎,離那些樹近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是尋常的楊樹。覺得奇怪,硬扎的枝條,這會兒卻奇怪地柔和、溫潤,甚至隱隱透出灰綠。
這些樹,叫我想起美國黑人女小說家沃克說過的一句話:“我自己小時候愛過一棵樹,我每天都要去擁抱它一會兒”。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說不出這樣的話了。
臘月正冷,稍稍有些陽光,一切都有點薄,半透明,有點夢幻,半舊的照片一樣。
路過一個地方,叫殪(yi)虎橋,這里的人是讀(ye)的。不知道什么時候的事情了,應(yīng)該是有勇士在這里殺了一只威猛的虎?;?,畢竟不是凡間的東西。心里猛然間熱了一下。
村子里,符,殺氣
天色略臟的時候,到了地方。村落里的屋舍、樹木、麥秸垛,黯淡地蒙著舊年的塵土,淡薄的陽光下,陳舊寂寥。
村子里散漫地溜達。路過一家,這家做著小生意,麻刀泥抹著的外墻上,噴著黑漆的老宋體:壓牛筋面。字刻得不規(guī)整,反倒生機勃勃,有幾分“辣”氣。另有一行毛筆字:手工醋0.7元一斤。墨汁在泥墻里吃了進去,叫人想起有幾分溫潤的醋。
一家屋門上,貼著半頁白紙,用一號鉛字蘸墨汁印了一個黑色的“門”字。自己奇怪,又不好問人。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問人的。
一家院門上斜斜貼著一道“符”。前幾個字模糊,后面清晰的是:“……急修尸煞消災(zāi)”?!笆贰睉?yīng)該是一個神靈的。人死了,才忙著“急修”,忙著侍奉,大約是來不及的,相當于已經(jīng)著火了,才想著弄一個消防隊。好在民間百姓根本就不管這些,只是急急召了來用。用完了就放下不管,過河拆橋。民間對這些東西是將信將疑的,否則就會時時記著,不會忘了。我不理解的是,死去的親人,魂靈怎么就倏忽轉(zhuǎn)換成需要一個“尸煞”來鎮(zhèn)壓、消災(zāi)的東西?人害怕親人的魂魄,也許只是恐懼死,恐懼于一個未知的深淵。
另一家門楣上也有符,是什么玉仙令。前面那個字,它就不是尋常寫法!貼著符的人家也未必認識。大概除了“創(chuàng)造”它們的“大仙”之類的人,誰也不認識的。可以看出來,那個字是拼湊而成的?!坝裣闪睢鼻懊?,大略是一個“霸”字,但是又和其他幾個字的某些兇悍偏旁部分拼湊在一起,似乎這樣就增加了字的神奇法力。字變成了“符”,清晰的字變成人們尋常不認識的字,似乎也是在回避鬼魅的辨識,以便攻其不備。這已經(jīng)是兵法了。
符上押著的血紅的印,依舊不可辨識。人不識,鬼自然也是不能辨識的。押著的印帶著血氣,殺氣。逢必殺!
