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及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豆腐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不含膽固醇,不僅是老年人的理想食品,也是一些疾病患者(如心血管、肥胖、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正是“清淡素雅延年壽,一缽豆腐敵八珍。”
豆腐雖是大眾化的食品,但并非人人都適宜。因豆腐含嘌呤較多,痛風(fēng)患者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應(yīng)慎食豆腐。另外,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后有胸悶、反胃、噯氣等現(xiàn)象,則不宜食用。容易腹瀉、腹脹之脾虛者,或常有遺精之腎虧者,亦不宜多食豆腐。服用四環(huán)素藥物時,也不宜吃豆腐。
一道名菜,一個傳說
麻婆陳氏尚傳名
豆腐烘來味最精
此話說的是川菜中一道名菜——麻婆豆腐。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成都外北萬福橋邊有家飯店名為“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jīng)營,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dāng)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不長卻相當(dāng)寬的木橋。橋上常有販夫走卒、推車抬轎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光顧“陳興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這些人經(jīng)常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技巧,烹制出來的豆腐色香味俱全,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求食者絡(luò)繹不絕,有好事者觀老板娘面上有麻點,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由此,麻婆豆腐便成為四川具有代表性的名菜,百多年來聲名長盛不衰。
麻婆豆腐
配方:鮮嫩豆腐300克,黃牛肉、蒜苗各100克,辣椒面、花椒面各15克,豆豉、醬油、濕淀粉各20克,精鹽10克,鮮湯200克。
制作方法:
1.將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放入溫開水中略焯,取出瀝水,牛肉剁成末,蒜苗切成1厘米長的小段。
2.炒鍋加油燒熱,下牛肉末炒散,至顏色黃時加豆豉、精鹽、醬油同炒,再放辣椒面炒勻,加鮮湯、豆腐塊同燒一會兒,最后放入蒜苗。
3.用濕淀粉勾芡,澆少許熟油,出鍋裝盤,撒上花椒面即可。
嚼鐵丸不費力氣
吃豆腐須下功夫
這是明末清初以詩書畫著稱的高僧擔(dān)當(dāng)和尚專為素食名菜——口袋豆腐留下的一副名聯(lián)。
一日,擔(dān)當(dāng)和尚云游至云南金雞寺掛單講經(jīng),感當(dāng)?shù)厮|(zhì)鮮甜,別出心裁,創(chuàng)出口袋豆腐,流傳至今。其制作過程為:先將金雞特有的嫩豆腐壓緊發(fā)酵,切成小方塊入油鍋中炸至半干并形成脆殼,然后放入土堿水中浸泡,食用時放入鍋中加佐料、蔬菜煨煮,熟透后外皮柔軟有韌性,內(nèi)心入堿變糊漿,雪白細(xì)膩,外形似口袋,入口軟嫩清香,味道妙不可言。
口袋豆腐湯
配方:豆腐、油菜心、海米、肉餡、草菇、海帶絲。鹽、蔥、姜、料酒、醬油、雞精、高湯、食用油。
制作方法:
1.將豆腐切成長方形塊,海米、草菇、蔥、姜洗凈切成末,油菜心洗凈。
2.炒鍋加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豆腐塊,炸至兩面金黃后撈出,放入熱水中泡軟、瀝干。
3.鍋內(nèi)留余油,油溫五成熱時,放入蔥姜末、肉餡炒至變色,加入料酒、醬油、鹽、海米末、草菇末翻炒均勻,盛入盤中待用。
4.將豆腐上端用刀切一個口,添入炒好的肉餡,用海帶絲系好。
5.鍋內(nèi)放入高湯、豆腐、油菜心,放少許鹽、雞精,煮沸后勾少許芡倒入湯盤中即可食用。
豆腐食療,寬中益氣
中醫(yī)認(rèn)為,豆腐有清熱利尿,益氣寬中,消脹散血的作用。主治發(fā)熱、咳嗽、乳少、多汗、痢疾、支氣管哮喘及燒燙傷等。
◆豆腐燒扁豆
配方:豆腐1500克,扁豆200克,精鹽、味精、蔥花、濕淀粉、姜末、香油、黃豆芽湯各適量。
制作方法:
1.將扁豆摘去老筋,洗凈,切片,入沸水鍋里焯透撈出,放在涼水里投涼,瀝干備用;豆腐切成小塊備用。
2.炒鍋內(nèi)放香油燒熱,下豆腐塊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時出鍋。
3.鍋內(nèi)留少量底油,下蔥、姜煸香,放入黃豆芽湯、精鹽、豆腐塊、扁豆片一起燒至出味,加入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即成。
功效:潤膚、明目、延緩衰老。
◆豆腐王不留行
配方:豆腐500克,王不留行(先炒)30克。
制作方法:煮湯。
功效:催乳。
◆豆腐蘿卜湯
配方:豆腐500克,麥芽糖60克,生蘿卜汁1杯。
制作方法:共煮湯。
功效:平喘、止咳。
◆豆腐香菇豬腳
配方:豆腐、絲瓜(帶瓤)各250克,香菇15克,豬腳1只。
制作方法:香菇、豬腳同煮至熟爛時,再放入絲瓜、豆腐同煮,加入食鹽生姜適量調(diào)味食用。
功效:催乳。
◆豆腐石膏湯
配方:生石膏50~80克,豆腐200克。
制作方法:生石膏水煎1小時,去渣,加入豆腐煮沸,再加食鹽少許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肺熱,降胃火,解毒,潤燥。可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稠黃、胃熱牙痛、口瘡、咽喉炎、鼻出血、暑熱煩渴等癥。
編輯/李衍
>>特別推薦
豆腐苦瓜湯
配方:豆腐400克,苦瓜150克,瘦豬肉100克,黃酒、醬油、麻油、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作方法:豬肉剁成末,加油、醬油、麻油、水生粉腌10分鐘。生油燒熟略為降溫,下肉末劃散,加入苦瓜片翻炒數(shù)下,倒入沸水,推入豆腐塊,用勺劃碎,調(diào)味煮沸,勾芡,淋上麻油。
點評:
中醫(yī)認(rèn)為,苦瓜有清暑除煩、解毒、明目、益氣壯陽的功效。豆腐可以益氣、補(bǔ)虛,保護(hù)肝臟,促進(jìn)機(jī)體代謝。二者共用有清熱解暑、通利胃腸的功效。適用于夏季暑癤、痱子、痤瘡、夏季熱等,亦可解酒毒。