臘月,正房,女人和男人
正是臘月。家家要殺豬,叫年豬。年豬,多么美好富足。一般人家殺一口豬,富裕些的殺兩三頭。豬要喂到三百斤以上,滾圓的肥!三百斤的豬是多大一塊解饞的肉啊。大塊的肉已經(jīng)在殺豬案上,屠夫用鋒利了的卷刀(一種倒U型的刮刀)蘸著滾熱的水,直刮到熱氣騰騰的肉皮雪白,透著淡淡的粉紅。
做客的這家,灶房里轉(zhuǎn)轉(zhuǎn),熏黑了的梁上吊著一排擦了鹽和花椒的肉——大塊大塊的肋條肉,和剔去了少許肉的前后腿(肉薄了好入味),前后腿還可以看到剔肉時候刀子吃深了露出的白皙骨頭。剛宰殺完不久,肉色還鮮紅,但是畢竟放置了一段,沒了血腥氣,色澤柔和、平順。這樣的肉,一兩個月后就可以食用。可是要慢慢吃,要一直吃到來年的。肉也因為遠離灶火,香味獨特,有臘肉緊致的口感,卻比臘肉色澤淺。
鍋臺上,兩尺多大的鍋的蓋子上捂著舊了的厚棉被。鍋里是熱騰騰的洋芋。這里的洋芋是極“面”的,也就是所謂的“沙”?!吧场笔侵傅目诟?,和“艮(韌而不脆)”相對。其實說穿了,不過是淀粉。從如此貧瘠少雨的泥土里吸收上來的養(yǎng)分,怎么悄然就轉(zhuǎn)換成淀粉,叫人覺得奇妙。
洋芋的關(guān)鍵還有煮制環(huán)節(jié),鐵鍋里,水要適量,火候控制住,水將干未干,將將要干,洋芋就“面”了。洋芋會略略地裂開,稍稍灑些鹽,奢侈的蘸上些油潑辣子,確是美味。
悶熟的洋芋有獨特的植物樸素氣息。我在一篇散文里說過青草。夢想誰給少女們研制一種青草氣息的香水。青草氣息,要極淡,若有若無,若無若有。
這家正房,貼著灰色中山裝的毛主席標準像,神態(tài)安詳,不悲不喜,似乎還在注視著人間。像兩邊是“年年有余”年畫,四條屏。有些突兀的是一個宣紙寫就的斗方: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花落花開
去留無意憑隨天外云卷云舒云舒云卷
曾在某寺院見過這一聯(lián),何其雅。
正房東面是炕,睡四五個人也很寬展。被子褥子單子一律大紅大綠,黯淡的屋子里,需要這樣艷麗的色彩。原先的油燈照明,更需要色澤上的艷麗。人一進去,滿目的喜氣。民間有自己的審美,和學(xué)院派完全不一樣。民間的基本點是實用,比如年畫、剪紙,里面有很多別的祈福、消災(zāi)、求子嗣的意味,和美無關(guān)。無非祈福、消災(zāi)、求子嗣,需要一點美的形式,畢竟,是貼在家里。
看著寬展的炕,真想在這里好好睡一覺。萬般無事,地在地里,糧在柜子里,媳婦在家里拾掇,孩子跑得結(jié)結(jié)實實,有什么不放心。
西邊是“橫陳”著的柜子——糧柜。敲敲,聲音悶悶的,沉實實的。從體積估算,要七八百斤,甚至千斤,將近吃一年呢。有這樣一個幸福的柜子多好。
這里依舊是幾十年來的老習(xí)慣,報紙糊墻。四面墻上,甚至連開門的那一面墻,一律糊滿了報紙。換句話說,是滿墻的字。敬惜字紙的習(xí)慣,是依舊的。
這里的女人們,尤其是年輕女人,如風(fēng)一樣輕巧地避讓著客人。端茶上菜,能避讓則避讓,避讓不過的時候,羞澀地一低頭。自然不是志摩先生年輕風(fēng)流時候?qū)懢偷摹渡硴P娜拉》里的那種羞澀。她們只是那一瞬間,轉(zhuǎn)身就是結(jié)實,地里,灶上,床上,都是結(jié)實的。她們堅實的男人也需要一個結(jié)實的女人,包括在床上。有一個詞,叫結(jié)結(jié)實實,一個還不行,還得加上一個,似乎加上一個才更加結(jié)實。
但是我奇怪的是,一直就沒見到特別顯得結(jié)實的男人,一個個都身形修長,沒有粗矮的。當然從手來看,關(guān)節(jié)是有力的,幾乎和鐵一樣,和這樣的手相比,我的手是病態(tài)的。城里試著恢復(fù)野性的是新人類的暴烈丫頭們。男孩子呢?有些反過來了。據(jù)說前些年一位香港女作家就說,二十一世紀是中性的時代。不幸給說中!
鄰居,年豬,蘿卜菜
遇見這家的鄰居,那人一定拉著我去他們家,說是剛殺了年豬,請了村里老人正喝酒吃肉。客套地辭一下,其實心里想去,想去看看怎么個吃年豬喝酒。
正房迎門一個T型的桌子,所謂T型,是兩張一橫一豎并在一起的桌子,靠墻一張的叫停桌,長有六七尺,外面的一張叫圍桌,是方桌。我奇怪停桌的叫法,主人說是用來停靈的。頭西腳東??粗W?,臉上有幾分肅穆。桌子惜乎狹窄,可叫人感到了分量。
停桌是單色的,顏色也比較深,近乎褐色。圍桌則不一樣,大紅金色,綠色黃色。圖案多是福祿壽、牡丹、喜鵲踏梅,也有八仙。八仙這樣的圖案不多,大約是能畫八仙的匠人不多的緣故。
圍桌待不待客,不知道,也沒有問。記憶里,正房的桌子是用來待客吃煙喝茶的,有幾分禮儀性質(zhì),吃肉喝酒,沒有見過。
幾個老人圍著烤箱邊一張矮桌上。年菜簡單,蘿卜菜炒肉片,豬血腸。桌子上有剛烙好的薄餅子,一巴掌大小,似乎是可以卷菜的。再就是當?shù)匾粋€小酒坊釀的酒。血腸是小腸,沒有多少特別味道,調(diào)料也只是鹽。如果能下一些蔥姜和花椒,味道會好一些。
蘿卜菜我特意問了,是干制的蘿卜絲,泡了,在河水里反復(fù)揉搓洗凈。我后來去村子走走的時候,在小河邊見了。一位老年婦女,抓著一只笸籮,笸籮里面是一種干菜,女人說就是蘿卜菜。河水很淺,幾乎是小溪,大部分結(jié)著冰。女人在沒有冰的一處河邊,將笸籮浸在河水里,使勁地揉搓里面的干菜。冬天的河水,滴水成冰,看著都覺得寒冷,可女人似乎不知道寒冷似的。揉搓的意思大約是要把蘿卜里的味道擠軋干凈。后來我吃這種菜的時候,知道是蘿卜菜,卻沒有多少蘿卜的味道。也許少了這一點蘿卜味道,肉味將好進去。許多地方過年包餃子所用的蘿卜,也是要下開水炸的,意思也是要去掉些蘿卜的濁味。
桌子一邊是爐子,鐵蓋上面燉著兩個熬罐罐茶的小陶罐。罐子比我在別處見過的要小得多。配著的幾個酒盅,我知道是用來喝茶的。主人問我喝什么茶,我說就罐罐茶吧。主人笑了笑,他以為我喝不了那樣的茶。茶實在是苦,可我以前喝過,受得了那點苦香。
已經(jīng)是下午三點多,早不是吃午飯的時間,可是老人們一直吃著。顫巍巍的手里,筷子不斷地把盤子里的肉菜夾在嘴里。這里快一年沒有吃肉了。
插一句閑話。有專家說,猿人的進化,和吃肉有很大的關(guān)系。換句話說,吃肉使人進步。
說起吃肉,想起這家女人煮肉的時候,肉香從鍋蓋的縫隙處飄起來,滿屋子的肉香,還有女人滿足的切肉的樣子。
如果女人是左撇子呢?在北京見納托切菜,她是用笨拙但有些執(zhí)著的左手的。右手看慣了,流水一樣,換到左手,一切都是逆行的,似乎整個世界都顛倒過來。某幅油畫上,畫家畫了左撇子修鞋匠笨拙地拿著剪子,其實那只是我們的感覺,修鞋匠自然是極其嫻熟的,不然連一口飯都混不上??墒俏矣行┮闪x,習(xí)慣了“右”的我們,左撇子的修鞋匠修的鞋,穿著不別扭么。
農(nóng)具,柳條,羊,槽
冬閑。農(nóng)具在柴房里歇息著。镢,頭是寬的;耙:是有齒的;鏝:頭是尖的。木頭和鐵的本色已經(jīng)看不出來了,泥土早就浸透了。稍稍遠一點,擱在地上,全是土色。和農(nóng)具的土色相比,莊稼收獲的時候,那色澤也是接近于土色的。土色實在是包含了太多。人生于斯,亦安息于斯的土。
柴房里掛著的,還有裁細的皮條,是用來捆扎連枷的。連枷很久沒見了。連枷掄起來“齋、齋、齋”地落地,打在麥穗上的聲音,在暮色里叫人安穩(wěn)而滿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哉!”先民說得真正好。
柴房里也有用舊了的柳條筐之類。柳條這東西是奇異的,似乎天生就是為了編制各樣用具而來到人間的,真可謂“蒼天有眼”。它的輕、韌性、耐用,幾乎沒有別的材料可比。臘月不是編制柳條物件的時候,但可以想象,柳條以它的柔韌,稍稍抵抗,轉(zhuǎn)眼之間,就順從地變成了一件物什。
老嫩柳條的用途也不一樣。當年新發(fā)的柳枝叫“嫩秧子”,可以一劈兩半,“嫩秧子”的柔軟,可以像繩子一樣,這里最尋常的是用來捆扎藥材,比如當歸、黃芪?!澳垩碜印遍L到第二年,叫“二把條”,“二把條”結(jié)實了,可以編柳條筐。再老,指頭粗細,有勁道了,能編抬土石方的大筐。
灶房門口的柱子上,見到掛著極精致草編家什,主人說是糨糊刷子。這種草極細,十分柔順,順著理成一綹,修剪齊整了,用線繩扎好,就是一把刷子。這刷子是蘸了糨糊用來抿袼褙用的。這草也用來扎制笤帚,小的,彎彎的掃炕的那一種。草沒有名字,這里女人只說是掃帚草。細密柔和溫潤,草褪色以后的淺綠,也將好是女人們手里的家什,有點乖巧的好看。那樣淡然、寂然的淺綠,有點舊了一樣的綠,幾乎是一種味道,一種姿態(tài),難以形容的雅致、溫暖。這草也如同女人細密的心思。用作編織的草,太嫩的容易折斷,要稍稍老一些,這也就相當于草老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其實是和人一樣的。
面對這些草,忽然想起一個朋友短信發(fā)來的話:“生滅不已中,應(yīng)坦然于后者的到來,對一己之執(zhí)著尤不需惜留”?!疤谷弧焙汀安恍柘Я簟保笍厥峭笍亓?,可還是有些執(zhí)著,甚至有些壯烈的斷然。一切應(yīng)該是輕盈的,即便是沉重的石頭,它的“心”都應(yīng)當是輕盈、順從、舒展的,有如這些其實并非無知無覺的淡然的草。
在這家還見到兩把小巧的鏟子,鏟野草所用,以它的小巧不會傷及秧苗和菜蔬。但這樣的東西實在太耗力了,人得蹲在地里,年紀大一些的女人,撐不住,干脆就跪在田里,叫人看著有幾分傷感。
灶房的門開著,將好在逆光的角度,松木門板的肌理十分清晰。歲月銷蝕了木頭柔軟的部分,留下的是在寒冷年代緩慢生長的部分。那堅實是歷經(jīng)了磨難的,它們裸露著,似乎人的肉體里隱藏著的骨頭,隱約給人看見了它的真面目。
太陽能灶正燒著水,正午太陽毒的時候,能量是可怕的,積聚起來的熾熱白光,呼呼作響,灼熱到人不敢看。燒水的鋁制壺底嘶嘶地冒著一縷白煙,壺底似乎瞬間就會給燒穿。
羊吃飽了,五六只黑羊,并沒有人管理它們,它們是自己吃飽了,轉(zhuǎn)悠夠了回來的。見院子里有生人,警覺地停在院子門口。羊進來的時候,躲著生人走,但經(jīng)過主人身邊的時候,卻是挨著的,十分安詳。看起來憨厚很是慈愛的主人,其實這些羊信任的人才真正是要出賣或宰殺它們的人。狼和羊的故事,竟然是人編的,奇怪!狼要是知道人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會笑得背過氣去。
門口那間屋子里有喂牲口的槽,看起來相當笨。有些地方用石頭鑿成槽子,其實石槽是更笨重的。這里石頭稀罕,只能鑿木為槽。直徑近兩尺的原木,雖然中間要鑿出長方形的槽子,畢竟比制作石槽省不少勁??催@樣笨重的槽,發(fā)明塑料的人會覺得匪夷所思。
槽是在背陰屋子里,滿地馬糞,潮濕濕的,有一股子青草發(fā)酵后的味道。從磨損上看,有幾十年了。它最先飼喂過的那些牲口早就不在人世了。我沒有見到這家的大牲口,也許和羊一樣,出去轉(zhuǎn)悠了。
村里,堡子,走了
路邊是蒙了灰塵的柴,但不會有人隨便動,除了柴的主人。似乎這也是禁忌,祖祖輩輩,誰都知道誰,放在路邊的東西,似乎也在那家院子里。隨我在村子里轉(zhuǎn)的人說,公家的東西,就難說了。為什么公家的東西就難說呢?從前,公家的東西也是沒有人動的。
空地上,兩只豬崽陽光里懶睡著,一臉幸福。豬也是生著一張臉的。
一處樹枝很低的地方,怕過路的人碰了頭,有人在低矮的樹枝下面,拴了一只鵝黃的女人拖鞋,過路的人并不在乎,走到這兒,頭一低就過去了。
河邊,有廢棄了的水磨坊,磨坊的板壁上有墨汁的遺跡,依稀可以看出是“打倒劉少奇!”。“大”和“可”之間格外分得開了些,似乎寫字的人那會兒有點兒心不在焉。
家家大門,都開在西南角。大約是風(fēng)水的緣故??娠L(fēng)水的背后,總是實用。經(jīng)過村子常年的風(fēng)向,一定不是朝著西南的。開在角上,似乎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并不妨礙在院子四邊蓋房子。
一本風(fēng)水書里,記載日本一個寺院的門也是開在角上的。據(jù)說是因為寺院的主持在一次門派之爭中失勢,心情郁悶,有意為之。這主持倒是頗有個性,甚至是可愛。來參拜的信徒,習(xí)慣了從正門進入,猛然間從這么一個角門進去,心境會是很奇怪的。
附近山坡上有堡子,看著不高,可還是叫人氣喘吁吁地爬了半天才上去?,F(xiàn)在的人在體力上幾乎廢了。堡子是用來防患的,只是不知道這里的叫法,叫“跑土匪”,還是叫什么?我的老家洛陽那里叫“跑反”。有人活不下去,于是“反了”,反了的人急眼的時候,什么也不管的,于是才要有人“跑反”。自然也有守著某種規(guī)矩的,比如非大戶不搶的所謂的“義匪”。思想起來,很少有人為了要過奢侈生活造反的吧。
堡子大到可以容納幾百人。命里運氣的是,半山上竟然有水?!缎撵`史》里華林坪(就在我居住的城市蘭州)清軍對回民的斷水,是慘烈的。奪水,就是奪命!騷擾到這里的土匪大概還沒有這樣的力量,當然這里也沒有那么大的誘惑。自然,堡子里也會有槍,多則幾十桿,少則幾桿十幾桿槍。所謂的“短兵相接”,看看這樣的堡子就知道了。人和人相互的臉,兇狠和猙獰,白天日光,夜里火把,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堡子已經(jīng)荒廢了,后來政府派人種的樹,也死光了,只有種樹時候挖下的“坑”。看著遺跡一樣的“坑”,忽然想起頹廢這個詞,堡子確實也有些頹廢。圓明園也有這感覺,不過那里更為荒涼,是大王朝衰落之后的黯然神傷的荒涼。園子里走,神思恍惚的時候,覺得忽然會從哪兒走出來一位花容失色的公主,甚至是低著頭臉色蠟黃的頹喪君王。
要走了,忽然想,在這一天里如此親熱的人,從此也不過是相忘于江湖吧?!霸?jīng)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一生浪跡的惦念也許有,可不過是“也許”。給這里的人留了電話,可轉(zhuǎn)念想,這里很少電話,沒有特別的事情,是不會打電話的。沒有音信,也就天各一方了。
注:陽山下,位于甘肅省漳縣金鐘鎮(zhèn),一個偏遠的村子。
人鄰,作家,現(xiàn)居蘭州。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殘照旅人》、詩集《最后的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